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前儿童体育教学困境与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研究以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期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全面分析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不全面;教学理念认识不深、观念错位;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课程体系不完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缺乏等,并提出改善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环境的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体育;体育教学;困境与路径
1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地位
1.1学前儿童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提出:“体育应该首先作为最初的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对幼儿形成早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国家层面文件明确指出:“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的首位工作;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健康领域活动开展的首要原则;幼儿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1]”由此可见,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的发展重点,也是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主要环节。[2]
1.2学前儿童体育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为实现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可能,也是实施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课程教育的基础[3]。幼儿园可通过设计聚趣味、实用与科学为一体的学前儿童体育课堂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抓住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提高幼儿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幼儿通过大量的粗大动作训练与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互动,为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兴趣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为幼儿的智力发育、自我认识、道德品质提供了媒介。
2我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提高幼儿健康水平,国家教育部门在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总的来看,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历程中,可分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萌芽期、探索期、困难期、成熟期、发展期等5个阶段(见表一)[4]。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观察我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国家、社会各界对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园、学前儿童体育课程、幼儿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3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困境
3.1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不全面
学前儿童体育教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其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根据对长沙市15所幼儿园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学前儿童体育教师的师资结构呈现如下:学前儿童体育教师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90.91%,而高中或中专学历教师仍有9.09%;教师中男女性别比例方面呈现严重失调现象,比例分别:男体育教师为27.27%、女体育教师为72.73%;体育教师中专职专聘教师仅占45.45%,还有50%以上的体育教师是幼儿园外聘教师,幼儿园采用合作的方式购买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课程,由机构外派教师入园教学;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培养中认为基本满足的是77.27%,非常满足的仅占18.18%,难以满足的占4.55%,培训主要涉及体育健康知识领域内容,但就如何开发幼儿体育课程并未做过专题研讨、学习(见图一、二、三、四)。体育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健康发展的需求,幼儿园组织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大多数由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老师担任,活动形式基本以游戏为主,外聘教师的专业知识难以做到把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融合,容易偏离国家制定的健康领域教学目标,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如要达到幼儿健康科学的成长,就要重视师资结构合理化,加大学前儿童体育教师的全面培养[5]。
3.2教学理念认识不深、观念错位
幼儿教育倾向“小学化”现象,影响了幼儿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教育部于2001年和2015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首位工作就是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然而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始终把智育排在第一位,在幼小教育衔接过程中,幼儿教育的发展重点也无形中偏向了智育,政策要求与实际的学前教育工作已然脱节,加之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家长们在幼儿早期就开始侧重幼儿的智力开发,然而有的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主动迎合家长大肆推广园本智育课程,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将会导致幼儿的某些身体机能素质错过发展的“窗口期”[6]。从幼儿园课程教学健康领域子目标中动作发展所占的比例也可看出,学前儿童的动作技能学习在幼儿园并未受到重视(见图五、六)。
3.3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课程体系不完善
通过现场观摩北京御园、金色卡通等幼儿园的体育课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课的内容设计依然以游戏为主,但在内容创新和专业性方面做得不够好,有的私立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未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其系统性和整体性链接不够,课的内容主要是游戏活动为主,穿插一些体育基本动作,如图五所示,基本体育器械与游戏占100%、基本运动技能与游戏占95.45%,以发展幼儿动作技能训练粗大肌肉为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运动课程还没有在幼儿体育课程中凸显出重要地位,所以最终导致幼儿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忽视体育带给幼儿身心发展的好处,这种情况下大大减少了幼儿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机会,使得幼儿体育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幼儿粗大动作技能和运动水平的提升(见图七、八)[7]。
3.4教学活动场地与器材的缺乏
2016年,国家住建部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文件明确规定:“幼儿园活动场地应配备游戏器具、沙坑、30m跑道等条件,室外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m2。”通过前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场地器材设施非常满足的仅占18.18%,其中基本上是公办幼儿园及少数私立幼儿园的园内体育器材设施齐全、场地符合国家要求,室内外活动区域划分明确,而仍然有部分企业办、民办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条件很差,难以满足体育教学要求,其占4.55%(见图九),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狭小、拥挤,只有少量的幼儿体育专业器材,难以满足学前儿童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活动场地与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严重受到制约,阻碍了幼儿的生长发育、体力活动、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师参与开发幼儿体育课程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3.64%的教师参与过开发幼儿体育课程,并且从幼儿园教师参与开发幼儿体育课程的内容来看,有的教师会考虑充分利用、调动本园的教学活动场地与器材,使其利用率最大化(见图十)[9]。
4优化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路径
4.1加强幼儿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提高学前儿童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引领、推动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针对幼儿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幼儿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包括广博深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运动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同时还要从男女性别、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源结构等方面优化学前儿童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尤其要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再人才引进时可提高专职体育教师招聘的比例,且考虑以男性体育教师为主,从而改善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
4.2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念认识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监督与关注,因此幼儿园要转变教育观念,不光是抓好幼儿的课堂体育活动,还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主动和家长们沟通,设计家庭亲子互动的体育活动、组织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等等方式加强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充分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鼓励社会第三方监督、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呼吁全社会关注幼儿体育,重视幼儿体育的启蒙。
4.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科学系统
现代学校体育价值已不再是单一的育体功能而是体育独特的全面育人功能。学前儿童体育的教育目标就是由育体到育人的功能发展,为了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不断更新完善该体系,使课程更系统、科学具有趣味性,更符合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形成规律,使其成为集娱乐、健身、趣味为一体学前儿童体育课程。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也要考虑教学形式的多样,尤其要注意幼儿学习的规律多直观教学,少讲多练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4改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公办幼儿园、小部分民办幼儿园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常用器材基本达到要求,部分民办幼儿园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完全不达标,且缺乏专业性器材,有些器材因教师教学设计及教师专业水平的原因未能很好地运用。为了破解场地器材的实现问题,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鼓励体育教师同幼儿们一起多挖掘、开发简易体育器材;调整体育活动区域的场地布局,科学划分活动区域,把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充分利用好。最后,还要考虑对幼儿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做到改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条件。
5结语
纵观我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已是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就了解的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念、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改善空间,值得学界探讨。师资队伍方面,应从男女性别、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源结构等方面优化队伍结构;教学组织与理念观念方面,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条件建设方面,应鼓励师生挖掘、开发简易体育器材,调整体育活动区域的场地布局,破解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困境。
作者:郝仕芳 欧乾旺 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系 北京御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