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语成语直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汉语成语;直译;可行性
Abstract:AnidiomistheessenceofChinese,whichreflectsthefeaturesofChineseculture.Thispaperdiscussesthefeasibilityandperformancesofliteraltranslation,aswellasdifferencesbetweenliteraltranslationandwordforwordtranslationfromaspectsoftheoreticalbasis,connotationandfunctionsofliteraltranslation.Duringthetranslationprocess,literaltranslationmakesthetargetandthesourcetextsequivalentinform,contentandfunctions,conveyingChinesecultureatthesametime.ItisoneoftheprincipalandeffectivemethodsintranslatingChineseidiomsintoEnglish.
Keywords:Chineseidiom;literaltranslation;feasibility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成语是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短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具有鲜明的形象,适于用来比喻事物;它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它使用广泛,言简意赅,内含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同时也是最难翻译的。为了保持汉语成语的鲜明个性,英译时最好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觉汉语文化。[1]这种直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一、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
国内外关于直译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国内,著名的译者如鲁迅、瞿秋白,认为宁可牺牲原语的形式或结构也要保证译文在内容上的忠实;钱钟书则认为译文更应该考虑的是其流畅与否或而非与原语在形式上的对应。在国外,PeterNewmark则提出直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翻译手段,只要其能保证词汇上的指称意义与语用意思,就应当尽量使用直译法。
直译的原因有二:一是原语与目标语的对等性和相似性。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由于各国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造成了各国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上产生了相似性。因此,不同语言间常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词汇、习惯表达等。这就是直译法的基础所在。二是“忠实”翻译原则的要求。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elegence)的翻译标准。人们认为这里的“信”既包括内容上的忠实,也包括对原文形式上的忠实,而这种理解正是直译法产生的原因。按照这个标准,似乎只有直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法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
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觉汉语文化。直译充分传播了原语文化,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更有效地促进了交流。这种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女士的英译作品《水浒传》(AllMenAreBrothers),深受英美读者欢迎。她希望把中国名著原原本本地介绍到西方,因此她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保留中国古代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行文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最便捷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赛珍珠在翻译中尽量使用直译。比如她将成语“东奔西逃”直译为“raneastandwest”,“江湖好汉”直译为“agoodfellowoftheriversandlakes”。这一直译不仅既保持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而且又保持了原文两部分的对仗形式;既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持了原文的结构,一举两得。
二、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
直译成语的可行性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各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某些共同的体验,因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和概念。这种思维和语言的共性,使汉语的某些词语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也占一定的比重。下例中的英文和汉语无论在用词、词组结构或是词序上都大致相等,这样直译即可。直译能保留汉语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
走马观花——torideoutonhorsebacktolookatflowers
有的放矢——toshootthearrowatatarget
见风使舵——tosteeraccordingtothewind
(2)有些汉语成语并没有形象的比喻意义,它们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成语,当然可以按字面直译。例如:
牢不可破——tobesostronglybuiltastobeindestructible
攻其不备——tostrikesomebodywhenheisunprepared
一语道破——tohitthemarkwithasinglecomment
(3)直译保持了汉语成语的民族特色,使译文不至于过分赋予西方文化色彩。
成语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注意不要用英语中具有鲜明民族地方色彩的成语硬套汉语成语,以免把英语的民族色彩强加到原文上,以致和原作的上下文语境形成矛盾,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况。即使有恰当的同义成语可借用,在能确切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汉语成语的翻译还是应以直译为主,这样可以保持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例如成语“以卵击石”的字面意义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意义是自不量力。[2]翻译时是用套用含有类似寓意的英语成语“tokickagainstthepricks”,还是直译成“tothrowaneggagainstarock”更恰当呢?众所周知,用鸡蛋碰石头只会粉身碎骨。因此,直译“以卵击石”不会造成误解,同时保留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取得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又如“对牛弹琴”,虽可借用同义成语译成“tocastpearlsbeforeswine”。但这一成语来源于《圣经》,有显著的西方色彩,故最好直译成“toplaytheharptoabull”;“竭泽而渔”可以借用同义成语套译成“tokill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但不如直译成“todrainapondtocatchallthefish”更生动、有新意;在处理经典著作和民族或地方特色较浓厚的作品时,更应当如此。
