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群众体育性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群众体育性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群众体育性质

摘要: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我国群众体育性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群众体育的内

涵、我国法律规定的地位、当前的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等各种综合因素决定了当

前我国群众体育是公共产品。群众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的各部分对群众体育发

展的作用不同。对群众体育公共产品进行了具体的分类,根据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性

质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根据提供目的分为公益性公共产品和营利性公共产品,并

论述了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包含的内容。最后,对群众体育产品的供给机制进行了分

析,认为多元化的供给机制是群众体育需求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多元化的主体包括市场和志

愿组织。我国体育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转型期,决定了政府在群众体育供给中起到关健的作用。对政府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方式进行分析,认为群众体育的政府供给包括

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方式,间接供给方式有利于政府体育职能的回归,能提高政府供给的效

率。

关键词: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中国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期,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主席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激发的群众体育热情保持下去,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人民健身

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如何把北京奥运会所获得的体育宝贵财富发展下去,如何

惠及全民,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如何分享

体育发展的成果,这些问题与如何看待群众体育、如何发

展群众体育密切相关,成为在这个新节点上需要思考的问

题。如何给群众体育定性,决定了群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

规模,也决定了北京奥运会影响力的进一步发挥。本文运

用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的群众体育进行分析,对当

前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和供给提供建议。

1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的物品和服务[l5〕。现实社会中,公共产品受到很多因素

的制约。群众体育的特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群众体

育的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的供需关系、社会发展水平等都

影响群众体育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

1.1群众体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是公共产品

1.1.1从群众体育的内涵来说是公共体育产品

群众体育又称大众体育(sportsforall或Tnasssports),

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

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心〕,是“人

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

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圈。

群众体育“在本质上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

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进行娱乐

消遣为主要目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超越自

我,促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进步的社会实践’,[l司。从群众

体育的不同定义来看,其供给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人

民大众”、“社会成员”,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体育需要,因

此,群体体育不能排除任何个体,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共同

消费的性质。因此,群众体育首先满足了公共产品的定

义。群众体育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群众体育面向整

个社会提供的体育产品,具有共同受益的性质。我国的相

关法律规定,提供群众体育产品的一个基本目的是提高全

民族的身体素质。任何人不能代表民族的身体素质,因

此,其效用不可分割。群众体育是体育公平的体现,是人

们体育权利获得的有力保障,是体育的社会利益,是全体

公民需求的集体反映。

1.1.2从对体育的认识以及法律地位来说群众体育是公

共产品

对于群众体育,我国国家领导人从国家角度对体育的

认识极其深刻。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

质”;邓小平认为,“中国体育主要是群众体育,体育应该主

要在这方面搞好”;提出“体育的中心任务,重要任

务就是要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把12亿人民的体

质搞上去,我看这是我们体育界很大的事情”,“体育事业

是群众的事业,广泛开展群众参加的体育活动是我们体育

工作的重点”,“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主席在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

“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

求,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健全群众体育组

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

服务,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

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见,历任国家领导人

对我国群众体育都很重视,把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

质当作国家的任务来完成,也从一个方面表明群众体育是

公共产品。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群众体育的相关规定显示群众体育是公共产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法律最高

的权威性,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

强人民体质”,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国家供给公共产品,宪

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因此,可推断出宪法把体育

事业作为公共产品来规定;“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得“体育

事业”指向了群众体育,是面对广大群众的体育,又指出了

其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这就与群众体育的目的相吻合,

因此,此处的体育事业必定包含了群众体育。作为指导和

调节体育内部关系的最高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

民族身体素质”等,同样把群众体育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来看待;作为指导群众体育的法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其颁布的目的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

强人民体质”。可以看出,我国群众体育的相关法律规定

了我国的群众体育属于公共产品。

1.1.3群众(大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性质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认同和实施

