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考试焦燥状况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考试焦燥状况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考试焦燥状况分析

本文作者:赵华

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焦虑是个体在考试前预感到威胁或在考试情景的激发下形成的一种不安的心理感受,有人称之为成就焦虑或学业评估焦虑。一般说来,考试是在竞争状态和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认知状态的测量,会使考生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而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发挥有严重影响。考试怯场就是一种考试过度焦虑现象。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考试焦虑成为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至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阴国恩等人(1996)在对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身心反应的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感到班里的竞争激烈;51.3%的学生一提到考试就精神紧张;54.6%的学生做过考试成绩不好的梦;近1/3的学生时常头痛和胃口不好;近1/3左右的学生睡觉不踏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前吃不好饭。这些统计结果说明了学习负担过重、竞争激烈可能是引发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研究认为,中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十分严重,但本研究初期对教师和学生所做的调查访谈却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现象,但是并不严重,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身体状况没有影响。另外,经调查没有发现从不同年级的角度去分析考试焦虑的研究。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从年级、性别及表现程度等角度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考试焦虑的建议;指导学生和学科教师,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运用分年级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某中学抽取被试,对象为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高一年级男生37人,女生40人;高二年级男生40人,女生45人;高三年级男生33人,女生30人。合计男生110人,女生115人,共225人。

2.测验材料:以考试焦虑原因及表现自我检查表(此量表由美国学者迪万和凯伦(DivinaandKylen)编制,我国心理学家将其译成中文时对个别地方作了一些修改)为主制订问卷(其中剔除了三个不合适中学生回答的题目)。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Derogatis,L.R.1975)中的焦虑因子部分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剔除了重复的部分。

3.施测和评定: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进行团体施测。以班为单位,测试前说明测试意图,宣读注意事项,然后答卷。评定时,去除无效问卷后,依据计算后的项目因子总分进行。

4.数据分析:运用spss软件包(社会科学统计软件,7.5版本)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频数等项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八个因素的年级与性别之间的差异以及考试焦虑的显著性程度和具体的分布状况。

三、结果及讨论

1.考试焦虑状况年级差异分析。在“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及“身心不适状况”三个方面,年级之间的差异显著。在前两项中,一、三年级水平相当且低于二年级,差异显著。对于这个差异,可以从沙拉逊的观点和成就动机的角度去解释。别人的评价和自己一次次考试的失败对个体来说都是威胁情景,从而引起焦虑。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学校把高二年级作为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分水岭,因此,高二年级学生的成就动机最高。而学校对高三的教学计划是,重点保护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其他一些看起来希望不大的学生则被“放弃”,采取了“抓大放小”的措施。这使得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别人的话充耳不闻,自己对于考试也无所谓了。学校传统的教育观念对高一重视不足,对高二重视有余而失于疏导,对高三则开始“放羊”,使得考试焦虑的表现状况也不同。另外,还有两个客观原因,一是这所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因此较容易采取“抓大放小”的措施;另外这次调查的时间在一次不太重大的考试(期中考试)之前,所以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也不足。高三年级学生的“身心不适状况”的严重程度却比前两项高得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高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于自己的评价与家长、老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引起了他们的焦虑,从而导致身心状况的不适;第二,高三年级长期处于紧张的高考备战状态,这种紧张状态也使得他们身心出现各种不适。

2.性别差异分析。考试焦虑的各种原因、表现状况以及焦虑程度在性别上并无差异。这与郭力平(1996)的研究没有发现焦虑水平受性别的影响相同。国外研究认为早年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意识的构成特性。在我国,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对于男女两性的喜爱程度与教养方式已基本相同,所以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3.焦虑程度的年级差异分析。对于考前焦虑程度的分析可以皮格马力翁效应进行解释。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高中三年,教师和家长的期望都在升高,高度的期望与学生自己的能力水平形成反差,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形成了考试焦虑。而进入高三之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已基本稳定,教师的期望转移到了一些很有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身上,而另一大部分学生则处于被放弃的状态,这些家长也开始为自己“不争气”的孩子跑各种各样的门路,所以高三学生的焦虑程度反而降低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考试并不重大,对于高三学生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们的焦虑程度也不高。

4.自我形象、未来前途与考试焦虑的关系。高中生对于自我形象和未来前途的担心程度无显著差异,但程度很高。(对自我形象担心一项满分7分,对未来前途担心一项满分5分,平均分都超过半数。)说明高中生对于自己现在的成就状态与未来前途的担心无论年龄大小、知识水平高低及性别的不同都相当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一点,我们用考试焦虑的理论来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的研究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对于知识和自我提高的渴望,是学习动机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我国现实的教育条件下,只用考试分数作为惟一标准衡量学生才能的评价模式,使许多原本有可能在不同方面成材的学生成了失败者。如果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蔑视、邻里的议论。这对于学生来讲多么可怕。所以避免因失败遭受这样的“惩罚”的附属内驱力成了他们学习动机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另外,大众传媒传播的一些诸如高中生、中专生找不到工作,升学的比例为50%,平时各科的成绩在录取时同样重要等消息,也给中学生带来了考试的压力。

5.焦虑程度的分析。考试焦虑的程度不高,低焦虑的学生占97.3%,这与叶仁敏等人(1989)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学生成就动机很强,考试焦虑不高,智力水平较好相一致。以K.A.Dodge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析,就是学生在对与考试焦虑有关的情景进行加工的每一个步骤基本上都顺利通过,即接受外界环境所提供的信息,为它找到合适的解释,并作出自己选择的行为反应。因此,我们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应抱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四、建议

1.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期望。正确的认知是减轻考试紧张的根本方法。期望是对个体自身和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期望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而且也可能对个体在行为过程中的焦虑产生影响。太高的期望和较低的期望都会给考生带来压力或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只有客观、准确的估计才能使考生在心理上作好准备,从而合理地确定活动目标,顺利地克服障碍,获得考试的成功。因此,考生在考前要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自己,使评价恰倒好处,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

2.转移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是减少紧张的关键。放松,实际上就是消除紧张状态,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如在考试之前几天看看课外书,听听音乐等;入场前做几次深呼吸,做做伸展运动,想点无关紧要的事情等。

3.作好考前准备,树立必胜信心。考前振奋士气、树立信心对考生很重要。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胜利。古语说:“夫战,勇气也。”考生应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保证充足的睡眠,考生如长期睡眠不足,到了考试时便会变成强弩之末,心力交瘁,无法考出应有的水平,有了充足的睡眠,在考场上才会有清醒的头脑和好的思维。此外,还要作好物质准备,带足考试所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具。

4.科任教师搞好考前复习。科任教师不能只重视尖子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辅导。应该在复习中坚持抓中间、带两头,分层次教学,分类要求,使每个同学都有较大收获。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心胸开阔、充满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