(4)由于汉英民族在人生体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面有相通的一面,许多采用明喻修辞手段构成的汉语成语直译后,凭字面意义和人们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理解,这类成语可以直译。
例如以下由喻词“如”构成的四字成语,通过直译完整地保存了原词的形象比喻,使译文同原文一样富有感染力。
如获至宝——asifonehasfoundatreasure
守口如瓶——tokeepone’smouthclosedlikeabottle
了如指掌——toknowasoneknowshistenfingers
(5)当汉语成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读者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时,宜用直译。
如“瓜田李下”(来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直译为“Neitheradjustyourshoeinamelonpatch,noryourhatunderaplumtree.”读者只要用心体会,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类似这样的直译成语还有许多。例如:
悬崖勒马——toreininonthebrinkoftheprecipice
水涨船高——Whentheriverrisestheboatfloatshigh
旗开得胜——towinvictoryassoonasitsbannerisdisplayed
(6)上下文可以直译的成语被译语读者所接受。
例如:马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
Thewomanwasdressedentirelyinwhitesilkandherbeautywassuchastooverthrowcitiesandruinstates…
“倾国倾城”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被直译成“tooverthrowcitiesandruinstates”生动有力。这里如果是一个孤立的成语,外国读者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直译的英文。但借助上下文,读者既能理解原著的内容,又能欣赏原著的语言。这种直译的成语使读者耳目一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用外国人用了千百年的比喻或成语翻译,反而还不到再现原作丰姿的目的。
以下成语直译后效果很好,外国读者结合上下文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独特比喻和隐含意义,进而体会出汉语成语的精妙。
再如:我就“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
Evenheavenandearthdestroyme,whatgoodwillitdoyou?
“天诛地灭”被直译为“heavenandearthdestroyme”,英语读者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三、直译和死译(deadtranslation)的差异
所谓翻译,说到底就是翻译“意思”。当代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说得好:“Translationmeanstranslatingmeaning.”为了把原文的意思完整而又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果基本上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词语、名词结构、修辞方法等),同时译出的文字又明白易懂、符合语言规范,这种翻译方法称为“直译”。[3]直译与“死译”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翻译的表现手法之一,后者有悖于翻译的根本宗旨—翻译意思,而不是再现原文的语言外壳。死译的译文看似忠实于原文,实则只是形式上的“忠实”,而不是内容上的“忠实”,即片面强调忠实于原文的文字,字对字、句对句地直译、硬译。这种死译的译文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还有可能引起误解。鲁迅指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懂,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成功的直译,是在英语已有的词汇、语法、惯用法等基础上,即从尊重英语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不仅读得通顺,而且在具体上下文中不至于引起误解。如果译文使读者十分费解,即使与原作完全对应,甚至产生音韵对仗的效果,也是失败的,因为它成了“死译”。当然,直译也要注意到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表达方法上有很多差异,如在句法构造、修辞格律、用词等方面均有许多不同。译者直译成语时不可忽视这些文化差异,一味追求机械对等。
哪些汉语成语可以根据字面意义直译,哪些只能翻译其比喻意义呢?这完全取决于汉语成语的字面形式和比喻形象能否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当汉语成语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直译时,可以考虑意译(freetranslation)。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如“无孔不入”只可意译为“totakeadvantageofeveryweakness”,不可死译成“togetintoeveryhole”;“扬眉吐气”只可意译为“tofeelproudandelated”,不可死译成“toraisetheeyebrowsandletoutabreath”。如果只顾表面的忠实,认为直译就是找对应词,最终只会损害译文的内容,影响译文表达的效果,成为死译。再看下面的例子:
开门见山——tocomestraighttothepoint
死译:toopenthedoorandseethemountain
海阔天空——(totalk)atrandom
死译:withavastseaandaboundlesssky
例如;三番五次,留住宋江,就山寨里吃了一日酒。(第36回)
Threetimesandfivetimes,theydidtrytostaySungChiangandsohefeastedforadayinthelair…
成语“三番五次”被一字不漏地死译为“threetimesandfivetimes”。这里赛珍珠忽视了汉语成语的特殊性,字字对译的结果不但没有使译文接近原文,反而容易引起误会,好像在中国留客人吃饭必须有“三次”和“五次”一定次数的挽留。
四、结语
总之,汉语成语英译应首选直译。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能直译尽量直译,不宜直译时再采用其他翻译方法。汉语成语直译的好处,在于既能完整表达成语的意思,又能尽量保持其语言风格。切忌直译时,把汉语成语和英语逐字对号入座。如果不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仅拘泥于字面意义上的一致,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只会使译文不通顺,不忠实,不达意,甚至引起误解,损害原意,成为死译。正确的做法是先看懂成语的意思,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再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句,从语义到风格在英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汉语成语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郑声滔,申厚坤.翻译理论与技巧:上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