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特殊教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特殊教育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7年多来参与特殊教育教材编辑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当前特殊教育教材三种编写形式的优点及不足,重点指出了省编特殊教育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针对特殊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质量,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形式;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教材建设作为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自2003年9月浙江省第一套特殊教育教材《语文(中度)》面世以来,近年来由浙江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并出版的特殊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品种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沟通与交往》《劳动技能》《康复系列指导手册》等11个系列共80余个品种。笔者从2014年参与特殊教育教材项目以来,已编辑出版60余册特殊教育教材。在这里重点对省编特殊教育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相关编辑、编写者团队、教育行政部门参考。
一、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形式分析
就全国而言,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形式有多种,根据浙江省的历年情况看,特殊教育教材主要有三种编写形式:一是由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各自编写课程教材。运行模式是:根据学校在某课程方面的强项,由不同学校编写不同课程的特殊教育教材,送浙江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对教材进行修改通过后送出版社出版。这类编写方式的优点是该套教材难度能保持螺旋递进;缺点是编写团队只局限于一校教师,整体学术水平不高,编写经验不足,基本需要退改。二是由一所业内拔尖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牵头,全省相关学校参与,一所学校编写一册。优点是集全校之力完成十八册中的一册,该册质量相对较高,但缺点是,由于各个学校相对独立,缺乏沟通,容易导致难度脱节、内容重复。三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厅教研室组织召集各个学校顶尖教师和教育专家(多为校长、副校长),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一套特殊教育教材。优点是编写者学术水平较高,内容质量整体较好;但缺点是,由于各个学校校长、副校长行政事务较多,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投入一套教材的编写,且仍会出现难度前后脱节、时间进度不一的等情况。
二、特殊教育教材编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编写教材前对已有的教材的研究不够
不论是普通学校教材还是特殊教育教材,教材都是范本,是供学生学习钻研的。编写者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平,不然就容易出错,以讹传讹,误人子弟。比如在编写一套新教材时,编写人员首先应该收集市面上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其中既可以包括特殊教育教材也可以包括普通学校教材。通过大量阅读,编写者从中找出共性,吸取好的经验、积累好的素材。但是一些编写人员担心会有抄袭的嫌疑,有侵权的风险,就另起炉灶,主要根据本校资源,再从网络上找取一些素材进行拼凑,导致编写的教材质量不尽如人意。
2.编写者对教材的严肃性认识不够
部分教材的编写者是学校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对教材的严肃、严谨性要求认识不够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没有参考权威图书,而是基于网络素材或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导致表述不规范、定义不严谨、逻辑不严密,经不起推敲。二是对教材编写没有做到知识涵盖、前后呼应。比如某篇课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涵盖四个知识点,但在课文的认知部分,编写者因为疏忽或考虑不全,只涵盖了三个知识点,在习题部分只涵盖了两个知识点,甚至四道习题中有三道题涵盖的是同一个知识点。询问原因,编写者反映是找不到另两个知识点的图片,所以没有涵盖。三是对教材和教案的区别认识模糊。许多教师把自己现成的教案稍做修改后编成教材,有些照搬网上的教案,这就导致很多内容无法达到教材的出版要求,频繁出现需要编写者对部分教材内容甚至全部内容返工重写的情况。
3.编写教材过程中对插图的使用不到位
由于特殊教育教材主要针对特殊教育学生,所以低段以绘本形式呈现,中高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是较为合适的。但由于编写学校前期与编辑或美编缺乏沟通联系,缺乏定制插图的资源,交稿时很多卡通插图来自网络,图不达意,使编辑和美编一头雾水,只好请专业人员重新绘制,费时又费力。至于照片,则多是网上找的低精度、无版权的图,有些还带有报社的水印,编写者并不知道这些图片是不能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
4.对特殊教育教材的使用范围认识不清
一些学校的教师在编写特殊教育教材时,认为自己编写的是一套校本教材,没有认识到这是一套送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后可供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编写特殊教育教材时,视野不够宽阔,取材不够广泛,教材中的一些题目和实践活动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城市。比如,要求学生去参观本市的某一所企业或某一个景点。类似情况说明主编对编写者的教育培训还不够,对教材的标准和要求没有很好理解。编写者不知道所编的教材,定位和使用范围会发生变化,其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安排编写。
5.编辑对特殊教育学生的情况了解不深
目前,许多师范学校都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可见特殊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专业的知识。不可否定,编辑人员在特殊教育教材的编辑过程的初期也会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进行不恰当的修改。比如,将书中一些学生的对话改得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再比如,在画图时没有考虑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和普通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一律将教室画成普通学校的教室。由于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平均只有100人左右,一个年级平均只有10人,如果将教室画成普通学校的教室,将学生分成好几排坐在一起,显然不符合特殊教育学校课堂的客观实际。
三、提高特殊教育教材编写质量的对策建议
1.应由省教研室统一组织教材编写
