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体育教学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形势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改进高职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就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就做好改革形势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实际参考。
关键词:高职体育;改革措施
高职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和加强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使高职体育课程成为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高职学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实际教学需要有差距。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相对来讲,其专业性较强,教学的内容也很广泛,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当中,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教学外,专业性内容较其他层级教育多,例如,在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一般性教学外,还要加入专业性很强的关于运动规则、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数量少,同时,专业知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教学结构不完善。在许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安排中,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大量的实践课与实习训练的影响,体育教学课程都是先受到学校课程安排进行删减,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应达到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选修课。”往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中都没能达标。在体育教学安排中,体育教学基本就局限于课内体育锻炼与队内训练,没有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桎梏,把体育教学从课内带到课外,从体育发展到德、智,从行动变成思想上,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另外,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明确规定中,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每年要达到8个学时。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上,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理论教学往往没有应有的重视,导致在课程设置中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安排,或者根本没达到8个学时的体育理论教学课程要求。在某些院校,就算安排了体育理论教学,由于学校与教师的不重视,上课内容也是极度缺乏现代的科学理论知识,比较单调、乏味,根本无法达到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传授学生体育思想,影响学生德智发展的体育理论教学要求。
3.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教学评估机制不完善。在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发生着极大变化,但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给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等带来严重影响,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导致学生的体育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给高职体育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更新带来极大阻碍。
二、改革背景下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1.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以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注重现代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仪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学习意识,才能将学生的职业需求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适当增加球类的运动量和教学课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度,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最终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真正目的。
2.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改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确认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将体育教学计入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中,激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真正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将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挂钩,带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3.有效健全教学配套设施,科学配置教学课时。在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健全体育教学配套设施,并科学配置体育教学课时,才能提高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有效利用率,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各种需求。同时,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护和兴趣选择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加强不同项目的针对性练习,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最终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有关内容,全面加强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职体育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对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方式、方法等进行整体的完善调整,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专业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翔.从职业力能需求的角度“看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0
[2]高勇军.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考试周刊,2015
[3]张奕.论素质教育下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陈素雅.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作者:徐纪峰1,佟刚2 单位:2.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及困境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与困境。得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发展具有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等重要价值。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缺少资金投入来改善教学设备和场地设施、自身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有待开发等。要从根本上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创新和开发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用于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以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新的繁荣之路。
关键词: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价值;困惑
1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价值
1.1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5000年灿烂文化中宝贵的一页,更是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累积和传承。然而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由于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和其自身的一些原因,没能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很好地传承和发展;而西方竞技体育的产物却占据了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阵地。尤其以三大球为代表,几乎所有的学校体育皆有其用武之地。如若单看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当然都是以三大球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课程资源,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在高校发展却显的十分缓慢。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将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使学生对运动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权。在高校发展类似太极拳、南拳、毽球、八段锦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极大的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同时在构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者
保护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每个国家都应给予重视,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自然也拥有着大量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其中就有与学校体育发展息息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从资料研究来看中国对于民族传统的保护主要集中在民间,靠个人和社会群体的保护意识来加以传承和保护。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学校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场地设施,对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举行很多大大小小的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比赛,很多高校也会参与其中;你可以看到他们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在这些赛事中摘金夺银为母校争光添彩。因此学校是培养优秀传统体育传承人的理想阵地,我坚信在这块阵地上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1.3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是传承知识的天堂,很多优秀的知识文化技能在这里传授给渴望求知的人们。近些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随之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很多诸如太极拳,少林功夫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浪潮。尤其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世界各地的高校内传承发展,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里占领了一席之地。众所周知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有着很好地实用性、同时还有着较高的观赏性。相信随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长久发展,对于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1.4为学生的健身和娱乐提供支持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运动技能的掌握,最终为其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做出保障。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健身和娱乐活动提供支持。目前在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而这些项目通过科学的研究证实,练习可以达到锻炼筋骨、消除身体疲劳、增强心血管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一些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课堂学习,最终很好地掌握了该项目。这些优秀的学习者,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所学习的项目,最终赢得了别人的掌声获得了较高评价。而且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是武术类的项目在各种大型娱乐活动中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些能够让上台展示的同学有一个很好地自我满足感。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2.1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意识淡薄
