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利用期许心理上好语文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利用期许心理上好语文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利用期许心理上好语文课

语文教学中,一些学生作文时,常常不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或者纯粹是道理的铺排,口气和行文近于政治课本的表达。这是因为学生没能把握作文的特点,无法正确定位语文的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艺术,教语文更是一门艺术,只强调工具性,就会使语文失去艺术之美和人文的光辉。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拿捏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期待心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引导,有利于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熏陶。

“期待”的字典义为“期望、期许”,是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向往、期盼之情。古往今来“,期待”牵引了多少幸福的结局,激发了多少辉煌的成功,也点化了多少漫长的相守。而运用到教学中,它便会促使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使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飞跃。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决定了语文教学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体现并尊重人的情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正如新课标所言:“语文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习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期待心理的理论指导,也是最终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而学习的过程,则是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形成感性认知,而教师在其间就应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适时调动学生的期待心理,进一步促成知识的形成和巩固。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使学生在“愤”和“启”的基础上,向“悱”和“发”的目标发展。适时调节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便是期待心理的运用及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不乏运用期待心理而使课堂趣味横生的例子。诵读欣赏课《老人与海》选取了老人捕获马林鱼后,在返航过程中与鲨鱼搏斗的经过。学生们津津有味地阅读,为老人的遭遇而感叹,因鲨鱼的残暴而担心,为老人的顽强而振奋。文章的主题揭示后,这节诵读欣赏课算是结束了。但我心生一念,何不让学生在感知了老人的性格和行为之后,根据自己的认知,通过想象勾勒老人的外貌呢?这样,一是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名著,感受艺术长廊里这个顽强的老人形象;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我适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文章给我们选取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顽强和无畏,这样的一位老人该有什么样的外貌呢?”学生们一听,纷纷议论开了。我让他们或动手画,或动手写,或动口说。全班形成了一股讨论交流的热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便把这次讨论当做一次课外活动。

一天后,我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发现了许多让人欣慰的结果。他们或精于描写,细细描来,生动传神;或善于绘画,勾勒的模样,形象生动;或乐于口头表达,将老人的形象描述得有模有样。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原文中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从这次教学实践可知,是期待心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点亮了他们思维的火花,也是期待心理促成了他们动手动脑交流合作地去学习的转变。期待心理可以说是“知不足而后进”的诱因。

总之,期待心理是一副催化剂,是一种让课堂和教学变得有滋有味的调料。本人在此浅谈这种心理,算是对教学的一点小感悟吧。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能源研究与利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橡塑资源利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