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支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利用概念框架来做学生学习的脚手架,通过脚手架作支撑来辅助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框架指导。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由一个发展区拓展到另一个发展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给学生的数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支架式教学由设置学习主题搭建框架、创设情境设计节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索、鼓励合作协商讨论、科学评价肯定学生等环节组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小学数学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教学缺乏目的性、趣味性、主体性和评价性等。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得教学更具科学性。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目的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重视知识的推理过程和推理结果。鉴于数学本身的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设计,为学生创设好每一步学习的步骤,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为学生设计教学计划。但是,本文经过调查现实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教学步骤缺失,使得教学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师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为学生设置适宜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步骤,导致学生的数学课堂显得混乱,缺乏系统支撑。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积极思考,查找适宜的数学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使教学拥有细致的教学目的和布置,推动学生不断向前。
(二)教学缺乏趣味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蕴含数学符号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耽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推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趣味,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理解数学,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但是,本文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放在第一位,使得学生无法在数学课堂中获得享受,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单一的印象,导致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还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时,没能有效渗透趣味元素,给学生展示数学学习的多样风采,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动力缺失,不肯与教师一同探索数学世界。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我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索,发现围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够取得更优的效果,可以使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光彩。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实践的学科,学生只有对知识进行了实践,对理论部分进行了检验,才能够算得上是理解了数学知识,吸收了数学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指导时,要尊重学生,动用学生的力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可以独立思考和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成对知识的转化。但是,本文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没有看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没能优化教学,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不满,干涉了学生的学习,这些都加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学习。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看到学生的积极意义,通过调动学生实践来完成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四)评价检测不到位
小学数学是一门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就感的学科,教师的评价和检验就是对学生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评价,完成了学习的检测,才可以从学习中“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当前表现说起,也可以从学生的最近表现说起,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时,可以将检测放在课堂上,实时检查学生,也可以将检测放在课下,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低,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产生了压抑的学习状态,耽误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检测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是一股脑儿地将检测抛给学生,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效果也不佳。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进行思考,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二、相关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多种学者、教育家的探索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突出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中心位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主张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思考、构建、实践的一种学习过程,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更加尊重学习者本身,更加提倡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可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引领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构建,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师所设置的学习目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更加明显的特点是引导学生,是为了彰显学生的特性、实现弹性教学而采用的方式。教师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可以解决教学缺乏目的性、主体性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成长特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同的两种水平,其中一种是学生目前的水平,即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时所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学生能够在教学引导下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后天提高的。这两个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使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动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尽快从最近发展区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成长。在最近发展区理论领域下,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直接指导,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侧面指导和硬性指导,使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打破学生学习的局限。
三、支架式教学设计
(一)依照学生的发展要求为学生搭建支架
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可以依照学生的发展要求为学生搭建支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支架式教学的实质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支架来使学生获得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题来搭建学生学习的支架,以学生的发展要求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促进支架的完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完成对学生智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问题的探索,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依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以避免学生脱离数学学习的实际。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的某一支点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下,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揣摩数学学习的真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情境设计时,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不同教学手段,多角度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还应灵活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面临不同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三)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索
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重点是对学生问题的设置,这既考查了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筛选适宜的问题,加强问题提问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问题教导时,要注意引领学生探索,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分析中,掌握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帮助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定义,展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
(四)鼓励学生协助探讨,形成思维凝聚力
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协助讨论,让学生之间形成凝聚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性,可以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结果进行表达,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学生在面临不同意见时,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对意见进行梳理,完成对复杂数学现象的学习和理解,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一来,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协助探讨,帮助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上的凝聚力。
(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价值
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开展评价时,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协作中的作用、是否有效完成了对所学知识建构等的情况展开,使得评价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减少对学生的认同伤害,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打开学生的数学天窗。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在数学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发现自己的学习价值。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小学数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设置学习主题搭建框架、创设情境设计节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索、鼓励合作协商讨论、科学评价肯定学生,推动了教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创设了优良的学习环境,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黄佳韵.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张妍.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3]仲蓉香.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4]陆娟.捕捉“生成”魅力,诠释课堂精彩———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应用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9(37).
作者:刘菊霜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