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期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以“课证一体化”模式为基础,推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教师资格考核标准为教学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按照“精选、实用”等教学原则,推动舞蹈技能教学、舞蹈理论与证书考核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系统化参与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学习、练习工作,实现学生舞蹈技能与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以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内涵为基础,综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应用导向;学生主导;多元审美
体育舞蹈蕴含复杂的技能性和艺术审美等要求,对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提出了技能审美并修、德体一体成长的育人目标。针对传统舞蹈教学偏重技术套路、缺乏实用关注等局限性,在新时期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时,要以“课证一体化”为基础,持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编舞及展现水平。
1.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的内涵界定
“课证一体化”是课证融通、课证融合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学生职业技能、理论知识和技术素养一体融合,打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等各个环节,以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将“课程一体化”理念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体育舞蹈艺术的技能要求与审美素养,也有助于学生依据舞蹈考核具体标准来规范动作练习过程。
1.1“课证一体化”概述
“课证一体化”是一种基于社会用人需求,侧重终身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其通过分析与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对课程教学进行对应性调整,形成了“课证融合”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体系。第一,模式本质。“课证一体化”是以能力本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核心、以相关证书为成果的教学体系,是将实际应用与课堂教学一体融合的重要教学创新。第二,价值优势。通过推进“课证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善了教学、育人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充分适应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1.2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的内涵概述
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舞蹈等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借助音乐伴奏旋律,使单一动作实现组合、成套表演。通过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拓宽了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增添了体育舞蹈教学活力,有助于实现“德体美”等多元育人目标。其一,核心目标。将该模式引入舞蹈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用体育舞蹈诠释音乐、体育舞蹈技术、舞伴技术和编舞成绩等多方面能力。其二,教学价值。积极开展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教学,使不同舞蹈技能层次的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艺术审美。
2.理念封闭、衔接不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多元困境
体育舞蹈凭借优美舞姿和多元审美等优势,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但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普遍以套路技能训练为主,缺少对时代审美、社会需求等多种内容的有效关注,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与表现。
2.1教学封闭,艺术审美缺乏新颖、趣味的内涵表达
传统高校舞蹈教学体系相对封闭,缺少教学内容、理念及模式的实时创新。一是在教学形式上,多以教师展示、学生舞伴实践练习为主,对微课、多媒体教学和观看赛事等创新手段缺乏有效重视与合理利用,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多元理解与审美感知。二是在训练方式上,学生多按照固定套路练习,存在机械重复、单一单调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体育舞蹈具有体育、艺术等双重属性,传统体育舞蹈教学存在“重技轻艺”现象,难以确保学生深度、持续参与体育舞蹈学习训练。三是在体育舞蹈教学素材的筛选与应用方面,最新教学内容、理念与舞蹈训练之间缺乏深度融合。教学偏重体育舞蹈技能的套路训练,对最新体育舞蹈技巧、舞蹈审美等内容缺少有效融合,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深度理解。
2.2衔接不足,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技能表现的综合传递
在传统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受教学内容筛选不足、教学定位不准确等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偏重整体范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因素的综合考虑。例如,部分学生倾向于学习普通交谊舞,对体育舞蹈存在畏难心理。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容易忽略舞蹈特性、忽略舞蹈艺术内涵的审美表达,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多元诉求。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未能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内在动机。体育舞蹈包含动作技能、音乐艺术和形体等多元美学内涵,为实现理想成效,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合理分解,通过融入相关音乐旋律,使学生具体、深度理解体育舞蹈动作,以实现学生舞蹈技能与艺术审美的一体融合。但目前体育舞蹈教学单一关注技巧教育、知识传递,忽略了体育舞蹈多元审美的合理表达,加上未能有效融入舞蹈等级考试相关标准,影响了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明确动机。
2.3动力不足,师资力量及教学场地相对不完善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技巧性,对教学师资、场地设施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受师资力量及硬件场地设施配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成效不佳。第一,在师资配备方面,目前专门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较少,体育舞蹈教师多从体操及相关专业招聘,加上缺乏持续、系统化的教学培训,影响了体育舞蹈技能及艺术审美的有效培养。第二,在场地设施方面,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室数量少、专业设备配备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舞蹈多元审美的理解与感悟。
3.基于“课证一体化”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体系构建
体育舞蹈具备技能与艺术审美并重等多元特征。新时期,体育舞蹈人才培育的重点从技术主导转向技能主导,从关注学生的套路动作到关注人文素养、舞蹈技能与艺术素养等多元标准发展。为实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理想成效,需要将互动性、感性和创造性等多种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完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教材体系,构建以人体科学为基础的体育舞蹈训练机制,培养全能型体育舞蹈人才。
3.1以课为基础,融入等级考试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全面育人的内在诉求,在促进高校体育舞蹈教育高质量发展时,重点围绕教学进行优化,通过引入“课证一体化”模式,实现舞蹈教学的提质培优。一方面,以“课”为前提,对照体育舞蹈教学的大纲要求,通过吸收体育舞蹈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充分体现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和多元审美等内容;另一方面,以“证”为导向,围绕体育舞蹈行业相关等级证书要求,将职业技能、考试要求融通体育舞蹈教学全过程。
3.2以学生为本,融合舞种内在特征:重塑课程育人方案
要围绕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hinaDanceSportFederation,简称CDSF)资格考核的相关要求,持续丰富、优化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教学训练为基础,强化体育舞蹈理论及专业知识教学,持续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第一,要坚持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原则。通过向学生介绍体育舞蹈考证相关要求,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目标。围绕体育舞蹈教学标准、等级考证等相关要求,为学生参与体育舞蹈学习营造具有一定弹性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体育舞蹈新技术和新方法,重构“学生主导”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第二,要构建舞种主导的规律性教学评价方案。在“课证一体化”指引下,开展体育舞蹈教学,需要综合不同舞种、学生基础差异等多种因素,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案。第三,教师要综合“课证一体化”的具体要求,认真解读该模式的教学原理与内在应用要求,系统化把握审美新风向,积极引入新的智慧教学形态,全面拓宽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空间。
4.结语
推进“课证一体化”,按照职业、行业的具体岗位要求来精选教学素材、创新育人方法,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增强课程教学的职业性与有效性。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积极探寻教学规律,引入“课证一体化”理念,既遵循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也诠释了体育舞蹈运动的艺术审美特征,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构建以“体育舞蹈+”思维为基础、学生创造为内核的全新教学体系,助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实现艺术内在与技能形式的一体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董晓波,李勃衍.俱乐部制体育舞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03):120-123.
[2]张晓萍,许金鹏.“学训”协同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大连理工大学舞蹈健美课群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07):36-40.
[3]刘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9(35):182.
[4]杨惠,车广伟,冯玉娟,等.体育舞蹈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5):560-565.
[5]张旭,张小龙,.工科高校《体育舞蹈》课内外一体化的探索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70-171.
作者:潘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