笔者认为,上文所说的三种编写方式中,第三种编写形式,省内组织优秀教师统一编写最佳。原因是教材的编写的质量取决于编写人员的水平,编写人员具备足够的学术专业水平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至于前后难度脱节的情况,这取决于主编的合理分工以及对全书整体框架内容的把握。2016年,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颁布,课程标准的落实成为一项重要工作。[2]课程标准对10门课程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这给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只要主编合理分工,第三种编写方式中的缺点是可以避免的,且编写出的教材能代表省内最高水平。采用分学校编写的另一大弊端是,由于学校和学校之间普遍存在竞争关系,从笔者获得的反馈情况看,不少学校一般不采购其他兄弟学校编写的教材,理由是自己学校已有该课程的校本教材,兄弟学校编写的教材不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这就导致即使教材编写完成,在省内发行也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如果省教研室能够统一组织省内各个地市学校的专家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充分考虑到各个地区学校的情况,那么出版后的教材就能被各所学校认可并采用。
2.编写前与出版社充分沟通
编写教材是一个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细节,还要考虑到各学校、各年龄段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文所说的插图绘制、文字表述只是其中的环节,更多要注意的事项、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编写者与出版社的编辑充分沟通,比如照片如何拍摄或购买、资料来源如何选择、学生模特的肖像权授权如何解决等。至于上文说的,遇到有些编写者担心自己抄袭,对其他教材上有的内容自己编的教材就不用的情况,编辑要打消他们的顾虑,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对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使用素材的权限做了要求,相比其他图书,教材编写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如果在已有的图书中,不论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编写者发现了优秀的、成熟的教学素材,编写者可以借鉴或引用。当然,在引用时应该注明出处,必要时付给作者适当稿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在教材中涉及卡通插画、照片和图表是很多的,单靠编写者自己的力量可能无法满足出版要求。如果卡通插画、照片和图表选择不当,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达不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编写者应该在编前就与出版社充分沟通,请专业人员帮助解决教材需要的卡通插画、照片和图表的稿源问题。出版社也可以提供一些插图绘制人员或机构供编写者选择,尽早定下插画风格,并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绘制和排版,以免影响后期编排出版。
3.编辑对特殊教育教材的修改要符合实情
正如上文所说,特殊教育有着其特殊的规律,不同于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普通学校教育。因此,编辑在接手一套新教材时,看到自认为不顺眼的地方,切忌上来就想当然地修改,应该先抽点时间去相关学校参观考察,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旁听学生上课,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再了解整套教材的体例框架,每册教材大致的难度,对整套教材有一个全局认识后,觉得有必要时再动手修改。同时,编辑还要注意一点,不要短时间大量安排出版特殊教育教材。以人教社和浙教社的经验看,基本以一个学科一年出版2册为宜。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旦短时间内出版太多(比如秋季出版一三五七九册,春季出版二四六八十册),一旦编辑在处理双册(即下册)时发现教材存在难度脱节、内容重复的现象,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由于下一本单册已经出版,不得不修订单册,引起库存报废。如果不调整,很可能引起学校弃用,造成浪费。
4.教育厅对教材应从严审查把关
教育厅组织的教材审查在确保教材质量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的教材审查是确保合格教材出版的前提。由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特殊教育教材,质量是有保障的。但由一所或几所学校编写的特殊教育教材,因编写经验不足、掌握资源不够、水平参差不齐,编写送审的教材就比较粗糙,有些教材内容基本是从网络下载来的,尤其是插图、照片等都达不到要求。这样的书稿到了出版社后,出版社又需联系绘图单位进行重新绘制,并对其中大量不符合出版规范的内容进行更换,既拖延出版时间,又影响教材质量。笔者认为,教育厅对特殊教育教材的审查应该收紧口子,从严审查把关,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对不符合审查要求的教材坚决不允许通过。对于审查教材的评委团队,可以定期更换一批专家,并适当邀请省外的专家或普通基层学校的专家参与评审,从而引进一些不同角度的意见。同时,应明确规定不允许教材分批送审。在之前的操作中,有的学校将一套18册的教材,一年送审几本,分三年通过,由于单个评委看不到整套教材,对整套教材的体系缺乏评估,很可能出现不同年份的评委意见相互矛盾的情况。规定必须将完整的一套教材一起送审,就可避免这种尴尬现象。还应该延长审读教材的时间,让专家有充分的时间审阅、讨论、评估教材,从而给出系统、客观、公正的反馈意见和评审结果。从以往的情况看,由于审查时间短、送审品种多,大多数评委只能通过目录了解教材的大致框架,因为没有细看,对教材中隐含的一些知识性、导向性、逻辑性错误就不容易发现。另外,还应做好对送审通过的教材六年一周期重审的工作,即对于部分已经使用了超过六年的教材,要组织专家进行重新审查,以督促编写者收集使用意见,更新内容,订正差错,做好教材的修改完善工作。
四、结语
特殊教育教材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一套好的省编特殊教育教材的出版,需要编写者、编辑、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共同的努力。首先,在组建编写者团队时,要充分考虑编写者的学术水平,邀请省内各地市的优秀教师专家共同组成编写团队,合理组织分工,定期召开有出版社编辑参加的编写会议,讨论完善编写提纲。其次,出版社编辑在教材编写中要及早跟进,为编写团队提供帮助和建议,对一些不符合出版规范的内容要尽早提出修改意见,以免编写团队出现方向性错误。编辑在修改加工前要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切忌根据普通学校学生的水平对特殊教育教材进行修改。书稿修改出样后要请编写者再仔细审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查教材时,要严把质量关,不能因为特殊教育教材可选品种较少、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相对不多,就放宽要求,放松标准,应关口前移,严格把守,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教材进入出版环节和学生课堂。通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相信特殊教育的教材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晨.国家通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教材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出版,2020(17):36-40.
[2]朱志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解构——课程标准实施与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0(07):24-26.
作者: 冯岩 单位: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