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产业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产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体育产业

“八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体育产业化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和强劲的活力。回顾“八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头两年,为起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后三年,为快步突破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的方针。1990年10月国家体委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全国体育计划财务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扩大财路,逐步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会议还提出体育场馆要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加速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过渡。

“八五”期间的头两年,体育战线的经营创收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1992年全国体委系统体育经营创收总值达到16亿元。在“八五”的头两年,一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体育经营创收收入占整个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比例能达到10%—30%,上海市超过了50%。全国体育场馆中出现了创收1000万元的大户。

但是,在这两年中发展体育产业,还是遵循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路,甚至还没有摆脱和突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的传统理论和观念的束缚。因此,体育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体育产业的认识,特别是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发展体育产业仅只被认为是改变经费来源结构,弥补事业经济不足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产业活动大多仍然运用“经营创收”的简单模式,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

1993年4月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印发了国家体委《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了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要求。

1993年6月国家体委在南京召开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由这两次会议为始到1995年的3年中,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步伐,进入了突破性阶段。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认识上的突破;理论上的突破;体制上的突破;实践上的突破。

认识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产业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产业在发展体育事业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所在。

认识上的突破还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对体育产业工作领导力度的加大。

理论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国家体委在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针,较之过去“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提法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现在的提法是“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自我发展活力的新机制”,较之过去的“加强体育经济管理,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的提法,有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本质内涵的突破;对体育产业的分类,过去争论不休,现在明确下来,体育产业分主体产业、相关产业、体办产业三大类,从而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上有了遵循。

1995年6月,国家体委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并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明确了现阶段至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和对策措施。《纲要》的制订,首次较为全面完整地形成了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

体制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0月1日开始实施。《体育法》授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行使体育产业管理职权。

1994年8月,国家体委设立产业办公室作为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

本着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的原则,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体育基金筹集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这对体育主要产业:彩票业、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及促进和筹集社会赞助资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无疑是个大大的加强。

三年多来,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41个全国单项体育协会、56个运动项目转入实体化管理。一些省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也迈出了协会实体化的步伐。继足球实行俱乐部赛制后,篮球、排球、乒乓球也实行或准备实行俱乐部赛制。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赛制是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突破。

实践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发展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产业运作的主体化:过去体委是“搭台配角”,现在是经营的主体;二是产业市场的本体化:过去是“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现在是“本体推进,全面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的立体化:过去是简单的“创收增资”模式,现在是在全方位、多层面展开;四是产业效益的规模化:过去是收入少、效益低,现在效益有了大幅增加。

——1994—1995年度,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和发行10亿元体育彩票,收益金达3亿元,大部分用在了两年内举办的12项国际和国内大型赛事。96—97年度还要发行12个亿。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体育彩票市场已经形成。体育彩票产业已经成为体育的支柱性产业。

——1994—1995年足球俱乐部赛制的运行,把足球业推向了市场,大大地激励了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在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同时,积累雄厚的发展资金。中国足协还大胆开辟竞赛市场,经营国内外大赛。1995年5—8月100天内举办了12场商业性国内外赛事。举办经费超过4000万元,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开发、利用国家无形资产的巨大资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称和标志及相关的名誉特许权的广告赞助,截止到1995年年底签约金额已达1000万元。

——福建省体委大胆引进外资,搞好综合开发,壮大体育产业。三年引进十个外资项目,合同额达30亿元。

——1995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规模空前,交易额近10亿元人民币,使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大大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成立后,在1994—1995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抓集资活动,抓基金增值,通过明星效应,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为体育事业筹集资金,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0年国家体委系统经营实体67个,1995年增至190个,其中100多个是1993—1995年期间注册登记的。委直属一级企业的利润总额1990年1308万元,1995年3825万元,增长192%;资产总值1990年13,683万元,1995年32,533万元,增长137%;营业收入额1990年9072万元,1995年40145万元,增长342.5%。

——长春市体委与有关企业组建长春北方五环实业有限股份公司,以体育产业开发作为经营方向,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投资,开发建设城市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回顾“八五”体育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问题和困难也不少。主要问题是:体育产业工作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管理水平需要提高:经营人才需要充实;产业政策研究需要深化;产业法制建设需要完善;产业调控政策和手段需要加强。总之,体育产业工作需要坚定地彻底地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大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