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因素调查与思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因素调查与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因素调查与思索

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既需要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探索和磨练;也需要国家、社会和单位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对体育教师的关心、关爱和支持,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为此,本文试图对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作一调查分析,以期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师资培训单位提供教育培养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75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为83.33%。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修改王极盛《中国成人心理健康量表》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的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调查,量表共80个条目,10个因子(见表)。采用邮寄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所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2.2、文献研究法。

1.2.3、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西北五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表格略)

全国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男35人女34人)

2.2、西北五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从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发现:①西北五省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83%、适应不良39.1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31.88%、偏执30.43%、情绪不平衡与躯体化分别为26.09%,这说明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情绪失调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小学仍然是一切围绕着高考科目和分数转——体育教师在学校事务多(教学、训练、两操、带班等)、身心疲惫、性格耿直而人际交往差、地位低下而压力大、带“普通”班的机率大而带“重点”班的机率小(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体育教师在以上“状况”的高压之下,出现心理承受力差、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以及躯体化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超额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特别是那些不参与高考的音体美老师)或荣誉(精神的或物质的)的激励,心理、情绪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②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以及适时的运动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身体健康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内心平衡是由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环节的和谐统一所决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由于前面我们所论及的原因以及受自我定位、自我经历、人文环境等影响,某些体育教师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失去了平衡,进而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环境和谐是指社会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体育老师呕心沥血从事代表队训练、班级管理以及学校“窗口”的建设,但得不到管理者与其他学科同行的认同、肯定,有时还另眼看待,进而心理失衡,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状态。③从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8.57%;适应不良37.1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占与偏执分别31.43%;情绪不平衡28.57%。这可能与他们的价值期望、工资、奖金、荣誉、面子强烈以及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承受力差47.06%;适应不良41.1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32.35%;偏执29.41%;躯体化26.47%。除与男教师相同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与女教师过分关注身体、母爱期望等方面有关。④从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门“家长”作风严重,教师的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机制;教师身心负荷沉重,日常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苍白;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质偏低的教师难以承受等等。

2.3、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行为表现和成因分析

2.3.1、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行为表现分析

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既需要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探索和磨练;也需要国家、社会和单位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对体育教师的关心、关爱和支持,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心理——体育教师不就是当孩子王吗?蹦蹦跳跳谁都会,你愿意干就干,不愿干,走人,领着孩子玩的人多的是!实质上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学生的健康需要符合科学规律的创造性教育来保障,自然外行所看到的“谁都会”的“花样”后面,真正潜藏的规律性的东西却被抛弃了。所以,体育教师为学生健康奠基的良好愿望退缩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在:①烦躁易怒。有些体育教师因为多种不顺心的事情,常常烦躁不安,有时就向学生发泄,讲课耐心不起来,动辄发火。如能在学生面前耐得住,回家就顶不得了,往往把一天中所受的窝囊气一股脑儿地向家人发泄,向亲友牢骚。②担惊受怕。惊慌于训练与学习的矛盾处理不当,惊慌于执行新课标被领导认为是“胡球捣鼓”;怕领导,怕学生,怕飞来的“高帽”。因此总觉得低人一等,天天如走钢丝,担惊受怕。③孤僻。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普通大众利用先进手段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个体通过网络与他人交往,如建立个人主页、网上聊天、交友、参加BBS讨论等。这些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实现的交往活动与直接面对的交往活动往往具有虚拟性,人们借助于信息传递工具进行的交往与直接面对面的交往永远存在着差异。缺乏现实的交往是导致孤僻的原因之一。所以有些体育教师在网上可自由驰骋,下网后成了孤独行者,不愿与人交流谈话。④精神萎靡不振。一些体育教师课上拼命劳作,下课之后则如一盘散沙,骨头散了架,眼肌没了劲,堆在沙发椅上瘫软;开会闭目养神,教学讨论不肯说话,似乎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休息日贴床板不肯挪窝等等。常常是脸色阴沉,面笑心不笑,宛如大病初愈,哀同心死。⑤身心疾病。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体育教师对信息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加,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作息制度不再受到传统工作制度的制约而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一些不良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将相应增加。如长在网上聊天,浏览新闻、别人的教案和文章而不注意休息,工作和睡眠时间缺乏合理分配,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种身心疾病,如各种神经症、视力减退、肠胃系统疾病、颈椎疾病、肩周与手腕疲劳综合症等。⑥多疑。表现为对自己接触的事物常常持过分的怀疑态度。如总怀疑别人设圈套陷害自己,怀疑别人不信任自己,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怀疑自己爱人的忠贞,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怀疑自己上课时把教学内容讲错了,怀疑领导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等。疑心太重了,常常为无根据的、不必要的执拗情绪烦扰和纠缠着。长久下去,便对什么都怀疑,有的发展成为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体育教师往往都爱面子,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样看待,有何评价,做事时往往产生诸如我成功了别人会嫉妒、失败了别人会讥讽嘲笑的想法。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是产生多疑的一个原因;其次是以往遭受了精神创伤;再是消极的心理作怪,往往看到事物的阴暗一面多,光明一面少,从而产生多疑。

