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体育和美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绘画和音乐是每个孩子的“长项”
绘画与音乐的交流也同样是不需要语言的。羊坊店中心小学的郑云宏校长带去了许多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那里的孩子也画了许多画请郑校长带回北京。孩子们接到北京小朋友描绘的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和关于北京风光的作品后,无需讲解,都能看明白并欣赏画中的内容。同样他们送给北京小朋友的绘画也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孩子们对他们家乡的热爱和对北京小朋友的热情相邀。这里的孩子用于绘画的时间似乎并不比用于写字的时间少多少。他们没有被要求按照严格的技术学习绘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中所想用油彩去表达。
我们走进一个四年级的教室,十多个孩子在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为我们唱起了专门准备的欢迎歌曲。歌曲只有一个词:“你好”,但是使用了四种语言来唱。曲调也很简单,听一遍就可以跟着唱了。虽然词和曲都很简单,但“唱法”却很复杂:三个声部默契配合、四种语言流利交替。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在唱歌,而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班级的全体学生的合唱。据介绍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唱歌的。
在欢迎仪式上,音乐老师带来了两组学生,一组表演合唱,一组表演木琴合奏。合唱的十来个学生依阶而上站在狭窄的楼梯上,多声部合唱欢迎曲。一组席地而坐,八种木琴按8个声部交响合奏。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是需要很复杂的演唱和演奏技巧的。但是那些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们,这是人人都会的最简单不过的技能。
北京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拿出任何一个正规项目的尖子学生来很上档次、很专业地进行表演。比如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都可以有几个拥有高级别证书的孩子进行表演。合唱队也非常正规。这里的孩子单个出来论音乐知识水平和演唱、演奏技能,他们一定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每个孩子都可以随时随地组合起来进行真正的合唱,而不是“挑选”出来的孩子;是全体,而不是个别“特长生”。从“全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又肯定不如他们。
从这里我想到我们时刻都挂在嘴边的“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一切”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变为现实教育实践?又应当如何评价和考察一种理念与其现实实践的关系?
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绘画和音乐的艺术事业。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也是为了一切孩子的,而不是为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三、人人参与的班级足球赛
关于德国足球的强盛及其原因,有许多人士做过分析。在德国访问时偶然看到的一幕却让我对其强盛的原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正在那里进行小场地足球比赛。
该广场并不比北京许多大型立交桥畔的三角草地大多少,目测该广场的面积应在4000平方米以内,中间还有两个地铁出口及数个公交车站的设施占据了几百平方米的面积。
学校用高约3米的绳网围成了3个长约十五六米左右、宽约七八米的“足球场”,每队4个人,由男女生混合组成。周围上几百名学生在观赛、加油,许多准备上场的球队也在观赛的人群旁边练习着传球。一部分同学在周围支起了四五个地摊,出售饮料和分发物品。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脚法都很像回事,射门的力量也够大。比赛规则似乎也进行了许多修订,裁判老师不时吹哨叫停。场外的欢呼声不断。虽因是路过而未及采访,但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动,应是一所学校在进行班级足球赛。
在我的想象中,班级足球赛在绝大多数学校是不可能举行的:一是学校无足够大的场地,二是各班无足够多的队员,三是足球比赛耗时太长,无论循环赛还是淘汰赛制,学校都难以安排,四是学校也没有足够多的教练和裁判组织训练和比赛。而且,不在正规足球场,似乎也不能算是足球比赛。然而,这里的班级足球比赛却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形式很“正规”的学生们的足球比赛还可以这样举行!后经打听,在德国不仅许多学校都进行这样的足球比赛,在许多社区,甚至拥有一个院子的家庭也建有这种很小的双门和单门足球场,供孩子们课余时间踢足球玩。
在我们的学校,可以进行全校性的乒乓球比赛,部分学校也可以进行班级篮球大赛,但是极少有学校敢于进行全校性的班级足球大赛。原因很多,主要的就是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试想:假设学校有24个班级,只要不让每个班少于3场比赛(否则就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无论怎样分组,至少需要踢五六十场才能完成一次全校班级比赛。即使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各踢一场,也需要一个学年才能踢完。而在法兰克福看到的这种“改制”足球赛,则基本上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全部完成比赛!这就使得全校班级足球赛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了!
其实,许多奥运会上的竞技比赛项目,都是可以像法兰克福那所学校那样进行“普及化”改造的。经过简化改造后的竞赛项目,既保留了其充满激情的竞赛性和观赏性的一面,也由于技术门槛的降低,适应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校的场地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加进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奥林匹克格言,在中小学校中的落实,需要首先有一种勇于和善于创新的精神。
二、体育的交流不需要语言而追求更多的参与
奥芬博格市市长、教育局长都到学校参加了欢迎我们的仪式。他们都已经了解了北京同心结交流活动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欢迎词中,市长和校长都反复强调了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该市其实是个小镇,只有四万多人口。但是体育类的俱乐部却有许多,体育项目更是多达1000多种。这是个热爱体育的小镇。市长给我们准备的礼物便是2004年德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图册。校长在致词中说:因为体育运动,把我们两校联系了起来。虽然语言不同,交流有一定困难,但是体育的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
先学好对方的语言,再去与之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想法,但是现实生活中交流很可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是这样的。对于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校之间的交流来说,也许更加真实、实际、快速、有效的交流方式,并不主要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各种体育的、艺术的活动。教师、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的交流活动中,可以自然地逐渐学会对方地道的日常用语。
该校校长还强调了这样一个关于体育的理念:学生的体育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强,而需要“更多”----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每个人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是对学校体育本质意义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没有不懂得这一点的,但是在学校教育活动安排中,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传统中,“更多”这个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含义和如何做到“更多”,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我们有没有、可不可开发和认定“更多”的(比如“上千”种)旨在健身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以便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项符合自己、自己爱好、自己擅长并最终能够形成特长的运动项目?
此次访问德国的主要目的是同心结姊妹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以上所谈算是一些额外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