随着社会发展,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支持变得更加重

要。各国纷纷制定体育健身计划来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

供支持,究其原因,在于群众体育巨大的外部性。具体来

讲,体育对参与者来说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素质,是提高

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人全面

发展的基础;体育对民族国家来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

环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

群众体育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体育参与,而社会化的体育参

与是动员、组织和管理的结果。

世界各国把群众(大众)体育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属

于体育社会管理体制的美国,其《业余体育法》中规定,政

府不介人竞技体育管理,而在大众体育方面承担重要职

能。其大部分州都有专门的群众体育机构,80%以上的地

方政府设立公园与休闲委员会,负责社区体育休闲的综合

管理,直接向市长负责。其主要任务是:“第一,动员社区

中一切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向社区内所有的成员平等地提

供体育休闲机会;第二,了解和研究社区成员的各种体育

需求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与有关体育社会团体合作,制定

社区体育活动计划,组织和引导社区体育活动,使其良性

运行;第三,在社区政府各部门、社区体育官方机构、各种

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等社会团体及其他有关组织之间进行

联络,促进合作和信息沟通,并通过财力、人力、物力等多

种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体育需

求。’,[’〕日本则通过政府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管理大众体育

的职位,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

来,“各国加强对大众体育的领导,各国中央或联邦政府积

极进行政府的机构改革,各国政府的侧重点从竞技体育转

向大众体育,,[,。]。

1.2把群众体育作为公共产品是我国体育实践经验的总

结和要求

一般来讲,具有正外部性的事物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私人产品,如早期的灯塔,就是作为私人物品供给的,但经

过了长期的发展后,有些就作为公共物品来供给。从世界

范围来看,群众体育就具有这样的发展历程。在体育出现

的早期,大众体育作为个人休闲而存在。二战后,各国青

少年体质不同程度的下降,使得欧美国家开始尝试在学校

增加体育课等手段,加强对体育的干预。在社会上,由于

这个阶段处于工业化社会的激烈竞争阶段,使人的心理处

在紧张和压抑之下,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在这样的

条件下,各国政府开始关注体育,并利用体育来增加和提

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由于工业化带来的余暇时间的增多

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大众体育得到了世界的关注,

各国纷纷制定计划发展大众体育。这样,体育就成为国家

意志的表现,成为国家福利使大众得到实惠。

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有所不

同。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物品都由国家供给,群众体育也

不例外。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发展体育确立了‘普

及’的方针,建立各级群众体育组织和体育主管部门、培养

体育干部和积极分子、加强体育宣传教育工作、推行易于

开展又有利于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通过组织运动竞赛推

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l]。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管理

是单位管理体制,群众体育是公共产品,由政府、事业单位

供给,如由各级工会、青年团、妇联、行业体协等单位组织

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工间操以及组织各类群众性的运动会

和体育活动等。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深人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我国群众体育

的管理方式—单位体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以社区为中心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因此,这个阶段

群众体育被更多的作为私人产品。而竞技体育的优先发

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得政府将绝大部分体育经费和资

源用于竟技体育,群众体育进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

主要由市场供给.这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体育场

(馆)的历史变化可见一斑。“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

体育场(馆)有四个明显的变化时段,即1979到1985年的

基本停滞阶段;1986年到1995年缓慢增加阶段;1996年

到2000年快速增加阶段;2000年到2003年高速增长阶

段”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群

众体育作为私人产品,群众体育发展缓慢,群众体育的各

项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达不到完善程度。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群众体

育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有研

究表明,从1998一2。。2年间,公共财政支出在群众体育经

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小,以平均每年16.6%的幅度下降,到

2002年仅有9.3%,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体育发展

缓慢的原因。

通过群众体育的演变历史,我们看到政府在群众体育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群众体育的公益性、群众体

育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我们须认识到群众体育的公共

产品性质,来决定其发展。

1.3要解决群众体育巨大的供需矛盾,就必须把群众体

育作为公共产品

有人认为,我国的群众体育热不起来的原因,从经济

学角度看,“主要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认为体育市场中的有

效需求,除了要有消费愿望、实际的支付能力,还必需具备

必要的技能储备(消费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体育消

费只有在有钱、有闲、有愿望、有技能四个要素都具备的条

件下才能真正发生或者说才能持续发生’稠。笔者认为,

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供给不足压抑了群众体育的有效需

求,而在群众体育没有充分动员起来就将金钱作为群众体

育消费的基础也是不足取的,这一点我国两次城乡群众体

育调查可以作为例证。

1.3.1公共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群

众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

面对全国性的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利用效率低的

问题,依靠市场无法满足如此巨大规模的需求。根据第5

次全国体育场(馆)调查的数据,我国各类体育场地有

850080个,场地面积为13.3亿耐。2003年我国人均体

育场地面积为1.03耐,如果这些体育场(馆)完全开放,

也不能够进行基本的体育运动。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

状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体育设施”是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

