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改变了旧的教学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得到了一定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得到加强;体质健康得到一定提高;课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在健康”的教育理念。同时发现体育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师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场地设施不足等。是制约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前言

自2005年以来,公共体育教学部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我院师生及场地设施现状,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本文试图分析“新大纲”实施四年来,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体育课程模式。

2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

2.1培养目标

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加强了课程改革及学科建设,确立了我院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项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魄,为今后扎根西部、服务山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工作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我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制定了如下工作思路:抓好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帮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抓好学生竞技体育活动,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理解。

2.3体育课程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开设体育选项课,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课程结构方面:努力打造以体育健康理论教学为基础,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锻炼与校外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为辅助,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康复与保健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开设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

2.4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1)从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认识基础。(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显示:“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魅力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体育锻炼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和同学一起锻炼占52%,排第一位,老师指导下进行占36%,排第二位。调查发现大学生喜欢自由、排斥束缚。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没有紧张压迫的感觉,同时排除独自一人锻炼的孤独感,培养了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4)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显示: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占69%,3—4次的为28%,5次以上的仅为3%,与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5)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显示:认为场地设备差的学生占45%,排第一位,我院地处山区城市,运动场地的面积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之运动设备有待更新,场地设施有待完善,是阻碍我院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大学生喜爱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显示:喜欢篮球运动的占52%,排第一位,其次为羽毛球占35%。篮球是我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场地设备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课余运动需要,加之山区省份篮球运动开展得较为普及,所以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排在第二为的是羽毛球,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是因为这项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这里的羽毛球运动是大众体育概念的运动,可以不需要正规球场和球网)运动量也不大,适合普及开展。

2.5我院学生体质状况

对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显示:(1)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高,但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我院学生身体匀称度不理想,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好,且分布不平衡,身体形态评价指标中正常体重率只有45.46%,其中男生仅为43%。(3)我院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好,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20.22%,同时性别、年级差异显著,男生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尤其突出。(4)我院学生心血管机能较好,台阶试验测试优秀率为43.67%,良好率为43.29%,及格率达99.75%。(5)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中,我院学生立定跳远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下肢爆发力不好,立定跳远优秀和良好率不高、多数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测试结果显示我院男生学生肌肉力量良好;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显示我院女生柔韧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分布不平衡,好的多数集中于开设有舞蹈课程的系,如音乐系、初教系。

3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实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初步建立起“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3.1修订了《公共体育教学大纲》

我院以往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是从专科体育教学大纲经初步修订而成,因以往的修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且均是由一人独立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我院教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现在公体课教学的需要。我院通过改革制订了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为实现公共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新修订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在总体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以及师范生技能目标五个方面进行较为科学的定位。(2)新大纲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注重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加强了体育和保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尽可能体现高师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3)新大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满足学生爱好及兴趣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课程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变了我院旧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新课程主要体现在一个“转变”即体育普修课向体育选项课转变;一个“延伸”即体育必修课向体育选修课延伸;两个“为主”即以身体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程评价方面: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该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专家、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几个途径实施;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等实施。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有序

成立学校体育指导中心,负责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迎新杯篮球赛、欢送杯足球赛、体育活动节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类协会等体育社团,并对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引导各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4体育竞技活动有所提高

组队参加省大学生飞利浦足球比赛、贵州省三人制篮球比赛、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参加遵义市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等,在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中,我院学生敢打敢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院获非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有效地带动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4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4.1挖掘民间传统体育,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但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或者没有太大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

遵义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体育课教学中,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自然资源来扩充体育课程资源,把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创编,制定规则,让学生自编游戏或舞蹈动作,并进行自我练习,教师注意鼓励并帮助参与编导和练习,帮助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探究、主动、合作的能力和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4.2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我院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教法、组织、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力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够,或不能做到区别对待。还没有真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体质状况、教学内容、学生人数等,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技术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技术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对差的学生进行技术练习。这样可以树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从专科层次转变过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层次水平,教师的实际能力还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跟不上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给了教师新的机会,为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派教师外出进修,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教研室建设,明确教师学科方向,正确处理好体育专业课与公共体育课的关系,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树立起两方面都要抓、都重要的观念,不能顾此失彼。

4.4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课程资源缺乏。我院现有的体育场地随着体育馆的竣工,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任然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发灯光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空间和运动时间,给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努力建设好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课程,如越野跑、定向越野、健美操、武术、民间体育等,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缓解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4.5建立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贵州省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要深入基层而师范院校的多数毕业生要下到偏远地区。针对偏远地区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现状,应研究适合新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基本素质(如体育知识、口令等)的教学,为他们今后服务山乡、服务基层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也为贵州省偏远山乡培养身心健康的兼职教师,以缓解偏远山乡体育师资严重缺乏的现状。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