2.3.2、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①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健康受损。主要有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由于学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看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中考高考名次、学生成绩好坏等,表面上看体育教师似乎与这些东西无关,实质上却关乎体育教师的年终评定、职务评聘、收入高低等方方面,使得体育教师不得不拼命工作,深埋愁怨,忍辱负重,透支生命。久而久之,思想上压力负担无法缓解,因而导致心理毛病。有的家庭困难,入不敷出,经济拮据,也导致心理难受。②超负荷的工作与相对偏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导致体育教师心态失衡。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体育教师的身心负担,而同时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且时有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更没有什么奢望。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有偿家教、奥赛辅导、补课获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体育教师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③知识、技能的老化趋势与新知识、新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体育教师如果不断地提高自己,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技能权威的危险。面对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目标、策略、技术等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④角色要求迫使体育教师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和训练场地,但体育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⑤自我实现和人际交往的高难度也使体育教师感到困惑。随着学校教育各种竞争现象的出现,迫使体育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代表队训练等工作的前提之下抓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和谐人际关系等,来追求自我实现。一旦这些需要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和挫折感。⑥体育教师应付与工作有关事件的应激能力存在方式上的偏差。应激指的是对当事人形成巨大心理压力的紧张或者危险的情境和事件。体育教师的身心问题与他们应激能力有关。一般来讲,体育教师饮酒、抽烟、打麻将、举止欠佳较多,说明他们采用的一些不适当的应激策略,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此外,时空观念的变化、多元文化与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等,也会使体育教师产生心理疾病。现代社会生活对信息的依赖日益显著,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生活正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时空观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育教师必须逐步学习和接受新的时空观念和社会活动的节奏,进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其与其它社会成员保持一致。如果体育教师对这种时空观念的改变无法适应或适应得不好,那就极有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例如,工作方式的改变或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社会贬低、心理失衡、工作压力增大,是影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心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与失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以后,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化解,就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雪球核”越滚越大,最终发展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害人害己。北京市教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上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师源性心理伤害发生和发展则是必然的。

3、结论与思考

3.1、结论

3.1.1、西北五省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80因子)检出率为20.29%。心理承受力差、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情绪不平衡、躯体化以及抑郁是极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1.2、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即外强中干,内心困扰。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职业角色适应不良,比如有一些体育骨干教师打算培训结束后转行(把培训当跳板);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偏差等方面。

3.1.3、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焦虑、敌对、心理不平衡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3.1.4、西北五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七项接近或超过了25%。对于各省、市、自治区选拔出来的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此,其他教师的状况如何呢?我想肯定是不容乐观。

3.1.5、中小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排斥体育,不仅造就了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也强化了某些体育教师与其身份不相符的行为表现。

3.1.6、隐藏在体育教师不良行为背后的更多都是由于内心失衡、环境失和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外部表现。

3.2、思考

3.2.1、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3.2.2、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教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们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而自信地教书育人,值得研究。

3.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动与心理调节密切相关,怎样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发展的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轨迹而进行教育,特别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人士认真思考。

3.2.4、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要关爱、善待体育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幸福,使他们以幸福、喜悦和爱的心绪促成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3.2.5、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呼唤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完善。

3.2.6、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与实施需要周密地研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西北煤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西北铀矿地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

西北史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兰州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