活动的第二大原因。可见,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已经严重制

约着我国群众的体育参与。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体育设

施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其开放程度和利用率又很低。如占

我国体育场(馆)面积67.7%的教育系统的场(馆)开放程

度很低,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基本不对外开放。这体

现了目前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

1.3.2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发展需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在群众

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

作,其在指导群众开展社区体育,实现体育的社会化、科学

化、普及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一支热爱群

众体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有技术专长的社会体育指导

员队伍,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一环,是群众

体育活动深人开展的必然要求,’(袁伟民)。我国社会体育

指导员缺口很大,且存在绝对人数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

平衡、利用率低、缺乏行政扶持等问题。据国家体育总局

提供的数字,2003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为

325502人[5],人均指导人数为4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数量上不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还存在城乡发

展不平衡问题。2。。5年,湖南省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总人数为26333人,每3gn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

员[6j。姚磊等2007年对安徽巢湖周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

员的调查显示,平均每19883人中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

导员[1’〕。可见,城乡差别很严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

指导率为59.n%,而发达国家如日本指导率可达

98%山〕,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体育指导员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

不完善。2004年,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43万人,

到201。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的发展目标为60一

65万人。目前,政府对这一数量巨大的体育骨干尚缺乏

有效的管理和扶持,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体育指导

员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和指导水

平,是目前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提高其利用

效率的根本和必然。

1.3.3体育社团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基层载体关系到群

众体育参与的稳定性

我国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群众体育发

展的主要因素。自体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部分县级以

下的体育行政部门在机构改革后已经基本放弃了群众体

育的管理。“新兴的社会体育管理或指导部门热衷于赚

钱,维持生计;工会系统改变了工作职能,陷人再就业、劳

资纠纷、社会保障的漩涡,放弃了对体育的关注;大部分行

业体协卷人了全运会的金牌大战,也置职工体育于不顾;

社会上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发

展速度很慢;业余体校向青少年俱乐部转轨的决心不大,

业余体校萎缩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卢元镇)。这些

现状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表明我国体育社团没

有有效地提供群众体育产品。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将

大量精力放到事务性操作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宏观调

节、制定政策的作用。目前的群众体育管理现状要求政府

回归本位,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社团,逐步培育社会化的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将事务性工作下放到体育社团。

简而言之,巨大的群众体育需求、群众体育资源严重

的供给不足以及群众体育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当前群众体

育必须是公共产品。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

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主要场所排在前5位的依次

是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单位的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空

地、公路街道边。这些活动场所大多属于非正规且不收费

或收费低廉的体育场所,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平均体育消费

水平相对不高,体育活动场所以大众化的体育场所为主,

也反过来证明了不收费或低收费的体育场(馆)设施严重

不足,而且是大众最迫切的需要。从城乡居民对今后群体

工作的要求中也表现了这一点,“建立配套的体育场所、加

大对体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希望能有专人指导体育锻炼、

希望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的法规政策、希望进一步开放体育

场(馆)”。

总之,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的供需矛盾是主要矛盾,供

给严重不足是制约群众体育需求的主要原因。群众体育

的各项投人严重不足、全民健身体系尚不完善、群众体育

相关制度不健全、群众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等,是制约群众

体育发展的瓶颈。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体制没有完全形

成,群众体育基本资源系统的各项制度不健全,群众体育

产品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接,所有这些矛盾决定了我国群

众体育必须是公共产品。把群众体育作为公共产品,当前

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提供亏欠的体育保障资源,加快群众

体育的各项制度的健全。所有这些公共产品不是通过个

人和市场能力能够完成的,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来扭转供

需的严重失衡,逐步实现均衡,满足群众体育需求。

1.4我国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要求群众体育是公共

产品

1.4.1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群众体育是公共产品

2007年,我国的人均(刃P为2460美元,我国已经进

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进人了富

裕水平。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群众体育的需求会大大

提升。党的十六大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

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

群众体育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1.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群众体育作为公共

产品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

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

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

会。和谐社会要求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

护和实现。群众体育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

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的好,能体现以

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果解决不

好,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稳定的社会局面。因此,要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

