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师生心理相融共建良好沟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个班主任的烦恼太多了,他被诸如学生迟到、上课睡觉、下课打闹、不交作业、打架早恋、晚寝不安等问题捆扰得身心疲惫。作为班主任,他强烈地需要秩序,整洁和进步,责任与自尊使得他全身心地投入这些问题堆中,耐心说服,严厉批评,投资感情,甚至动用权威。可是,每当静心之余来面对现实时,却时常感到惶恐与悲哀:学生的现状并无多大的改观,教育的力量显得如此地苍白无力。自己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无法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些许挺进。而社会对于个性的日益关注这一现实也无情地在告诉我们:教师的合法权威效力有限而且正在减少。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不大可能改变这种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沟通方式。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常见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大多数班主任都比较年轻,对自己的工作虽然也会有埋怨但却都很投入。常常由于自己的个性差异,有的很“严厉”,往往以自己的权威为基础,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较多的则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促使学生达到自己为其树立的学习目标和纪律要求;所带的班级在学习、纪律以及其它各种活动中成绩较好,但学生对自己只敬不亲,集体中缺乏一种良好的情绪气氛。有的很“和蔼”,往往将自己的强烈情感投入,以自己所理解的爱心和宽容来对待学生所犯的过错,耐心地说服,以至苦口婆心,可是工作效果却常常出乎意料,学生对自己只亲不敬,集体中缺乏一种得当的纪律约束。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都不过是部分地起到了效果,看起来只是半个“班主任”,而我们需要的则是“有效的班主任”——既注重工作效绩,又注重学生。唯有如此,你的“严厉”对学生来说便是一种真正的促进;你的“和蔼”对学生来说便是一种真正的鼓舞。而要想同时获得这两方面的成果,作为班主任,则首先必须让学生信任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为此,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学生的眼中来看世界,必须具有极富弹性的情感。简而言之,心理相融,才是有效施教的基础。
一、准确判定学生的行为
作为班主任,每天都可能需要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实施教育,这就必须能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准确的判定。如果是这样做了,那学生之于你的批评则不会辩解开脱,学生之于你的表扬也不会不知所措,你要求他改正时即使态度是严厉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强的防御心理,从而将对教育效果造成的对耗或产生的敌意降为最低限度,这是达到心理相融的基本前提。
二、冷静识别自己的情感
面对学生的各种不良的行为,作为有效的班主任还应善于识别自己此时所产生的情感。应该细腻而冷静地识别到,我们面对问题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首先是因为学生行为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原发情感,接着便是针对造成后果的学生行为而产生的继发情感。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批评若是源于原发情感,则是在消除过失,并不伤害人,因而将是有效的;若是源于继发情感,则是在消除过失的同时也伤害了人,因而将可能是无效的。
三、自觉追寻积极因素
要想学生成为胜者,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所做的正确的事,当然,在开始时,只是接近于正确,而后来,逐渐诱导使他们做出你所希望的行动。当然,学生自己能思考,而且不愿意被人所摆布,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并且尊重这一点。但是,我们只要顺应这一基本的人性,自觉地追寻学生积极的因素,则不易引起学生的自满和嫉妒情绪,而你的感受则表明了你是诚心真意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和愉快感,容易使老师与学生建立起来亲密和合作的友好关系,也有可能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我深信这一道理,并且把它视为一项有效的教育技巧,娴熟而广泛地进行使用。
四、及时指出学生的消极行为
班主任是一个渴望寓教于乐的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深信权威运用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作为教育者如何向被教育者表现爱,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他没有建立在武力上的权威,却善于运用和情感相结合的权威。他不相信一味地耐心说服和宽容谅解;人的本性是不喜欢被批评指责的,但同时却又不得不被批评指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味地耐心说服是懦弱;一味地宽容谅解是无能。因此,实施有效的教育,绝不排除同为教育手段的严厉批评,乃至动用权威的强制。及时指责学生的消极行为,就是基于上述认识而提出来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及时”,这是批评指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在错误的行为之后不能尽快地执行纪律,那其发展是无助于改进将来的行为的;同时也有可能把错误行为的察觉积累起来,从而使产生对立的情绪。其次,这是最主要的,你要以充分信任的态度来鼓励学生,使他们做出新的努力,表明你对他们的期望。如果指责缺少了最后的内容,则是教育者缺乏爱的情感意识的表现,因而指责的最终会受到对耗。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我不以为将自己的怒意埋在心里不流露出来是合乎情理和技巧的。恰恰相反,只要这种怒意是属于原发情感的,因为它是针对错误行为的直接后果,而不是针对错误行为的表现者本身,就应该真切如实地被反应出来。我们扮演的角色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天使,他了解并且尊重自己的情感,虽然无法任劳任怨、诲人不倦,但是他永远有一颗真诚的心。他反应真切,里外一致,不隐瞒烦恼,不假装爱心,失意是不强颜欢笑地表现伪君子的行为。他是不怕生气的,因为他已经学会了不伤大雅的、不含侮辱地来表现自己情感之中的怒意。这样,即使是在盛怒之下,也仍然尊重事实,保持真实,所指责的不是学生本人,而是问题的本身。学生是带着不完整的自我形象来到学校的,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实施相融和沟通技巧的本质就在于寻求取代惩罚的、凡能引发自尊的一切方法,以达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相融。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应该成为教育意识中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