综观全国各大高校,重视体育的院校少之又少,这有认识和历史的原因。很多没有经过深入体育理论学习的大家都有可能对体育产生误解,甚至会作出错误的认知和判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体育自身学科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对体育课认识存有偏差甚至贬低体育课开设的价值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导致了体育课程、体育老师地位在高校都处于不利的境地。这也和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有关,很多高校的体育项目都是学习外国竞技体育而来的。目前在中国大体上仍是以“三大球”即篮球、足球、排球主导的学校课程资源;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相对而言处于劣势。围绕着三大球的竞技比赛要远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赛事。因此在场地设施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同比其它体育课程资源都处于劣势。
2.2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攀升,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先进思想的圣地,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校文化的殿堂里,他们与青春作伴,积极的从老师那里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其中自然就包含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学习,其实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保护。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体上相同,受人文环境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又有少许差异。例如太极拳,长拳、刀术等初级套路在全国高校皆有开设。而南方高校则开设有水上项目龙舟,抢花炮等;北方则有珍珠球,滑雪等项目。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武术类占据了重要地位[4]。武术类以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和在健身养生中的重要作用,正在越来越突出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
3.1课程资源的枯燥乏味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虽然已经植根于高校体育课程,但很多项目由于其受项目自身特点的影响、而在授课体验中往往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受。由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主要集中在武术项目上,而这些项目都受传统武术观念的影响而显现出独特的功法练习特点。中国传统武术大多注重牢固的根基,注重长时间的练习、注重实战。因此一些武术项目练习要进行基本功练习,而大学所授人群普遍心理年龄还不成熟,他们对每次的基本功练多没有热情。武术动作的学习,恰恰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做基础,而且要对所学动作进行重复的练习。学习周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就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一个学期老师要教授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一学期的学习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授课内容,最后到了考试大致掌握一些学习内容。从学生的体验来看,很难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心境体验过程、因此要想使更多的学生乐意学习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要在内容和合理设置课程学习周期上下功夫。
3.2学校缺少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
发展好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很多人的付出,还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亦是如此,不仅需要民族传统体育的热爱者为之付出,同时也需要大力的资金给予扶持。但从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高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也直接的影响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由于对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不到位,相对应的场地设施也得不到保障。也正因为此,很多高校由于没有足够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多体育运动课程都只能在室外进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校体育课程没有合适的体育场地,被迫在篮球场或者是校内马路上进行。尤其是到了雨季,学生的上课更是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希望高校领导层面能重视对体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这样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也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预期。
3.3民族传统体育优秀课程有待开发
全国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还有待提高,如何开发更多的精品课程资源用于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则尤为重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开设项目上呈现出大体相同,但又受南北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影响,而又有些小的不同。目前在学校开设的常见民族传统法体育项目主要有:如有毽球,太极拳、南拳、少林拳、长拳、刀术、棍术、八段锦、五禽戏等。但碍于一些体育项目本身特点的枯燥性,因此在学校的发展传承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亦是如此,因此其在高校的发展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就需要挖掘整理出更多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又兼具健身娱乐性的体育项目。首先能让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个很好地过程体验,其次摆托对一些项目就是“一味的反复练习”的不良印象,最后注意培养他们在课下自觉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活动和训练的意识。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何开发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是值得研究的议题。
4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走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其在健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发展具有: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等重要价值。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缺少资金投入来改善教学设备和场地设施、自身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有待开发。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创新和开发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用于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才能使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走向新的繁荣之路。
参考文献
[1]祁龙祥.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112-115.
[2]杨芳.塔里木盆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8.
[3]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4]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1-53.
[5]王成科.桂西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1,25(3):80-82.
[6]曾秀端,吴有凯.福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3):79-81.
[7]李丽,郭琼珠.文化传承语境下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1):42-45.
[8]杨绍昌.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探讨[J].运动,2015,30(27):96-97.
作者:李阳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途径
摘要: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因素,是由学校体育转向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拐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和最佳阶段,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是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体育改革和发展运用而生的一个新概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终身体育这个概念,强调的是“终身”二字,指个人可以在人生各个阶段都进行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个人在生命初始到生命结束始终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成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终身对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是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使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生活领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
一、高职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身体素质较少年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阶段正是系统开展体育锻炼的好时期。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智力和思维方式也趋于成熟,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体育意识。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显得尤为重要,并将直接影响一生。如果学生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的不好,如驼背、脊柱侧弯等,这往往是无法弥补、终身遗憾的缺陷。高职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高职学生绝大多数以后从事技术操作、制造等行业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职体育教育在使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要使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高职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构建具有职业实用性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现在,衡量体育教育效果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多是体现在身体素质水平的达标率上,而现在,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强调和突出的是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等隐性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个人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用讲授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取代过去的运动技术方面的讲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自我。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有能力把自己接收到的最新体育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带来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本身要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实践者,做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和指导者,成为积极应对终身体育框架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者。
