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贵州省“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第一、二期学员,来自贵州9个地区市、县、乡级养老机构。
1.2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基本情况问卷对我国养老护理员进行现场调查,自设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6项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是否受过职业培训、有无职业资格证书、是否签署劳动合同、有无社会保险、养老机构性质等8项从业情况资料。由黔南民族医专护理系教师担任调查员,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发放、讲解,学员自己填写,调查当日收回。发放问卷188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应答率93.1%。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u检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结果
2.1一般资料175名我国养老护理员,男55人,女120人,年龄<30岁43人,30~49岁120人,50~59岁12人。汉族106人,少数民族69人。未婚32人,已婚130人,离异12人,丧偶1人。小学1人,初中43人,中专或高中47人,大专58人,本科及以上26人。健康167人,患慢性病8人。工作年限<5年123人,6~10年21人,11~15年12人,15年以上19人。管理岗位77人,服务岗位98人。月收入<1000元37人,1000~2000元55人,2000~3000元55人,3000~4000元20人,40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2人。受过培训54人,未培训121人。有职业资格证11人,无证164人。签订劳动合同88人,未签订87人。办理社会保险118人,未办理57人。养老机构性质:公办135人,集体14人,民营26人。
2.2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养老护理员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常模。SCL-90总均分为(1.53±0.39)分,与常模(1.44±0.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75,P<0.01)。
2.3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2.3.1SCL-90各项因子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量表9项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情况、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进入方程。
2.3.2SCL-90总均分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劳动合同进入方程。
3讨论
3.1我国养老护理员一般特征与同类研究比较与黄菲等研究比较,相同点有女性为主、培训率及持证率低。与前者研究所示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同,参与本调查的我国养老护理员以青壮年为主,没有文盲,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约占75%,收入相较于黄菲等研究显示相对偏高。这是由于调查对象为贵州省“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第一、二期学员,是各养老机构选派的骨干、机构负责人等,另有少数的民政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占44%。
3.2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成人,与张静的研究结果相似。我国养老护理员比普通成人更容易产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心理问题。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在本研究中我国养老护理员年龄在30~50岁的青壮年120人,约占67%。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是栋梁,在单位是骨干,承受家庭和社会压力最大,繁重的工作和家庭付出常让这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出各种身心症状。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中患慢性病的约占4.6%。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反应,带病工作及亚健康状态也会出现相应心理反应,影响心理健康。工作年限的长短会体现在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上,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业务不熟悉,会给工作带来压力,影响护理员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在一线的我国养老护理员工作压力大,为失能、半失能、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稍有不慎,老人可能发生噎食、跌倒、骨折等意外,风险极高,护理临终老人还要面对老人去世,协助做好遗体料理及后事服务等事宜,因此,我国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收入和劳动合同是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54.3%,未签订合同的占49.7%。赵崇偲等研究显示,收入水平低是抑郁症状的高危因素。我国养老护理员工资微薄,福利待遇低,使得我国养老护理员难以产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劳动合同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未签订合同让护理员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经济的窘迫和缺乏职业安全感使我国养老护理员易产生抑郁、焦虑。职业培训是影响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养老护理员服务对象是特殊的群体,老年人有其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这要求护理员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职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民政部2013年6月30日颁布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护理人员应当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本研究中,接受过职业培训者为30.1%,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者仅占6.3%,低于10%的全国水平。现实中我国养老护理员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极少,这极大地影响了护理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胜任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有利于心理健康,而培训机会的缺少影响工作能力提升,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3干预对策根据本研究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干预措施重在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改善我国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推广养老服务机构配置社工的做法;提高我国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实施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为护理人员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加强对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政府提供免费培训,可采取分层培训方式,按年龄、文化程度、护龄等分层次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对我国养老护理员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如对我国养老护理员开展意义建构团体干预等;提倡和鼓励医学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并对社会开展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医学院校可与养老机构合作,将其建成学校养老护理教学基地,在提供学生学习机会的同时,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同时培训了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此外要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理解尊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社会风气,关心支持我国养老护理员工作,为其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
作者:吴蓉武江涛唐琳昭刘洋李玉洁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