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近20年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相关问题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已投入到教学实际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体育教学正在按照“健康第一”的理念向前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隐性问题依然存在,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高校体育决策者深思的问题,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今后一个时期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近20年改革,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反思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面对体育教学的实际,就感到,尽管在教材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上做了较多的改革,全国各地区编写的各种教材、教科书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但是体育教学的面貌究竟改变了多少?学生对体育课态度转变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有日共睹的是收效甚微,难尽人意,制约高校体育教学的诸多隐性问题依然存在。
一、高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匮乏
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2006年全国在校生总数已达2500万人。如此庞大的在校生人数,给高校办学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压力,学校在保证学生吃、住、学、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显捉襟见肘,在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无暇顾及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馆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中专、中技有18427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中小学有50037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其他有10506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2%。学校体育场馆在我国体育场馆中占有重要的部分,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占学校体育馆3.06%的比率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无论如何也是担负不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从对140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情况也可以看出,仅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而言,能够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生均运动场地3平方米标准的院校不足30%,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些则差距甚远。
以上情况说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严重的短缺,加之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种类配置以及建设布局也不够合理等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也是高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性
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首次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文件,打破了全国高校体育教学大一统的现象,同时也为各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向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其中课程设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144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从《纲要》要求来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正逐步向覆盖全部在校生方向发展。但是,在各高校具体执行《纲要》的过程中,
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矛盾日益凸显,事实上在普通高校由于受以下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将选修课真正开出来
1.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均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学分制对高校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很多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将选修学分单独设置和规定,学生只要修够教学计划要求的选修学分即可,多修无益,如此就造成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而三、四年级学生无人参选的局面。高校真正能将体育选修课开起来的学校寥寥无几,体育选修课在高校实际上是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
2.大学生在三、四年级时,由于受专业课、课程设计、论文答辩、就业去向等影响,负担重,压力大,在校时间短,在校生人数不稳定,即使开设了选修课,上课人数无法保证,仅仅是在走过场。
3.受扩招影响,在校生人数剧增,造成高校体育教师师生比严重失衡,根据对全国部分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结果统计显示,调查的4l所高校共有体育教师1217名,平均每校29人;共有学生435020人,平均每校10610人。4l所高校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357,这一比值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比值1:120~1:150相比,己大大超过最高限额,教师总体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普遍过大,周20学时以上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等等,如在开设选修课,师资资源不足显然已力不从心。
三、教学内容选择偏重竞技运动
轻视健康教育现象依然严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竞技运动的教材体系,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教学内容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学校体育教学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用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模式来给大学生上课,由于过分强调这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完成动作的质量标准也过高,学生花很长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掌握和提高,使之出现了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另外,这些竞技性的项目大多趣味性低,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根据对辽宁省普通高校8所大学在校一、二年级学生800人(男生426人,女生374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85%的同学认为体育教学内容较难掌握。而只有21.3%的同学认为参加休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纲要》强调教学内容选择要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但是教学内容选择在实际中的重竞技、轻体质;重技术、轻能力;轻视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短视现象仍十分严重。
四、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现状令人担忧
教学方法一般包含“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新《纲要》实施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越发活跃了起来。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得到了提倡和重视,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等。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在片面地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变。我们在大力提倡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研究和继承前人留下的好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能一概否定。
当前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完全抛弃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说“探究学习”就只“探究”不学习(运动技能)了;一说“游戏法”就只玩不练了;一说“运动参与”就只追求快乐而不磨练意志了;一说“发现法”就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需要教师“传授”了。如果长此下去,体育课将不成为体育课,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五、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误区
新《纲要》课程评价第二十一条指出“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目的认识的不明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单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不够全面等等。但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还是课程建设评价未能发挥作用,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尢沦是“教”的评价也好、还是“学”的评价也好,均决定于课程建设的评价是否真的起作用,试想,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资源匮乏、器材设备陈旧短缺,教师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允,高校体育教学“三自主”原则就得不到贯彻,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学牛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那么,在课程建设评价缺位情况下的教学评价又岂能是健康和科学的呢?
六、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之掌握科学锻炼技能,养成自主学习、自我锻炼习惯的前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隐性问题依然存,这些隐性问题绝大部分均属政策问题、决策者观念转变问题,是,一大体育教师无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现状,并尽快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