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所属学科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人们灵魂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属于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心理健康属于心理学和生理学,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揭示的是人的心理实质和规律,使人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更好的促进自我实现。
2.工作目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经济任务顺利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能更轻松快乐的面对现实生活,并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解心理上各种症状,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并建立新的有效行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3.工作任务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是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产生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冲突,避免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的参与机会,增加可以促使他们自身人格道德,人际成长与发展的心理教育经验;帮助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社会的职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家庭、婚姻及职业的选择和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4.理论基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各种心理治疗理论及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5.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采取大会报告、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的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多是采取个体咨询或治疗、团体治疗或咨询、职业指导服务、培养同伴咨询师、协商调节服务、专题讲座等形式。
二、提高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
1.积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极其重要。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的载体,大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从咨询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入学后,由于心理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上大学后仍需要母亲陪读;有的学生仅仅因为大学一年级的一门考试不及格,就心灰意冷,情绪低落,陷入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学业一落千丈,直至退学;还有的同学由于自我意识偏差,或自卑退缩,或自负骄傲,不能很好的处理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苦闷、迷惘、以致影响学业,甚至导致神经症和精神障碍。所以,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基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才和社会整体素质。新时期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社会、家庭对大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渴望成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在我校今年五月进行的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其中“目前最困扰你的是哪方面?”的问题中,有48%的同学认为是个人发展,22%的同学认为是学业,14%的同学认为是人际关系,7%的同学认为是恋爱与性,5%的同学认为是个性情况,4%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在“你目前觉得自己压力如何?”的问题中,有55%的同学认为压力较大,28%的同学认为较轻松,12%的同学认为压力很大,5%的同学认为自己接近崩溃。具体地说,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个人发展,个人成才的欲望特别强烈,但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由此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近年来,我国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凶杀等事件也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是极少数学生,但是引起的社会影响很大,所以认真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也是新形势的要求。
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以发展咨询为主,障碍咨询为辅
预防重于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主导思想。只治不防,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疗,获益的仅仅是患者;相反,防重于治,不仅可以使早有心理障碍的人得到应有的治疗,而且可以使更多的人懂得心理卫生的意义,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个大学生在成才的发展历程中,都可能会因为成长而不断遇到各种冲突和困扰,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但仍有少数学生在长时期的心理冲突的困扰下,形成心理障碍。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基本任务,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以发展咨询为主,障碍咨询为辅。
四、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寓教于乐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很高,大学生们普遍对自己期望也很高,他们的心理压力陡增,在面对挫折时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极少数人选择了自杀和伤害他人,这是一种极端的消极方式,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损失。所以,根据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应重视和加强生命价值观、亲情和感恩教育。例如:通过举办电影赏析活动,一起观赏张国荣主演的《异度空间》,通过和同学们一起解读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现实中张国荣的事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勇敢面对今天的挑战。生命里没有“异度空间”,要努力使心灵更坚强,珍惜生命。激发和增强学生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意志,这样的活动,相信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
作者:胡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第二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整体看来,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首先,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没有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有些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由于高校在思想层面上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经费的匮乏、配套设施的不完备、教师力量薄弱、监督和评价系统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缺乏显著成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首先,在管理机制上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归口不一。调查显示,有70%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23.4%挂靠在心理系、高教所等业务部门;6.6%挂靠在医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身兼数职,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对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的短缺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结果:日常设备短缺及陈旧,专业设备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科研经费短缺,工作开展方式受限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些日常工作必备品,如办公用品、电脑、书籍等,还需要一些专业设施,如心理咨询室、心理资料档案室、治疗室、心理测试软件等。由于资金短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处于被动地位。(四)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首先,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外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比例不足1∶5000。而且很多老师是兼职教师,即便是全职教师,还会兼顾着其他方面的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可能受众只是一小部分;其次,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培训,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独立从事此项工作。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如目前对7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占55.4%,心理学教师占20.8%,医务人员占17.4%,其他占6.4%。这里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知道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原则,把心理咨询等同德育教育,随便聊聊天,说教就可以了。而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要转变以下认识: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工作,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几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学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经费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举步艰难的“瓶颈”问题,一定的经费支持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各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去,建立专款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及相关软件的购买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第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工作评价采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根据学校的各项心理健康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细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开展方式采用相应的指标来衡量;第二,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不足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样也为监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专业咨询师队伍建设,吸收一定数量的既有心理学背景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吸纳大学辅导员进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也最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知识技能的培训,用心理学角度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发挥这支教师队伍的作用。
(五)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体系,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
1、建立心理档案。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心理测评作为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心理工作机制中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座谈、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并联系其辅导员,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式,增强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调节;其次,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且课程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情景体验、案例讨论、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教学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除老师定期值班咨询外,开通多种心理咨询途径,如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心理信箱等,使大学生在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时,都能及时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并做好咨询记录及咨询后回访工作,最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从人员组成、方法选择、措施制定等几方面建立心理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使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学生的心理健康。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创办心理杂志、开设校园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发放心理健康材料、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影像、组织心理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面对自身的困扰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援助。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工作坊等形式定期开展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海英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