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解决其在整合过程中将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有机结合;必要性;途径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到学校教育当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皆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它们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一种“交集”的关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也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结合,双向互动结合才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最终的“归宿”。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

(一)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只注意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是难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环境,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观念认识

德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点说教和灌输,多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到德育工作中去,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德育教师要适时地进行“一对一”地沟通交流。

(三)二者结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接触到有关心理的知识,会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谈心,心理咨询与心理反馈等活动,贴近学生心灵。教师与学生多进行适时的思想沟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学做心理健康操,多举行一些分角色的模拟活动,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心理宣泄。这样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多方面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学生成才,首要的因素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学校教育除了发挥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密切与家庭联系、社会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一)学校环境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在中职学校中不只存在于学习中,还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教师就成为中职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深化二者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有效的心理辅导等。

2.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以及报刊专栏,发挥学生会、班级团干部优势开展活动等,通过社团、广播、讲座、阅读、图片展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电话互访、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创造了和谐的施教氛围,加强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以此做到双向沟通与配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三)社会资源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部的“活”教材,无时不刻地起着教育的作用,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社会机构都是对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环境保护、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杜绝、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的教育内容,使社会环境成为教育的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为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适应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位俊芹.在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

[2]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

[3]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社会科学家,2000(6).

作者:刘晓 单位: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