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教学情绪辅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改善心理状态;促进个性发展;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特别要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成功体验,初步形成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体育活动中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正是心理过程成功体验的关键。
关键词:自主选择、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违反人的需要和意向的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因此那些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会引起人的情绪,并依其是否得到满足而使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
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儿童的兴趣能引起并支配着他的感觉和
活动,支配着感觉和运动之间的协调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快乐作为一种基本情绪具有生物学的发生基础,让儿童参加游戏和学习以引起儿童的快乐,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快乐和兴趣的互相补充是智力活动的最优情绪背景。
1、创设情境,师生在“教学相长”,共生共荣的环境中,缩短心里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情境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语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创设亲和友善的人际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用期待的目光看待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转换学习的动力。我经常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倾听他们的谈话,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们在学与玩中和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创设优美有趣的教学情境,缩短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我在教学障碍跑内容时就设制了这样一个情境:每位学生都是野外集训队的一名队员,我们要跨过“小河”,绕过“小树林”,跳过“拦路石”绕过折返标志再返回,看看我们这些小队员是不是能克服困难、胜利返回。同学们兴趣很高,纷纷表示要胜利完成任务。其实,“小河”只是一块横放的小垫子,“小树林”是几个实心球摆的,“拦路石”是一块折叠立起的小垫子。训练结束了我们要举行庆祝活动,运来了“西瓜”需要队员们帮助搬运,比赛哪队运得又快又稳,其实我们进行的是搬运的实心球比赛。庆祝活动开始了,在“篝火晚会”上队员们结交了新的朋友,这个放松游戏就是找朋友。在整节课上学生都保持着相当高的积极性,他们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体验合作、成功、交友的乐趣,持久地、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乐学。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征,它贯穿于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可使心理活动更富于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是情绪的“调控剂”。体育教学多是室外进行,干扰因素多,学生的注意易分散。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注意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利用引起和保持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注意主要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特点是主体能够主动控制,它是主体意识倾向的反映。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客观环境的刺激特征和个体的需要、兴趣。改变环境和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是利用无意注意的原则。
有意注意是学生能够主动控制的注意,但消耗的能量大,易造成学生精神疲劳,尤其低年级同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而无意注意则可在不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时间。体育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先导使学生的注意指向于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变换练习的环境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无意注意,弥补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的不足,调动他们的精神,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在一年级体育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征,非常注意场地器材的布置运用。因为他们对许多体育器材不认识、不了解,课中多运用一些器材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产生兴趣,并使用颜色鲜艳的器材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注意不仅被各种颜色吸引,各种各样的图形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在上各种形式地走内容时,我在操场上画了许多图形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情绪高涨。因此,在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把教学活动组织的新颖和富有吸引力。
3、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体会快乐情绪。
按照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个体具有最大的诱因价值。任务太难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太简单不用努力就可达到,都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学目标应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学生便于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目标比教师为学生设立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机。
4、用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体育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的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的教学中常运用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既评价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评价学习的行为,既评价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又评价其情感因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我们应从一切事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评价和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向上,焕发活力。
二、预防学生的情绪障碍及时进行调控
情绪是依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决定其是否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调控,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在儿童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明显外露,不稳定,易变化的特点,情绪产生的诱因多是事物或活动的外部特征,且常与他们的需要和喜好相联系。
1利用情境,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
挫折忍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体育教育应利用本身的教育特点,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利用挫折情境,从小就让学生碰些“钉子”,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意志。要经常向学生讲明人的一生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随时做好经受挫折的准备,养成与困难拚搏的习惯,设法提高挫折忍受力,教学中还要有意设置挫折情境,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气温较高的阳光下,在气温较低的风雪里,坚持在室外上课,身体练习时,不躲太阳,不避风雪,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锻炼等。
2、善用激励手段,转变学生的消极认识,培养自信心。
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克服体育学习无用的观念,纠正对体育学习厌烦,轻视的态度,调整好学生体育参与的心态,防止动力不足和厌倦焦虑的出现。体育学习焦虑产生于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一旦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别人怀疑或受到贬低,其自尊就会受到挫伤,焦虑也就产生了。对自尊心较为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提高自信心,积极的暗示可以产生积极的思维,消除或减轻焦虑。
教育的意义不在“传导、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我在教学中很重视运用积极的暗示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每当学生有焦虑体验时总是要寻求帮助,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师,我总是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进行有效的保护帮助,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成功——肯定期望——自信提高——成功,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很有作用。
3、以智慧的人文关怀消除胆怯、恐惧的消极情绪体验。
当学生以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担心自己会出现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就会发生,这时在行为上会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失调、四肢颤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肯定完成不好技术动作。教师的关怀在这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智慧的人文关怀应该学会保护、宽容和激励学生。我们要像保护荷叶上的小露珠那样细心保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人格及安全;宽容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机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学生在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中顿生“我要行”的内驱力,唤醒了学生的不懈进取心;而一句诚恳的鼓励“你能行”更成为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总之,针对儿童时期情绪情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从他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上观察,判断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巧设情境,对课上出现的由于外界干扰或突发事件引起的兴趣转移或情绪变化,一要因势利导,二要迅速排除干扰,妥善处理,稳定学生情绪。教师要“以爱心为泥土,以信心为肥料,以慧心为手段,以恒心、耐心为过程。”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从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观点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得到主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