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习惯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思维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习惯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思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习惯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思维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以提升学生体育成绩为教学目标,还应当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全面提升小学生体育素质。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往往存在着多种学习弊病,如纪律性差、自制力差、自觉性低等缺点。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这些缺陷进行弥补与完善,有效地促进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体育;习惯培养;教学思维;策略

想要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良好习惯,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整体特点,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方方面面改进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把小学生体育习惯培养的教学内容深入到小学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提升个人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保证体育成绩稳定的状态下,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促进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与身体素质能力的综合进步。

一、关注教学细节,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应从教学课堂的教学各个过程入手,建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规矩”,遵守规矩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规矩来源于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关注,让学生从细节中体察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感受到良好习惯带给体育课堂以及个人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好地践行良好行为习惯。

(一)抓列队纪律,促良好习惯养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体育学科在小学阶段较低的学科地位,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学生往往过于散漫,首先便体现在体育课堂的队伍排列中。大多数学生会根据他们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选择关系要好的同学进行组合站位。这种站位形式过于随意,缺乏教学专业性,不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指导。因此,教师应当安排明确的队伍排列。由于学生散漫的性格,他们往往会大声说话,甚至嬉笑怒骂,不利于体育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教师除了自身监督以外,还要设立层次管理制度,通过各行各列的分管,对学生进行监督。对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约他们进行谈话,合理约束。违反纪律特别严重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合理的深蹲等。以各种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器材取放,促良好习惯养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次的体育器材取放过程,教师也应注意学生在器材的取得与放回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培养。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在取得或放回体育器材过程中会不按顺序进行,甚至是直接乱扔在器材室中。对于这种乱取乱放的行为,教师要在器材取放之前就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器材取放要求,让学生在取器材时按照先后顺序,不要对其挑挑拣拣。在归还器材时,要放在器材分类区的本来位置上,如果有损坏的器材,就要求学生将其放在相应的位置,以便修理人员进行及时的修理,而不是将它混入于其他器材中,导致器材混乱无章。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这些细节之处,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安排合理训练,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践行

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项能力。教师可以从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安排上,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践行。

(一)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增强体育意识

要想通过体育训练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求教师首先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训练时间与强度,让学生有规律地进行体育训练,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根据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强度与能力需要,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上或课下的体育训练任务。以多种项目都需要的素质能力为例,让学生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安排多种训练。例如,球操,环绕跑等,增强身体素质能力。把学生安排在大课间期间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既不耽误学习时间,又能充分保障有氧运动的时间。学生可以绕操场或小广场进行15分钟以上的跑步强度。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跑步记录进行统计,对持续坚持的学生给予嘉奖,让他们一直坚持这样良好的体育习惯,保证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在每节体育课开始前让学生队伍绕操场进行慢跑,并进行几分钟的深蹲、仰卧起坐、蛙跳与俯卧撑等方面的训练。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志,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二)渗透学科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技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体育运动技巧,以便开展高效的体育运动。比如,足球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亲身演示如何用脚控制足球,后卫如何以正确的姿势防止进球,手部、脚部与身体的细节与角度都应注意。教师应当积极普及这些运动过程中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三、开展多类游戏,注重学生良好习惯意识的形成

体育游戏竞赛的开展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游戏或竞赛,提升体育实践能力。在学生进行项目比赛时,由于大家对胜利的渴望与追求,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体育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体育游戏,增强他们的团结与友爱意识。比如,绑腿单腿跑的游戏。让学生四五个人结成一组,个人与他人的左右腿用绳绑起来进行小组比赛跑。这个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的团结力与凝聚力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在体育学习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以足球项目为例,在进行体育竞赛时,会出现成员之间的身体碰撞、抢球、故意推人等多种犯规行为,这种行为不利于体育项目的良性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体育竞赛,在竞赛中给予学生严格的监督,及时发现竞赛中所存在的犯规问题,并且给予犯规学生适当的约束行为。比如,清扫足球场、暂停参与比赛等。通过这种有力的监督,有效减少了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不正当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竞赛习惯,促使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树立良好榜样,注重学生良好习惯意识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善于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模仿与借鉴,帮他们找到正能量的支撑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进行榜样的确立,像我国的刘翔、姚明和李娜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具有较高的品质精神与行为修养,这些恰恰都来自他们在体育上所坚持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人物事迹并宣扬他们的精神,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榜样。例如,在体育课堂中表现较好、竞技能力与训练能力突出的学生,他们都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榜样。班级内部善于足球运动技巧的学生,教师可以与之沟通,让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经验的分享,分享自己为运动所做的一系列准备,从每天坚持跑步及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比赛技巧等等。这些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坚持。教师可以将这些良好的习惯意识传递给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为了能掌握更好的足球技巧,也会约束自身行为去践行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建议家长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将这种习惯培养深入家庭之中,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地区举办的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多种项目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家长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领悟良好习惯对自身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去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完善自身能力,提高体育综合素质。

五、建立高效评价机制,深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意识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教师强制,而是通过正确引导,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让学生自发地去遵守体育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种合理的习惯引导方式,最合适的一种教学模式便是建立高效评价机制,让教师通过鼓励与表扬甚至适当的批评与评价,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促使其内心习惯意识的形成。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深入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与表现,除了观察他们的体育技能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在体育训练与竞赛过程中的行为习惯,看他们是否符合体育标准与道德底线。对在比赛中犯规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严肃的批评,还要给他们适当的约束措施,促使其他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例如,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对部分偷懒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强度稍强一些的体育学习任务,让他们反思自身行为,促使良好习惯意识的养成。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技巧教学时,对于某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指导,帮助他们尽量掌握技巧,完成训练任务。对于在体育竞赛中获胜的学生,教师就应做到赏罚分明,给予合理的奖励,当众表扬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体育比赛,在比赛中不靠投机取巧,而是靠自身真正的实力去赢得比赛的胜利。根据这种高效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总结,对学生进行整体的评价,让他们意识到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将这种习惯意识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小到从队伍的站位与器材的取放,大到学生在比赛训练中的规范行为,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高静.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效能[J].科技信息,2011(22):58.

[2]黄福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趣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1(22):58.

[3]包玉书.试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0):77.

作者:江伯炎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中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