发展群众体育,实现体育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1.4.3要把举办北京奥运会所营造的体育氛围和体育成

果惠及全民,必须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媒体的巨大宣传、“全民健身与奥

运同行”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巨大

宣传、教育和动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体育热情,要巩固和

提高这一成果,必须趁热打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总之,群众体育的特点、我国群众体育的实践、群众体

育的供求关系、我国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了我国群众体育是公共

产品。

2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分类

公共产品的特性包括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

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指它是面向

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的特点;受益的非排

他性指不能将不为公共产品付费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

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消费的非竞争性指个人或厂商对

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排斥、阻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它的享

用,也不会因此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即产品数量既定的前提下,因消费者增加对供给

者带来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拥挤成本为零。

根据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

公共产品两类。同时满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

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三个条件的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

而同时不满足三个条件的称为私人产品。在纯公共产品

和纯私人产品之间存在着大量既有公共产品特性、又有私

人产品特点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或俱乐部产品。2.1根据群众体育特性分类

2.1.1群众体育的纯公共产品

群众体育政策、群众体育制度体系、群众体育相关法

律、群众体育基础科研是群众体育的纯公共产品,这些是

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

体育公共政策是对群众体育提供宏观指导性的政策,

包括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划、相关法律等,如《全民健身计划

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十一五”群众体育事

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一旦制订就会惠及全体大众,

满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收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

性,从而具有了纯公共产品的性质。群众体育制度体系是

关系到群众体育规划得以实施的保证,有关体育场地管理

制度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体系、体育社团制度

体系、全民健身管理体系等非个人能力所及,必需通过政

府制订,对于处在改革状态的我国群众体育尤其如此。群

众体育相关法律是规范群众体育的重要依据,为群众体育

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群众体育基础科研是群众体育

的智力支持,为群众体育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以上种种

体育产品的性质完全符合纯公共产品的特点,是纯公共产

品。根据公共产品和公共管理理论,纯公共产品由政府供

给。因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

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其理性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

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所以,“政府就必须提供最基本的

公共产品和公共政策’,[l1]。这些群众体育产品符合纯公共

产品的特性,必须由政府供给。

满足群众基础性活动的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体育的

纯公共产品。群众体育是保障人们体育权利的基础,群众

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发展的物质载体,体育活动是群众体

育的活动载体,人们必须通过这些载体获得体育基本需求

的满足。当前,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公共

体育设施严重欠缺。这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集中反映的

突出问题,尤其是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情况更加严

重。因此,建设足够的基本体育设施是满足社会最基本的

体育需求、实现体育公平的关键。群众性体育场地设施从

数量上来说,应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体育需求,达到人均

合适的体育场地面积;从质量上不需大型豪华,要达到可

以利用的标准。从满足的时间上说,在满足基本需求的体

育场(馆)后再考虑建设更高级的场(馆)。从空间上说,我

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场(馆)建设的需求是不一致

的,因此,要根据当地群众的平均需求来满足场地的供给。

体育场地设施之所以是基础性的,在于群众的需求是多样

化、多层次的,但政府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满足群众的全部

体育需求,由于政府是现代社会中以非营利为目的的一种

行政组织,是以强制性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安

排,其目的是通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

福利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在群众体育中必须由政府提供

基本的体育活动场地。这类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一旦被提供群众将整体受益,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

