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等英语听力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等英语听力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等英语听力教学

进入新的世纪,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深刻的变革。从经济学角度看,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浪潮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影响在于我们越来越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创造作用;网络经济的影响在于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更有价值的资源。这种时代的变迁反映在中等英语教学中,就是要重视信息化对语言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影响。听、说、读、写是外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注意一下排列顺序,听力能力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听”不仅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最基本手段。听力(Listeningcomprehension)是一个由感知到思维,再到理解、反馈的言语活动的感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要经历包括接受信息、识别、判断以及理解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

一、常见的中等英语听力障碍分析

中等英语听力教学包含听者与说者的双向表达。在课堂中,说者主要为听力教材或者是授课教师,表达比较统一、规范,而在现实中,说者则千差万别,听者也是各不相同。一般上,中等英语听力的主要障碍有:

第一是接受信息困难,这往往是因为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不牢造成的。在听力训练中,只有牢固地、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和语法,才能够有正常的反应和理解。

第二是识别、判断能力不强。在中等英语听力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往往抱怨语速太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的连贯记忆能力不强,思维反应不够。学生往往习惯于把英语先在脑中翻译成母语,然后再去接受下面的句子,思维反映链的加长造成了反应速度太慢。如果再碰到比较生疏的单词,或者比较复杂的语句,学生往往会纠缠于听不懂的地方,从而造成下面内容的疏漏。

识别、判断能力的不强还可能来自于语音障碍。英美语音的发音规律是中等英语听力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造成学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语音学中的难点在于:各式英语发音的差异,例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就存在很大差别,这不仅体现在单音素的发音上,也体现在重音位置、语句之间的音渡等各个方面,再例如,美国白人和黑人在英语发音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单词语句之间的音变(phoneticchanges)现象,这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中是习惯性的用法,但是对于非母语的学生,则由不熟悉到不熟悉,往往在及时地辨音问题上(discriminationsoundsinisolatewordforms)束手无策,干脆放弃;受到母语影响,母语习惯性的思维对于基本的英语听力掌握来说是一个障碍,更别说有着不同方言背景和地方口音了。

第三类是理解障碍。中西方语言产生和运用的文化背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语言的产生和运用本身就有着深刻的民族背景和文化背景,如果脱离语言产生和应用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记几个单词,从而望文生义、听话不听音,则会造成交流上的严重障碍。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在理解上有两大障碍,一是语言的直线性,二是各种文化本身就包含的障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很深的偏见。”

总而言之,在中等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听力的培养会在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存储信息、理解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的心理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也都会成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障碍。

二、信息化时代的中等英语听力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语音学、语用学、情境教学等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中了中等学校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信息的传播和新信息的产生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英语听力就是把语言抽象化为大家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后,通过声音载体,由人的感官———听力系统和神经系统传给大脑进行加工的过程。因此,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物质基础-感觉、神经系统(sensorysystem),作用于感觉系统器官的外界刺激(stimulus),学习者记忆中被激发出来的已知信息,外界刺激和已知信息的共同作用,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存储和反馈。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着复杂的硬件基础(感觉、神经系统和人脑),正如电脑一样,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就是依靠良好的硬件条件,因此,要提中学生的反应系统(类似于CPU),加大短期记忆(类似于内存)和长期记忆(类似于硬盘)的存储容量。

受到人脑的这种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功能的启发,在英语听力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要注重培养二语学习者摒弃自身母语的干扰和脑中思维定势的“噪音”,把外语作为已经习惯性的信息进行习惯性的反应。当然这样一个过程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影响的,不但和教学水平、语言环境有关,还和学生自身条件、背景、努力程度有关。比如说,女生学习外语就比较容易一点,这是因为女性的大脑结构更适宜处理语言信息。由此,在信息化时代,在信息论的方法论指导下,在中等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有以下几个解决听力障碍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上。从信息论的角度入手,听力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开发和教授。“处理策略”(pro-cessingstrategies)是心理语言学家从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科学中借来的概念,其基本假设条件是:听话人(即信号接收者)需要一套“经验启发术”(heuristics)或“操作原理”(operatingprinciples)来对话语的意思进行最好的推测。人的认知能力不同,策略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语言理解就是一个以处理策略为基础的过程,好的处理策略的开发、培养和教授可以启迪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达到突破性地提中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那么,处理策略中又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自我监察,即对信息内容保持意识,听力三段论(感知、解析、应用)表明,感知过程的注意力是解析的基本因素,而注意力的转移和中断又是二语学习者的通病,因此自我监察、不使注意力偏移是极为重要的;推理、揣测,运用语境环境,即通过句子或段落整体的记忆,联系上下文推测不熟悉的生词和复杂语句的基本含义,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策略能力;预知和选择,根据已知信息,对即将发生的信息有一个提前量的准备和揣度,再把实际获得的信息和预期的信息进行对照和取舍,这也是听力中的策略处理能力的一个环节;存储策略,包括要点储存,即记住要点、省略次要细节,意象储存,即把意思转变为意象,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还有分类储存等等;处理策略还有自我提问、详细复述等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的内容。此外,还要注重听力理解和现有知识的关系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信息结构理论来解释,根据信息结构理论,信息分为旧信息(即已知信息,knowninformation)和新信息(newinfor-mation)两种,前者指人们已经知道的并在脑中有一定存储记忆的信息,后者指刚刚接收到的未经处理的信息,听力是对话语的理解就是通过新、旧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正如法希和卡斯所指出的:“当输入与知识相互适配时,理解就产生了。”从这个角度看,长期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对新鲜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阅历的增加可以增加他的理解力,从而得出深邃的见解。在人类语言复杂的表达中,已知信息不仅直接建立表层意思,还可以通过推理等获得言外之意。在这种示意-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过程中,双方都必须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准则,这样,新信息和旧信息组合在一起时才能产生推理,获得新知识。这种理解水平的建立过程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阅读理解中,虽然学生看懂了文章的意思,但是却做不对答案。或许另外一种理论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那就是图式理论(schematheory),认知心理学家把大脑中的各式背景知识称为图式,认为所谓“理解”就是把获取的信息和大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在听力练习中,我们把听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看作是外部刺激信号,把知识看作是内部知识结构,听力的过程就是外部刺激信号和内部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听力的结果就是二者作用后的产物,因此,听力水平的中低就是外部刺激和内部知识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水平的中低,这直接取决于人脑中各种图式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听力课程中,增加各种知识,建立形式多样的图式应该是听力教学的重点,也正所谓“熟能生巧”的道理,具体说来,针对普遍存在的听力障碍,以下几种知识的传播、学习和应用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语音知识,辨音是听力水平的根本,这直接形成了语音学及其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则,包括音位、词法、语法、固定用法等,比如说重音位置和词义、词性的关系,再比如由notonly就可知butalso等,熟练掌握这样的规则,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增强语流、语感,即感知的能力;语用知识,涵盖有语言产生和应用的深刻背景,比如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语句的推理、“言外之意”的揣度等,这可以增加解析能力。

2.教学形式和手段上的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手段上的改革。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此处毋庸赘言。

三、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过人创造的知识本身,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信息带来的如此巨大的价值,把这些理念运用到中等英语听力的教学,就是要把信息论和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于提中英语教学水平和提中学生听力水平的实践中,对存在的一些障碍,做出基于信息论的分析和解释,再用信息化的手段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夏纪梅.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J].外语界,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