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育志教育的必要途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承“身体可以残疾,品德不能残缺”的教育思想。如何“立德树人”、怎样“立德树人”、培养出怎样的特教学子,这些一直是特教德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学校提出了“做有志之人,成有用之才”的“育志”教育总目标。从立志向、振志气、强意志三个方面入手,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分目标,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育志”的内容和方法,铺就特教学子的成才之路。
[关键词]特殊教育;育志;立德树人
(一)新时代的要求
立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思想精粹已经沉淀为千年的民族文化,先贤用思想和行为为后世及今人的立志树立了榜样,古代立志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他对青年人提出的新期许是“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总书记把“志存高远”放在了首位。青年人有理想、有信念,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残障学生的需求
一是残障学生在“志”上的问题。本文所涉及的学生包括听力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研究表明较普通学生而言,残障学生在意志品质上比较薄弱,也阻碍了他们志气、志向的发展。残障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如下。
第一,听力障碍儿童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意志的自觉性一般比较低。低年级听力残疾儿童的行动往往需要依靠教师、家长的指导、暗示、督促、检查来完成。意志的果断性一般不强。听力残疾儿童往往不善于根据理智的考虑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更多的是受外因或情绪的影响,或徘徊犹豫或草率行事。意志的坚持性不强。低年级听力残疾儿童的行为动机和目的还不够稳定,曾经下定的决心常有改变。意志的自控性不如普通儿童。听力残疾儿童往往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为感情所左右,遇事易冲动。
第二,智力障碍儿童意志的特点:缺少主动性。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性不足,依赖性大,不会主动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不会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也不善于按照长远的目标去行动,只对近期的、直接的目标或鼓励有兴趣。难以抑制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的意志缺陷不仅存在发动缺陷,而且还存在意志缺陷,他们的行动具有不可遏制的冲动和缺乏自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和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常常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并可能供别人随意驱使,缺乏从自身的利益和兴趣的角度检查这些建议或被驱使的真实意图。此外,智力障碍儿童还有固执的特点,这种固执多与较低的生理需求相联系。
二是“育志”教育是残障学生成长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正在进人全面小康社会,残疾人享受了国家诸多福利,社会对于残疾人群体也倍加关爱,再加上家庭条件改善之后,对于残疾学生的溺爱,在客观条件上制约了残障学生“志”的形成。从残障学生意志的特点和现状来看,在志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进行“育志”教育是他们成长的需求,也是缺陷补偿的需要。三是“育志”教育是残障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实现自我是马斯洛层次论中人的顶点目标,是人终身的需求,“育志”教育则是将人实现自我的需求实体化,确立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转化为意志和行动,是残障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育志”教育,能够减少他们对于社会、家人的依赖性,促进其自身成长,使其终身受益,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三)残障学生“育志”教育成果的普遍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以来,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15年6月2日,总书记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要从小学习立志……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2019年后,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政教师工作会、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抗击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五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的召开,更能体现出,新时代,总书记倡导的志是大志,即家国之志。对于残疾人而言,志的高度,将决定他们人生的走向:以前的志气教育是“我能行”,体现在平等参与;以前的志是身残志坚,残疾人对于社会,贡献的更多的是精神力量;新时代残疾人之志也要与时俱进,继续弘扬正能量的同时,更要胸有家国情怀,立强国之志。对于社会而言,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一直是受帮扶对象,育志教育,则是要让残障学生树立自食其力、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成为强国路上的一大助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将负面清单转化为正面清单,育志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开展“育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育志”教育内容
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得出,残障学生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是志的薄弱。这里的志包含三方面:志向、志气和意志。“育志”教育的内容则是从立志向、振志气、强意志这三方面入手,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分目标,最终将学生培养为有志之人,有用之才。
一是立志向——做有“志向”的人。志向,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立志向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使之成长有方向,有目标。从每一个学期的小志向,小目标做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可以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小目标,这样每一个学期的努力都成为为实现远大志向的基础。
二是振志气做有“志气”的人。志气,不甘落后,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是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现。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怕各种困难。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志气的精神、力量。学生立了志向,要引导他们有志气地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做事信心、决心和勇气。
三是强意志——做有“意志”的人。意志,是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残障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以及未来的就业中,都会遇到比健全学生更多的困难、挫折,甚至是不公平,为了让学生能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为实现目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他们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和日常学习、家庭生活中加强锻炼,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比赛中、展示中、实践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育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环境“育志”——种下“四自”精神的种子。在开展“育志”教育初期,全面围绕“四自”目标进行橱窗宣传。对于听障学生而言,他们的视觉占优势,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图片及简单的主题宣传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对于智障学生而言,长时间同主题的宣传有助于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师而言,细化“育志”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地分目标,让“育志”教育有抓手有方法。
