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由于目前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较为匮乏,导致大众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理解较为模糊,甚至认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儿童。然而,特殊儿童发展有其自身特点,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支持下,让特殊儿童能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过有质量的生活,获得人生幸福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特殊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已有研究显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显著低于国内常模或普通正常学生,状况不容乐观[1]。目前针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显示,在教育实践中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薄弱,特殊儿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前,许多特殊教育工作者认为应当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教育,且推测特殊儿童的心理困扰很可能是由其生理缺陷所引起的,还有部分教育者认为对特殊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没有相应标准化的课程指导,教育者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特殊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关注到特殊儿童情绪、自尊和人格的全面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为单一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非常单一,仅限于班主任个别心理辅导、特殊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或团体心理游戏活动,很容易将心理课上成班队活动课。另外,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少,一般一周1~2节。特教教师在没有系统心理学背景的前提下,并不能充分考虑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突出特征,只是搬用普通儿童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因而,单一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导致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层面研究较少,有些特殊教育学校甚至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室,也没有配备相关教师和设备。而已建立心理辅导室的特殊教育学校,也面临众多难题,如教师大多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没有心理学背景,不能从专业角度把握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职,虽然班主任接受了心理知识的培训,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大多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自上而下的结构,来保障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特殊儿童差异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难度大
特殊儿童在情绪、人格和行为方面都和普通儿童有着显著的差异。特殊儿童在情绪方面,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感,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常会因“不知名”原因情绪爆发;在人格发展上,特殊儿童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偏执,如唐氏综合征儿童大多比较执拗,不愿意做的事情坚决不完成;在行为问题表现方面,特殊儿童因其表达困难,不能用他人约定俗成的方式诉诸请求,通常会表现出大喊大叫,甚至自伤伤人的情况。所以,特殊儿童的障碍往往是多重的,问题是复杂的,互相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需要通过外显的事件探究内在的原因,这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很多特殊儿童存在沟通困难,不能进行言语表述,这又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难度。
(五)家长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合作还停留在单向交流阶段,家长对学校的管理、决策和教学改革不是十分清楚,只是配合班主任完成工作,学校开展的家校工作也仅是家长会、家长培训和家访。甚至部分家长,将孩子的障碍归因于自身,心存愧疚,进而对孩子过度溺爱,也间接导致特殊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家长进行的认知教育不到位,最终,不仅未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反而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阻力。所以,家庭作为学校工作最重要的补充,两者如果能够形成合力,构建双向交流渠道,势必将对特殊儿童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养成也越来越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积极的心理素养,能够让他们用良好的心态直面挑战,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让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提升特殊儿童的生活幸福感,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折磨,学会正确处理不良的情绪问题,最终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懂得自尊、自强、自爱,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人。
(二)有利于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少有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贯穿到日常教学,更多的则是每周设置不超过2节课的心理课程。还有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纯粹用活动课程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有研究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特殊儿童的特点,定位在辅导作用,应兼顾“知(心理知识)、行(行为表现)、情(情感体验)”三个维度,使特殊儿童学会“怎么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内容[2]。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儿童所需,也能够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更趋完备化。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因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承受着内在和外在双重的巨大压力,有些家长甚至久久不能接受现实。长期面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也产生了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是面向学生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家长的,通过不同形式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家长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帮助整个家庭减轻精神负担。因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使家长的心态更平和,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尊重家长。
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特殊儿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分层教学,给予特殊儿童适宜的支持。特殊儿童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通过特殊儿童的能力高低进行分组,给予相应的支持策略。如对于低龄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则要着重进行性心理的引导和冲动行为的矫正。在改变特殊儿童认知和行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或者编排短剧,让学生演一演,最后达到教育的目的。2.以活动课程为载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认为,教育不单单要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也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教育契机,在各类活动课程中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手工展示活动中,让学生介绍作品,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荣誉感。又如学习生活数学“大小”一课时,教师利用班级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学情,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动画片中的人物。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画片的名字,()头儿子,()头爸爸,非常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大小”。熟悉的动画人物图片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自然注意力集中,愿意投入学习活动中来。每一门科目中都蕴含着强大的心理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挖掘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3.情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内容,而对抽象逻辑性的知识较难吸收。所以,与特殊儿童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他们熟悉的情景,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忌变成说教课,学生处于“被灌输”的位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就被大大忽略。讲授过后特殊儿童未必能学会一些道理,而在体验过后,却能够有深刻的感受。如教师让特殊儿童感知不同音乐带来的情绪变化,只是告诉学生欢快的音乐能够愉悦身心,悲伤的音乐会导致情绪低落,不如让他们现场真实听一听不同音乐带来的感受,真切体验继而能够自我寻求积极情感。4.利用游戏治疗方法,提升特殊儿童愉悦感。游戏治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在游戏中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放松自己。特殊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智力、语言、行为等各方面的障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边缘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意志薄弱,缺乏自信;(2)依赖感强;(3)有孤独感,交往困难;(4)情绪和行为异常,易怒。教师通过游戏的自我组织,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通过游戏的交往互动,帮他们减少单一依赖,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游戏的开放活动,帮他们宣泄消极情绪。5.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一生一档案。特殊教育学校要转变观念,避免将特殊儿童的心理咨询等同于个别化训练。特殊儿童内心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青春期也想要表达对异性的好感,苦于没人告诉他们怎么做。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儿童开展心理教育,需要首先熟悉每位学生,通过访谈和评估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拟订心理辅导计划,并将辅导过程记录下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效果评析。
(二)创设和谐校园环境,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环境对特殊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特殊教育学校要努力打造适宜特殊儿童认知的校园文化。除了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文明礼仪的展现外,还可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的图文标识和学生的作品展示活动。班级环境创设要体现特殊儿童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满意等特点。总之,丰富的校园生活,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相信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培养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转变家长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形成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特殊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里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邀请医学领域的专业心理医生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措施。如针对青春期的自闭症学生性能量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可以寻求医生的药物介入,降低兴奋度,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家长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方式和技术,并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学校也可以进行开放式办学,将特殊儿童带到社区进行融合教学,让特殊儿童与正常人群进行接触,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让特殊儿童走进社会,适应生活,享受常态化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针对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咨询室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端和最为重要的一步,有场地有器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有的放矢;聘请专业心理教师或者培养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教师成为心理教师;评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建立心理档案,有利于后期辅导工作的开展,多次评估可形成成长曲线。以评估为依据为特殊儿童进行定制化的心理辅导,创建特殊学校“心服务”体系。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卑和孤独感,因为自身的障碍,他们缺失了许多机会,这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走进他们的世界,进行心灵的对话,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美好体验。因此,我们更应该明确,特殊儿童是完整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学校教育对听觉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4):188-192.
[2]方俊明,雷江华.特殊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杨永霞.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2(23):20.
作者:贺晓霞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