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52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8)岁;病程10~29个月,平均(18.54±7.98)个月;文化水平:小学11例,初中7例,高中4例,中专及以上4例。观察组:男17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7±7)岁;病程11~30个月,平均(19.07±8.67)个月;文化水平:小学9例,初中8例,高中6例,中专及以上3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

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②既往无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③认知能力正常,能正常交流、沟通,完成问卷调查;④自愿参加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1型糖尿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和癌症患者;③生活能力低下需要照顾者;④中途退出或者调查表未完成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用药指导与护理、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3.1睡眠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温度22℃~24℃,湿度50%~60%,夜晚静谧,房间灯光幽暗,减少人员走动,护理工作动作轻、缓。睡眠前不看易导致兴奋的节目、聊天,不喝咖啡、浓茶,睡前热水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喝杯热牛奶,听舒缓音乐等。采用心理自我暗示,指导患者躺在床上舒缓呼吸,用意念放松身心,暗示倦意已浓,需要沉睡等。

1.3.2心理干预

建立患者心理档案,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心理特点、病情变化、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及时解释病情,疏导患者对病情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担忧等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发泄,分析其心理特征,列举成功病案,树立坚定信念。组织病友康复会,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成功经验,相互借鉴和学习,增强战胜病情的勇气,通过集体观察健康教育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采用劝告、建议、暗示和鼓励等心理学知识减弱患者的焦虑、自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心理疏导方案和措施。

1.3.3家属参与护理

重视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家属对病情治疗、睡眠指导和心理护理的认知,充分发挥家属的家庭支持作用,用家属自信、乐观、和谐的心态影响、感染患者。指导家属协助护理干预,监督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时反馈患者的睡眠、心理状况,与护理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睡眠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

1.3.4耳穴贴压

患者取坐位,75%乙醇常规消毒耳廓,依据《耳穴名称与部位》使用穴位探测仪定位耳穴。主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胰胆、交感,配穴:肾、肝、肺、脾、胃。将王不留行籽1粒贴在0.5cm×0.5cm胶布上,贴敷相应耳穴,用食指和拇指指腹轻柔捻压,力度以患者感酸、痛、麻、热、胀为宜。每穴每次捻压1~2min,每天贴压3次,每2天换耳贴压,双耳交替进行,出院日结束贴压。

1.4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入院第2天)、后(出院前1d)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变化。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示,由5个他评和19个自评项目组成,共包含7项内容: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项0~3分,各项累计分值即为PSQI总分,共0~18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反比。心理健康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表示,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相加获得总分,再除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分,其中SAS≥50分为焦虑,SDS≥53分为抑郁。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焦虑、抑郁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分泌,最终导致血糖升高、体重增加,诱发各种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年龄、精神、心理、社会和病理生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长期高血糖刺激植物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病理性损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恶化睡眠质量。因此,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意义显著。本研究显示,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原因:(1)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眠前热水泡脚、不喝刺激性饮料和自我心理暗示等均利于睡眠。(2)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和家属参与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3)耳穴贴压可安神清心,交通心肾,主治失眠。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人体脏腑均在耳廓上有相应的代表区,规律分布于诸耳穴,且植物神经的皮肤-内脏反射原理是耳穴贴压改善睡眠的理论依据。心理因素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老年患者因年龄、生活能力、并发症等更易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后者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资料显示,系统化护理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本研究表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曹芙蓉研究一致。原因:(1)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故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状态。(2)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疏导不良情绪,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医疗心态。(3)家属是患者的心理、情感、经济、家庭等的重要支柱。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依次从、饮食依从性和自护理能力,治疗效果的改善客观上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改善。(4)耳穴贴压是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刺激耳穴经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发射作用,调节脏腑和交感神经,起到镇静安神(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疏肝解郁(肝穴)、神志安宁(肾穴)等。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睡眠护理、心理干预、家属参与护理和耳穴贴压等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殷雪莲 邹玲 吴建亚 孔亚娟 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