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教学学生心理障碍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完不成动作的学生,写作留学生论文究其原因主要有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为此,我们对邯郸市第六中学初三年级647名学生进行了研究,对完不成动作的60名学生进行了素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因身体素质差而不能完成动作的占44.2%,因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动作的占55.8%。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调查与教学结果:
在被调查的647人中,教学前仅有139人在小学接触过跨栏跑,能过5栏者仅有48人。教学后有603人都能过栏,达到93%,其中281人能跨过连续的5个栏,其他学生能跨过l一3个栏。
教学前有恐惧感者407人,占63%。教学后有156人,占24%。无恐惧者由教学前的240人,教学后增加到491人。从37%增加到76%。在教学中,还发现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对栏的恐惧心理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1.2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2.1身体素质较差。有些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而导致身体素质较差,常常怀疑自己完成动作的能力,缺乏或失去了信心,因此在面对器械时,会表现为紧张、恐惧、造成心理障碍。
1.2.2情绪紧张。有些学生在作动作时因紧张过度,致使肌肉用力失调,精神系统反应迟钝;表现动作变形、失常。
1.2.3外因的干扰。情绪的稳定性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意想不到的外界干扰随时都会出现。如果动作失败,尤其是比自己身体素质好的或相同的同学动作失败。会对后丽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定,导致动作练习时信心小足而失败。这种现象有时会造成全班性的连锁反应。
1.2.4气氛的影响。课堂的气氛对学生练习的效果影响很大,处于轻松愉快的活跃气氛中,就会减轻学生紧张情绪和疲劳的快速消失,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如果气氛很沉闷,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理压抑,对动作的练习有厌烦心理,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1.2.5恐惧心理的遗留。恐惧心理是在新动作练习时产生的,而在复习中也会存在恐惧心理的遗留。如果前次课上发生过事故,那么在下次课中就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再做这个动作时就会出现害怕,哆嗦,肌肉用力失调等现象,对这个动作的练习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2.6性别的差异。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心理障碍。如好面子、害羞、胆子小、易紧张、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如果有异性在场或同时上课,这些心理表现得更明显,对动作的练习会更厌烦。
1.2.7性格的差异。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不同。可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对外部世界表现为关心、有兴趣、开朗活泼、对周围的环境容易适应;内向型的人不爱出头露面、沉静、孤僻、对周围的环境不易适应。在体育课上表现为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建议
2.1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师在课上和课下与学生增加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每个人的特性,分析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帮助与说服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情绪投入。
2.2重视并提高示范讲解的能力
示范与讲解能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动作的技术概念。示范动作要优美、轻松、准确,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动作练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另外,对动作的关键和难点要重点示范与讲解,让学生有心理准备,练习时减少失误,以免导致心理障碍。为此,教师要提高讲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艺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运动水平。
2.3调整练习的顺序及循序
渐进的方法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心理障碍的消除一般是通过体育实践来实现的,不能企图通过一堂有关心理健康内容的讲授来实现其消除的目的。因此,在运动参与课中应有意识地调整练习顺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增强个人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