二是实践“育志”——立下“四自”精神的志向。“育志”是在培养残障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爱他爱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与远大的志向,通过实现自我价值,锤炼过硬本领,塑造良好品行,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要让祖国以我为荣,学校以我为傲,父母以为我为依靠。”在“育志”教育实践期间,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壁报设计时,查找资料、撰写文章、版面设计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实践后的调查问卷中学生纷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我们现在在学校进行工作的尝试、体验,未来参与社会工作就更容易了”“我觉得我有能力,可以为学校的建设出力啦”残障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信、提升能力、树立志向,是“育志”成果的最好体现。
三是课程“育志”——振奋“四自”精神的志气。学校以“育志”教育为核心,创造性规划学生德育教育的各方面内容,以课程为载体,扩充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规范学生行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订计划、强过程、重落实,使“育志”教育课程化。
第一,初心课程——团队教育。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思想引领工作,利用主题队日、团日活动、“六一”“10.13”“五四”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及特色活动,摒弃我是弱势群体的想法,坚定面对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弓丨导他们有志气地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第二,育心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升旗仪式是全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育志”教育的重要契机。学校将升旗仪式课程化、旗下讲话内容系列化,以表演、宣讲、现场问答、故事串讲等形式,将“育志”教育素材融人其中。每周旗下讲话,全校学生都能津津有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成为强国路上的一大助力,振奋了志气。
第三,爱心课程——服务社会。从“三爱”到“五育并举”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自立、自强的重要锻炼手段,是脚踏实地的“育志”教育途径。我们开设劳动实践课程,设立志愿服务岗,将“育志”教育与重要时节紧密结合,让残障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实践、收获。如每年3月5日爱校劳动日;劳动体验课上在休闲园栽培灌木,用花坛培育薄荷,在班级种植花丼。通过爱校劳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朴素情感,育家国情怀。
四是活动育志——增强“四自”精神的意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围绕“育志”教育主题,学校积极努力搭建活动平台,it残障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成果,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实现自我教育。
第一,校园活动,搭建“四自”体验平台。在开学典礼、庆新年活动、结业式等校级活动中,学生共同商讨、策划,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安排自己的活动。大到整体环节的设计、人员的安排,小到主持词的撰写、道具的摆放、环境的布置,每个细节都有学生智慧的结晶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育志”教育活动的浸润中,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活动中的逐渐积累经验,最终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经历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谋划的巨大飞跃。而他们也将自身的成长与学校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在活动中促进自身成长,用自己责任与担当为学校的发展助力,真正体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
第二,大型活动,搭建“四自”展示平台。大型活动对残障学生而言,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更是展示自我的平台,是“育志”教育,增强“四自”精神的良好契机。如“爱.梦想”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展示,更是在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育志、育人的重要体现。在筹备期,学生克服生理障碍,超越自我:听障学生牢记音乐节拍和舞蹈动作,智障学生学习表演、朗诵,一遍遍苦练。展示活动中,学生展示出的自强、自信感染者每一个人。大型活动让残障学生学习本领、锤炼品格、磨炼“四自”精神,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尊重和赞许。
第三,日常生活,搭建“四自”实践平台。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抓住育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将“育志”教育与爱国、爱党、爱民教育和日常居家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抗疫精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如“防疫有我,致敬先锋——少先队、共青团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用真切的话语,通过书信的形式,撰写对白衣天使的祝福;用画笔描绘对抗疫先锋的敬意;录制手语视频,向白衣天使致敬。再如“我是家务小能手”学生每天承担家务劳动,将“四自”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主人翁。“育志”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居家学习的特教学生注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困境,经受考验,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四,综合评价,搭建“四自”激励平台。评价是“育志”教育的重要一环,开展评价类活动,能够使活动更具激励性和实效性。如“厉害了,我的伙伴”育志集星评优活动,以评优手册为途径,从比奉献、比学习、比守规、比健康四个方面进行积分评比,作为“育志”教育的常态考量评价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类活动的实施将“育志”教育更具体化,以此活动的评价标准为目标,增强“育志”教育的可操作性,转“育志”之无形,为“集星”之有形,将“四自”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成为习惯。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育志”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活动、打造品牌的基础上,我们更着眼于使“育志”教育更系统化、全面化,挖掘其终身育人的功能,坚定“做有志之人,成有用之才”的“育志”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影响残障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黄正.孔子“志、学、诲”的师德观[J].江苏高教,1998(3):70-72.
[2]陈仁荣.中国古代立志思想考察及教育启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3]张玉芬.小学生志向教育浅说[J].青海教育,1996(10):15-16,
[4]杨春林,于铁浩.树人养心育志[J].中国德育,2014(7):55-56_
[5]周国杰.以“树”育志养德[J].中国德育,2016(4):63-65.
[6]陈深汉.论德育工作中的立志教育[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〇〇5(2):46_49.
[7]刘庆华.论我国传统立志教育的现代价值[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4):64-67.
[8]王炳仁.诸葛亮的立志思想及意义[J].教育研究,1998(6):70-74.
作者:周晔 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