健康水平;同时,这些体育产品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足够

数量的体育场地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说,每增加

一个人消费这些产品,其边际成本总为零;这些体育产品

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一个人消费该产品,并不会排斥

其他人对该类产品的消费。

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纯公共产品的一部分。如果

说基础性的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体育的物质基础,那么,

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其必然途径;如果说群众体育的

目的是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那么,组织群

众性体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群众体育活动是

社会性的,是社会动员的结果。要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健

康水平,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或是民族,必须要有持之以

恒的体育参与和锻炼,因此,有组织的群众性活动是必须

的。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的一环是社会体育指导

员的骨干作用。因此,形成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培养社会体

育指导员成为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部分。总之,政府

在完善全民健身体系过程中,系统内部的各个因素是必须

要考虑和完善的。在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状况下,最

紧迫的任务是要健全各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以及后续

的完善制度,加大群众体育公共财政投人等。

2.1.2群众体育的准公共产品

群众体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不能同时满足公共产品

的三个性质,而只能部分地满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

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这些公共产品属于群众体

育的准公共产品,又称为俱乐部产品。

具体来讲,这些产品是除去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

全部体育产品。根据我国目前状况,除满足群众健身基本

需要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外的运动场地设施、体育健身

俱乐部等属于准公共产品。目前,能够采用产业化运作的

各个项目的俱乐部等都属于群众体育的准公共产品。如

满足少数人的、高消费的体育设施,如保龄球、高尔夫球项

目等,属于准公共产品。群众体育的准公共产品同时具有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其供给主体的多

元化。

2.2按照大众对体育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提供目的分类

根据群众体育需求和供给目的,群众体育产品可以分

为公益性群众体育产品和营利性群众体育产品。公益性

群众体育产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

应该享有,而且能够享有的体育产品。或者说,是以大众

为活动主体,主要以满足社会共同的文化需要的体育公共

产品”[l2〕。营利性群众体育产品是以营利为目的来满足一

定的群体或个人体育消费需要的群众体育产品。这类产

品把满足公众的个性化体育消费需求作为主要内容,产品

表现形式包括更个性化的个人体育消费活动,也可称为

“俱乐部型公共体育产品”。

3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及供给方式

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供给效率,

供需均衡是最有效率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都是低效率

的,其供给效率主要受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的影响。

3.1政府在群众体育供给中的表现与原因

群众体育是社会性活动,其参与是社会动员的结果。作

为一种社会现象,体育参与必定是社会动员的结果,单纯的、

自发的体育参与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是或多或少受到某种社

会动员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对群众体育负责。

3.1.1我国群众体育政府供给是低效率的,表现为缺位、

错位和越位

我国群众体育政府供给低效率的表现为缺位、错位和

越位,具体表现为群众体育产品供给不足和过剩。供给缺

位表现在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体育改革过程中

的体育产业政策以及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体育产

品供给制度、体育产权制度,以及基本体育设施数量不足、

利用率低等,这些体育纯公共产品,表现出供给不能满足

需求的特点。越位表现在本应由其他主体供给的体育产

品,政府取而代之直接供给,如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直接参

与体育产业的微观经营和管理,而在体育市场秩序的维

持、具体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不能很好发挥其职

能。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具体实施,

间接管理体育产业,维护体育市场的秩序。在这方面存在

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现象。

3.1.2政府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效率低的原因

政府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第

一,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供给体育的资金有限性以及群众体

育公共产品供给的非收益性,造成的巨大资金缺口会导致

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第二,由于我国社团发育不良,

体育体制不健全,群众体育产品由政府垄断供给,使体育

公共产品的提供缺乏竞争机制,进而造成体育公共产品的

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第三,由于我国体育制度不完善,

对政府机构及公务员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致使体育公共

产品的提供既缺乏市场调节又无制度的有效制约,从而造

成供给的不足而又过剩。第四,我国体育公共产品形成机

制缺乏民主。体育公共产品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

的体育公共需求,最终实现体育的公共利益。因此,群众

体育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形成机制必须经过多方的

民主参与、各方的利益表达,这样自下而上形成的体育公

共产品能充分表现社会的体育利益。我国目前的体育公

共产品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由上而下形成,尚缺乏由下而上

的形成机制,这样形成的体育公共产品必然与公众的需求

错位,导致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出现供给的低效率。在没

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和协商机制的前提下,容易将公共政策

制定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同时,由于我国群众体育是在

基础性体育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进入了小康社会,导致群众

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基础不足的矛盾更加复杂。一方面

满足基本需求的体育设施不足,同时,高层次体育需求大

量涌现。政府在选择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会受高消费

群体的影响,导致政府往往对于高消费性的体育设施加以

供给,这也是导致体育基本场(馆)设施等供给错位和不足

的原因。

政府在群众体育产品供给方面的局限性,不可能保证

其供给是有效率的。而要提高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

效率,一方面必须规范公共产品的形成机制和政府供给,

另一方面,必须扩大供给主体。

3.2群众体育的供给主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质和健康的需求永无止

境,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也永远不会停止。这种需求最

终要转化为人们的体育参与”(卢元镇)。计划经济体制决

定了我国群众体育供给只能由政府垄断供给。改革开放

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必

然要求拓展群众体育产品的供给主体,这为市场和社会提

供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提供了可能和必然。“公共产品既可

以通过政府安排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私产权安排加以解

决,关键是看哪一种产权安排更能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

济效率”[v]。“我国的公共体育产品市场已经具备采用非

政府供给的条件,可以适当引人非政府供给方式以满足大

众的不同需求”[12〕。从第二次中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现状

调查的数据看,城乡居民希望“开放体育场馆并合理收费”

