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当中,家庭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五点影响,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两点建议: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来自家庭的压力;组织心理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会给予子女温暖和保障,因而家庭被称为避风港湾。但是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受到家庭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达不到合格要求,一系列心理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大学生心中,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或是毕业后引发出心理问题。因此,必须要明确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实际影响,并找到具体的防治措施,切实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关系结构,其包括了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无亲家庭和正常家庭等。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也属于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结构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其成为大学生才形成的,而是在家庭结构形成的那一刻甚至是形成之前,就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比如一个正常家庭,在学生初中阶段母亲去世成为了单亲家庭,这时就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大学。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和学校教育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学校教育主要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家庭教育更多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但是在独孩政策实施的几十年间,中国产生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有些孩子从小受到保护型、溺爱型的教育,使得孩子从小便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到了大学之后,离开了家庭的保护,大学生在面临困难挫折而无法解决的时候,心理上自然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继而迷失自我,否定自我。

3、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对大学生从小就会产生影响,并且越来越深,直到其进入大学,甚至走出大学之后才有可能逐渐减弱。比如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都是不善于表达的人,平日里也很少交流,总是做各自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学生从小就可能形成内向、不善言谈的性格,在心理存在交流障碍等。而若是在一个时常出现争吵的矛盾家庭,大学生从小就受到不和睦因素的影响,那么在长大后也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导致其在大学中也表现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4、家庭经济的影响

家庭经济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相互攀比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在攀比中处于弱势,受到讥讽或是嘲笑,就有可能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家庭中,甚至是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的不中用才导致自己在别人面前丢脸等等。这些错误的想法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5、父母期望和观念的影响

父母作为家庭中最主要的存在,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且在大学生阶段,父母的期望和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为显著的两个因素。首先是期望,进入大学的学生可能从小便是班级中的优生,因此父母从小便有较高的期望。但是进入大学后学生整体水平都一样了,这样大学生可能就会出现不如以前的学习表现,这就和父母之间的高期望产生了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是观念,父母和大学生的成长时代不一样的,受到的理念熏陶也不同,因此不少父母往往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这就导致和学生自身的观念形成冲突,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比如在交女朋友、勤工俭学等问题上,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二、对大学生心理的疏导建议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来自家庭的压力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而易见,但是这一问题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紧密相关,想要在短时间内转变是不现实的。从家庭源头着手消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现实,那么就需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对来自于家庭的各种压力因素形成正确认识,避免将自己桎梏在心理压力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家庭条件,家庭条件就包括了家庭结构、经济情况等,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条件,明确这些条件不论是好还是坏,都是父母在自己的意愿和努力下所得到的,其和大学生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因此不需要将家庭中的好与坏带入到自己身上。其次,要正确认识父母的期望和观念。与父母之间的认知冲突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需要引导大学生对父母的期望和观念形成正确认识,即父母的期望不论高还是低,观念不论对还是错,都是出于对自身的关心,出发点是正确的,因此不能质疑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同时,矛盾既然存在,就需要解决。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大学生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就某些问题作出协商,达成一致,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

2、组织心理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承压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容易受金钱诱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心理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强化,以便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弱化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大学生抗挫折压力差的问题,可以组织专门的挫折体验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体验挫折和失败,通过不断的失败和挫折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过独木桥”的活动,设置一个独木桥让学生进行过桥活动,并在其中设置一些困难障碍阻拦学生,为学生创造失败体验。再比如针对大学生容易受金钱诱惑的问题(如女大学生裸贷、取卵购手机),教师可以借鉴“变形计”的形式,让大学生到贫困山区进行支教活动,或是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贫困山区的实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对金钱的过分追求是错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

三、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情况不容忽视,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认识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了解家庭结构、经济情况、父母期望等对学生造成的实际压力,然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压力和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实践活动等方式,逐步弱化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54-55.

[2]杨金江,李德波,达永仙.家庭因素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2)57-61.

[3]翟亚丽.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03)154-155.

[4]王晓磊.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93-95.

作者:连晓旭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