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误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误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误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以课程形式进入到我国中小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极大进步,标志着我国正逐渐增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发展上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同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全体在校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以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心理,即学生成长需要为课程目标进行教学的团体辅导形式;它侧重于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目标,即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它以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心理困惑为主题,以学生的自我探索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误区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活动课”“游戏课”

目前,许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多采用的是两种模式:一是教师讲授心理学知识,二是课堂上教师组织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又被称为心理辅导课,它是以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录音录像、脑力激荡、哑剧表演、角色互换、绘画、空椅子表演、配对讨论)为主,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自我的心理健康。但这些游戏、活动却不等同于人们理解的那种日常生活中所玩乐的游戏或者活动,不是盲目的游戏和活动。它是一种为了教学目标而专门设计的多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体验、感悟和自我提升,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立足点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根据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其需要,选择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兼顾理论与实践方面功能的,既能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又有益于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认识,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一门游戏课、活动课。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过度重视活动的设计,并安排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游戏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有些游戏显得课程氛围极其热闹,出现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教师无法掌控课堂纪律的状况。这种形式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整节课下来变成了体育课或纯粹的游戏课,没给学生留下什么,不能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其真实意义,缺乏对自身的思考。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德育化倾向

有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品德进行纠正、辅导和教育,促使学生拥有较好的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些教师而言,心理健康课与思想品德课极为相似,两门课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但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它严重扭曲了心理健康课与思想与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思想与品德课重在教学生的德,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形成正确的观念。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我教育活动。一些教师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教师常常夸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把道德不良、品行恶劣视为心理问题,又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用教授思想品德课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班团活动、课外活动一起开展,还强调学生思想行为要符合规范,若不符合,就认为其心理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等,这就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务必要对二者进行正确、深入地理解与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催化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忽视学生的学习问题

第一,一些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总是过于重视课堂氛围,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活动形式的丰富来作为此节课的评估标准。但他们忽视了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难以真正地学习、思考到某些认知及行为。第二,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也不考虑教育方法,每节心理课都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给学生发课本、安排上心理课和课程考试,表面上看起来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但实际却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任何东西。针对中小学生来说,一些过于理论的知识并不需要太过于专业的教学模式,采用比较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轻易掌握。第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援助活动的过程,即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协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未意识到应从方法、技术、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能力,从而助长学生习惯性地对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的风气。学生便会产生懒惰的思想、缺乏理性的思考,甚至不学习任何心理知识和优秀的心理品质,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起着指导、辅助的作用,要保持健康的心理,还需要学生独自学会面对、处理自身的问题,以便健康地成长。

(四)心理健康教育忽视预防功能

从另一层面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教导学生如何预防自己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及早进行自我调节与解决,避免心理问题扩大化。然而,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校和教师不能关注和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及时矫正学生的某些错误的做法,纵容他们,只有在发生严重的心理事件或产生心理危机之后,才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避免以后类似的情况发生,此事就算解决了。另一方面,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自我调节心理问题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而是任由学生一出现心理问题,立马去找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抱怨、诉苦;甚至鼓励学生去学校发泄自身情绪和痛苦,而不是教导学生如何调节内心的消极情绪,如何进行预防、阻止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备受教育各界人士的关注,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误区。相信在未来进一步的完善、改革中,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钟琪 单位:广西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