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变革,凸显专业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技能人才的基地,不同的技术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也不同,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营销、计算机、旅游等专业,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应针对性的增加拳术、健美操、韵律操等课程内容;再如,机械、汽车等专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那么体育教学就要适时的加入更能够锻炼体力的运动。当学生意识到这些体育项目将他们进入社会后,有利于他们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喜欢并需要的项目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逐步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3.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高职阶段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如认识到长跑对身体的众多好处,即使很累,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高职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也不能只局限于体育课上,应做到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无缝衔接。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受系统的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则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起到提高和巩固体育教学内容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养成锻炼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资讯媒介极为发达,体育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让学生利用这些高科技设备获取体育信息,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通过多种体育的熏陶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推进高职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的现实需要。终身体育作为未来体育发展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因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体育教师应以此为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许斌.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1
[2]李文艺.胡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科学化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2007
[3]番丽玲.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J]
作者:杨光,何欢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体育进行改革路径
摘要: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养的发展等都能够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体育运动,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当学生面对压力的时候,其就能够更好接受和处理问题。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更加需要和就业密切地结合起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就业导向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就业真正结合起来。而高职体育教学与高职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就业导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和就业的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尤其是通过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人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实现的目标。即将实际教学工作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职体育;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
在就业导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化,真正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而在就业导向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比较大的改革,在实际教学工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就业以后能够更加顺利和快速解决好遇到的各种问题。就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来说,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能够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这样其才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更好地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办法通过合适的办法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并且努力处理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体育教学。
1.1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
和其他知识学科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备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其中生存能力的提升包括提升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包括促进学生在社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通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应该更加冷静和成熟,这才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1.2提升学生的德行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应该促进学生的生存能力的提升,同时更加应该促进学生的德行的发展。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品质,包括坚持、勇敢、坚强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锻炼来促进学生相关的品质的发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体育教学应该具备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帮助学生意识到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锻炼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开阔的心境,其应当具备有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更加成熟。1.4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身和发展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这样的习惯帮助下,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都能够得到巨大提升。
2就业导向下做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
在就业导向下,传统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
2.1用正确的教学理念
进行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是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的教学理念。为了做好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教师就必须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作为引导,科学的进行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在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对于其以后的就业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人生发展以及就业发展进行整合,通过整合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能够拥有比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后期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能够起到比较大的帮助作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巨大的压力对人们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其次,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高职院校应当帮助学生具备有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等,这些都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更加具有竞争力。
2.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学工作的基础是社会需求,只有了解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学工作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目标,这也是现代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科学的就业观念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需要有办事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其想要找到待遇丰厚、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情况寻找合适自身情况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更加适合学生。而教师也必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务实、上进,以提升自我的能力作为寻找更好的工作基础。所以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打破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将评价的内容进行调整,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能力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认识到,在就业导向下课堂教学活动要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积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震皖.探析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若干问题[J].高师理科学刊,2007(1):55.
[2]李桂英.高职体育对学生就业的作用与影响[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2-54.
[3]谭泽媛,陈忠林.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6):112-114.
[4]张叙洪,曾兰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的导刊,2013(7):207
作者:王华 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摘要:在全球全民健身大浪的冲击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步伐已经跟不上社会体育发展的脚步,必须进行及时调整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球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最后一站与社会体育的衔接。该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育设施的基本保障、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材结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体育;改革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前进,更新换代的速度来得太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求各行各业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育尤为重要,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它是人类体魄的教育。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纵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上,不愿突破,面对这样的局面,必须打破传统,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和体育终身化实现的关键[1]。但从我国高校的层次和性质来看,各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体育场馆等情况,都各有侧重和差异。如何能在如此差异的环境下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监管下规划出符合时代学生需要的体育课程发展体系。
1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构建一套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特点,适应现代教育、现代体育发展需要,既重视大学体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长远目标的教学体系[2],以规范的体育教学管理——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保障——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教学内容——科学多元的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学习的体育教师——公平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来规划体育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达到不同层次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最终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科学管理对于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为有效改进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高校,应摒弃不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手段,使之顺应时展。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激活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盘活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体育管理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对所有涉及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人员、财物、信息等实施有序管理,使工作得以更好地协调发展;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学会自主求知、自主锻炼、团结协作,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以及终身化;强调人的作用,尊重人的思想,设法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相关部门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管理方法,以弥补宏观管理上的诸多弊端,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采取目标管理法,将高校体育工作中处于各个层次的人员都纳入目标管理网络中,确保每一位管理者和实施者都认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充分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总之,要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内容进行长期改革,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就必须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2.2体育设施的改建