的要求已由1996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5位,也

显示能够承担一定数额的体育消费。因此,除政府提供群

众体育公共产品外,市场和志愿组织等,如准政府组织、非

政府组织包括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民办非企业体育单

位等以及企业、个人等,是群众体育的可选择供给主体。

市场和志愿组织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受到各种条

件的限制,尤其是现行的体育政策和制度的制约,以及体

育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也决定了要扩大供给主体,政府必

须对现行的体育政策和制度进行制定和修订,加大对群众

体育物质设施的供给和培育,为各供给主体提供更大的发

展空间,使得群众体育发展呈现良性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总之,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群众体育的需求在规模和质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长和提高,

这就为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规模提供了巨大

的需求动力,而多样化的群众体育需求决定了其供给主体

的多样化,而在多样化供给的过程中,政府要起到提供各

种政策、稳定体育市场秩序等更为重要的作用。

3.3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对于不同的群众体育产品,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对

于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产品应采用不同的供给方式。对

于群众体育的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供给,这是由纯公

共产品的特点以及政府的职能决定的;对于群众体育的准

公共产品,可以采用间接供给,通过市场和志愿组织供给,

政府的责任则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补贴。对于公益性公

共体育产品,可采取以政府供给为主、市场为辅的混合供

给方式,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对于营利性公共体育

产品,最合理、有效的供给途径就是采用市场供给方式,在

法律法规完善的前提下,政府主要做好市场准人和监督作

用。

政府对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包括直接供给和间

接供给两种。而直接供给从其生产的角度,又分为直接生

产和间接生产,即政府供给的体育公共产品未必要由政府

直接生产。在传统上,政府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方式往往

采用直接供给。这种供给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群

众体育需求。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体育制度和

政策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空间的前提下,由政府直接生产和

直接供给的体育产品应逐渐变为间接供给。间接供给可

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采用政府与体育企业签订生产合同、

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参股、实行经济资助如补贴、津贴、

优惠贷款、无偿捐款、减免赋税等方式进行。这样的供给

方式有利于政府回归本位,从而纠正政府在供给群众体育

产品中的低效率。

4结语

群众体育是公共产品,这是由群众体育的内涵、我国

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群众体育的现实供需关系以及我国

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的。群众体育是一个复杂的

大系统,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地位,转

型期的现实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各级

政府必须承担起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职责,尤其对于

群众体育的纯公共产品必须起到主导供给的作用,包括制

定和完善各项群众体育的政策和制度、完善全民健身组织

网络、增加体育设施、提供体育活动等维护群众体育的公

平,提高群众体育的效率,达到增强民族体质,维护群众健

康的目的。政府通过拓宽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多样化的

供给方式提高供给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效率。

参考文献:

仁1]冯火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群众体育政策[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8,31(7):904一907.

[幻国家体委群体司.群众体育工作指南〔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0:3.

[3〕鲍明晓.经济学视野中的群众体育[叼.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

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2005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司.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n7一129.

〔4」黄燕飞,陈秀莲,徐群莲.中美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4,(9):37一39.

[5〕李相如,刘国永.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

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体育

科学,2005,25(3):78一80.

[6]廖军.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126一128.

〔7」刘凡.产权经济学「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10.

〔8〕卢元镇,于永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体育场馆发展研究[J〕.广

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6一11.

[9]体育科学词典[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10]王莉.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1998:28.

[n]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1.

〔12〕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

刊,2005,12(4):128一130.

「13〕肖莲花,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6,(7):s一11.

巨4]姚磊,田雨普,谭明义.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以安徽省巢湖周边地区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13(1):35-

38.

[巧〕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17.

〔16〕袁旦.群众体育的理论基础「A」.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

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1998:7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