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心理健康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影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心理健康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意义。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抽取54例妇产科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27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指导。检验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分娩方式。结果将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30%(26/27)作为研究数据,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07%(20/27)较低,x2=5.283,P=0.022。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的人数高于参照组,剖宫产人数少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实施心理健康指导,需明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恢复,在妇产科工作中十分重要。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健康指导;诊疗;重要性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存在多种妇产科疾病,大部分疾病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长时间心情忧郁,心理压力较大,造成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痛经等情况。需依照以往临床诊疗方法治疗,因存在致病因素,很难实现最高满意效果[1]。长时间以来,发现部分患者受疾病长时间影响,苦不堪言,对整个家庭造成影响,少数患者为其付出生命,长时间临床观察、病史询问等,此病大多与精神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指出心理健康指导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2]。在诊疗中明确患者的病史,需明确发病因素和患者心理状态,需依照病情,实施相应心理疏导,并采取临床同步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抽取54例妇产科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27例。实验组:年龄处于24~56岁,平均年龄为40.35±5.12岁;参照组:年龄处于25~56岁,平均年龄为40.51±5.23岁;将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中,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所纳入的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过程等均知情,并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试验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并予以支持。纳入标准:不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可积极配合本组研究进行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存在各脏器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实验组接受心理健康指导,主要为: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遇到多种多样问题,大部分患者疾病因素因心理受到创伤、精神受刺激,经长时间忧郁,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发生内分泌紊乱情况,随之出现痛经、月经不调、卵巢早衰、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产科疾病。以采取传统妇产科临床诊断措施对患者实施诊疗,当其病情好转,因致病因素一直存在,进而不能实现治疗效果。因长时间而来,妇产科疾病患者受疾病影响,心理压力加大,对家庭稳定和幸福造成严重影响,少数家庭为其付出生命,出现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观察和询问,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状态与其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对妇产科患者予以心理健康指导具有重要价值,依照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依照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医疗计划,采取以心换心的方式,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和安慰,使其尽快走出情感阴影,并将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知家属,对家属予以健康指导,让其以正确态度面对患者,对患者予以生活和精神关怀,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生活。使用归脾汤、逍遥散缓解患者的忧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联合更年汤调整内分泌系统。如患者机体情况明显好转,月经周期逐渐恢复,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有利于家庭和睦、精力充沛、性情开朗、脸色红润以及夫妻恩爱等。

1.3判定指标

检验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心理状态,其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优。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经SPSS20.0统计学软件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呈现,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配对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呈现,计数资料经配对行x2检验;组间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2.1检验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

2.2检验心理状态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检验分娩方式

实验组自然分娩的人数高于参照组,剖宫产人数少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对其予以关心,需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掌握相关心理和生理资料,需依照不同文化程度,与患者实施不同语言方式交谈,让患者感到宾至如归的感受,选取合适的时机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患者的悲观、绝望心理消除,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保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3]。针对特殊的患者,需在沟通中重视患者的隐私保护,对患者的倾诉予以耐心倾听,热情自信的解答患者疑问,护理操作时需保持轻柔,保证准确无误。患者需配合护理人员,有利于护理工作顺利实施[4]。护理人员需穿着大方整洁,保持和蔼可亲的表情,对患者予以尊重和关心照顾,将其自卑感消除,对其进行保密,让其珍惜生命、自尊自爱,积极面对人生。经转移注意力、暗示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做到热心、诚心、耐心、关心、同情心等。将相关女性生理知识进行宣传讲解,为其提供相应书籍进行阅读[5]。在换药、注射、阴道冲洗、导尿等操作时,让异性回避。针对实施乳房、卵巢、子宫腔接触的人员,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和家属交谈,尤其是丈夫,让其充分掌握解决方法,口服雌激素,使女性体征得到维持。对科室人文环境予以重视,将患者的需求作为首位,为患者营造温馨、洁净的环境,将陌生环境造成的紧张感减轻。在病房中放置卫生间、沙发。在术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将其心理负担减轻[6]。需保持端正的仪态仪表,以温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保持适宜角度,准确回答问题,充分掌握交流技巧,获得患者信任。对指导语进行规范化,实施完善和修改。测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术前与护理人员交流,以热情的态度获得患者信任,形成良好关系。将相关手术信息告知患者,使其充分掌握手术过程和病情,使患者的恐惧心理予以消除[7]。医护人员需为患者安排合理病房,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需依照自己想法解答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掌握心理状态,实施相应心理疏导。第一产程对患者进行宫口、胎心监护,心理和生活护理十分重要。患者疼痛加剧,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渴望获得关怀和注意,分泌儿茶酚胺,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延长产程。实施一对一陪产,效果明显。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观察患者产程,对其进行心理和生活指导,使患者的疼痛减少。在宫缩间期与患者聊些轻松话题,宫缩时播放舒缓音乐,帮助患者按摩腰骶部,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吸气呼气方法,需依照需求使用药物镇痛。对患者予以鼓励,让其进食,第一时间进行排便,保持体位自由,对患者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使患者对工作人员产生依赖感,告知患者及时表达不舒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予以解决。第二产程护理人员需和颜悦色对患者予以支持和安慰。如出现异常及时上报,需回避患者,防止增加患者精神负担。让患者在宫缩时屏气,使腹压增加,有利于胎儿下降分娩。宫缩间歇时,放松肌肉,保持安静,等待下次宫缩时需再屏气。让患者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多喝水。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的视野中,并对其予以关心,让其积极配合工作进行。对患者进行正确健康指导,当胎儿分娩出,需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尽早进行皮肤接触动作。对患者予以表扬,使患者获得精神安慰,以平静心态完成分娩。综上所述,对妇产科临床诊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予以尊重、理解,对其予以关怀,形成友好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肖道丽.试论心理健康指导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191-192.

[2]戴彩华,陈洁,冯浩.心理健康指导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07-108.

[3]解丽芳.探析心理健康指导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J].健康大视野,2013,21(13):677.

[4]彭玲.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331-332.

[5]陈莹,杨城,罗英,等.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189+191.

作者: 毛莉  单位:滨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