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的硬件保障。目前全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体育院系的体育场馆建设;第二类是公办综合院校的体育场馆建设;第三类是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的体育场馆建设。体育院系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比较健全;综合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总体上来看,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但是也有部分综合院校体育场馆不健全,部分项目教师和学生去室外找场地上课,上课地点要依天气情况而定。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而言,就比较不乐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现况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针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体育教师工作热度和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提升的障碍。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资金匮乏,主管层不肯投入,忽略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有几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体育需求了,可这恰恰忽视了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和大学生体育心理的感受。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每天都能观看到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新闻,大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接受的体育信息越来越丰富,他们对体育项目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而作为高校在面对学校场馆少、学生需求高的现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但是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一馆多用、旧馆改建。同时教育部应将高校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列为对高校体育学科发展的评价指标,各高校应将体育场馆建设列为长远规划,建立阶段性场馆建设目标,制定出一套监管透明的场馆建设方案来有效实行。建议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应该对各省市高校给予一定比例的场馆建设资金投入,国家体育总局或和当地企业合作,减免企业相应税收以激励、鼓励地方企业投资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
2.3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与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必须及时调整。就目前各个高校已有的教学模式来看,有的实施的是选项课制;有的实施的是主副项制;有的实施的是俱乐部制,总体看来都各有利弊。为了能让大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对身体机能的重要影响,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按兴趣自主选课。整改后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下:体育课(大一体育素质必修课、大二体育自主选项课、大二到大四体育选修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以上体育教学模式足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各普通高校和体育院系可根据该校体育项目培养目标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适当调整。
2.4教材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所选用的体育教材各不相同,因校而异,有的高校用的是体育院系的全国通用教材,有的高校用的是全国公共体育的通用教材,也有高校用的是该校教师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其教材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前沿性不一,总之教育部应该对各高校的校本教材进行权威验收和严格规范化管理,国家教育部和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高校体育实体教材和网络教材进行严格规范说明,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按照大致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部分。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要求比较全面、比较专业、比较深入、比较系统;非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要求相对较低、内容较单一,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侧重点不同所开设内容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内容大多都是优势的传统体育项目,只是奥运会项目的一小部分。高校体育教材结构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本着因校而异,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大学生所处的特殊教育阶段,应该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专业的体育课内容应该与世界接轨、与奥运会接轨。非体育专业的体育理论课内容应该侧重人体运动学原理、方法和世界体育文化的渗透,也要做好对外交流。体育实践课内容制定应该本着以下原则:体能课重点传授学生体育素质锻炼方法,优势体育项目要大力普及,新兴体育项目要敢于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要鼎力支持,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继承和发扬。最后建议所有的奥运会弱势体育项目可以按照院校基础和地域优势择校开展。
2.5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我国传统体育课堂上,体育理论讲授与体育实践示范是教师最常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部分常采用设疑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中则使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可借鉴,它是以游戏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借助集体游戏对学生思维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各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以改善和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特殊设计的规则场景及难关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游戏中隐含的运动文化的体验,巩固和加强学生逐渐形成的运动认知。该课程对学生良好运动素养的养成、积极心理状态的调整及团队意识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总之,高校体育课要想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学目标,就应该想方设法认真地设计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任务要完成,用体育游戏来加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意识、素质和能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至于对体育课感到厌倦,在游戏中学习才能体会到轻松和快乐。
2.6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高综合能力的普遍要求,只满足于本专业领域技术技能学习的教师,从课堂的组织管理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越来越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成功实践来看,能够运用管理学、组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个性化的、敬业的、服务型体育教师必然会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因此,各高校应该给体育教师提供激励学习和进修深造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制定出合理的教师晋升机制和评价体系,将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规划。
2.7教学评价的改革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公平对待。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几乎是教师和学生互评,学生的考评成绩由教师主观来评定,学生也只是单一对任课教师的课堂展现给予主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但有失公平,而且也忽视了体育课过程本身对大学生身心的真正价值体现。高校体育课程不只是拿到相应学分就可以了,应该让大学生从体育课程中真正学到的东西体现在考核内容中,而不是由教师凭借单一的考核内容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和体育素质。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本着公平、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应该制定严格的阶段学习目标,阶段学习目标的检验由教师设计特定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完成。完成目标的同学给予相应的目标积分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给予鼓励积分奖励。一学期制定3次阶段学习目标考核比较合理,期末不再另设考核时间,将学期阶段考核奖励累计就是学生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这种考核办法可以相对细致地掌握学生阶段学习情况,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便于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由学生和同行综合评定。
3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体育,侧重“人”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展示的是人文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侧重的是终身需要、自主能力、人本意识,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健康意识、生命意义,建设的是方法体育、素养体育、能力体育。由此,可以认为,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所建设的不仅有身体运动的文化,而且有塑造、完善及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例、制度。此外,还应系统地讲授中西方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所以,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任务要求和考评系统的改革。综上所述,该文提出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做到:体育教学管理要规范、体育场馆设施要保障、教学模式要调整、教材结构要人性、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法要多元、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学评价要公平、激励机制要完善。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呈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理念,相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定会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体系,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爱平,黄明亮,沈茂金,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5(1):118-124.
[2]郑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24-1525.
[3]尹萍,荆光辉.浅谈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探寻[J].当代体育科技,2011,1(3):76-77.
[4]张晋峰,王满福.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90.
[5]武军,杨海林.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80-82.
作者:张平平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