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式英语区别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式英语区别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式英语区别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区别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家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英语;特点;中式英语;启示

一、前言

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上都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和应用。据1995年3月23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统计,有14亿人居住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而把英语作为母语或接近母语的人数在12亿和15亿人之间。

英语的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以牺牲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为代价的。同时,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nativization),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仍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人们发现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也纷纷崛起,使作为全球英语标准的英美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半个世纪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已成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二、“中国英语”的界定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出现了表达真空。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国英语”。由此可见,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1]。

对中国英语的界定,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examination)”、“翰林院(Hanlinyuan,Imperialacademy)”、“(MayFourthMovemen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白话文(baihuawen)”、“双百方针(TwohundredPolicies)”、“(people’s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glish[2]。这个提法指出这些英文表达法都是正确的,因此葛传规先生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3]。后来,贾冠杰、向明友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4]。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5]。

三.中国英语的特点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

(1)词汇方面,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许多汉语借词常见诸英美报刊,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iveClassics(五经)、papertiger(纸老虎)、GreatLeapForward()、CulturalRevolution()、Chineseherbalmedicine(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twocivilizations(两个文明)、OneChinaPolicy(一个中国政策)、ironricebowl(铁饭碗)、open-doorpolicy(开放政策)、floatingpopulation(流动人口)、vegetablebasketproject(菜篮子工程)、emancipatethemindandseektruthfrom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specialeconomiczone(经济特区)、reformandopening-upprogram(改革开放)、thecauseofbuilding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等。甚至有些习惯表达法,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了),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2)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如重音、音渡(juncture)、弱化、同化、连读。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但是这些语音方面的差异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往。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英语的语音语调应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的为准,而不是去刻意模仿所谓“地道的”西方人的发音。

(3)语篇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国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就篇章和文体而言,汉语的陈述和描写跟英语相比更加崇尚华丽,而英语写作崇尚平实;英语论说文喜欢用委婉含蓄的句式陈述观点,而汉语则喜欢直截了当。但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

四、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国英语不同于“中式英语”。《译学辞典》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6]。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拼缀而成,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与洋泾浜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外交部外语专家王弄笙著文列举了中式英语的种种表现,主要有:

(1)搭配不当:“来信写道”theletterwrites,应为theletterreads;“取得成就”makeachievements,动词应为score/attain;“革命接班人”successortotherevolution应为revolutionarysuccessor;

(2)重复累赘:“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China-USrelations,ChinaneedstoknowtheUSbetterand(theUSalsoneedstoknowChinabetter).thedevelopmentof可省,句末括号内的文字用viceversa代替;

(3)修辞词过多,画蛇添足:“彻底粉碎”completelysmash,smash的本意是breakcompletely;“完全征服”completelyconquer,conquer不可能是partl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agreathistoricchange,historic已经还有great;以上complete和great均不可译;

(4)省略不当:“人的意志想要避免也不可能”Itcannotbeavoidedevenifpeoplewantto.句末必须加上avoidit。

(5)拟人有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Innovationisthesoulofanation’sprogress.soul是有生命的,innovation没有,改译为innovationsustainstheprogressofanation;

(6)词类未转换:“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Thestrength,prosperityanddevelopmentofChinawillposenothreattoanycountries.可改译为Astrong,prosperousanddevelopedChinawillposenothreattoanycountries.

中式英语应予避免,而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尤其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方面,它有独特的作用。《红楼梦》(杨宪益夫妇译)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译作,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上是杰出的代表。

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外语,从而使外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加深。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英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用词的第十一位。受汉语影响的“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英语的语法比美国英语语法更趋灵活、自由。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5]。

五、中国英语的启示

在教学方面,“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因而,教材选题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文章。汪榕培(1991)提出给中国学生编的英语教材不应该走极端,一段时期全部是中国政治内容,一段时间全是洋货,还是兼顾一点好。课文可以是简写的英语国家的作品(大学当然可以直接选用原文),但多少也应该有一点中国背景的文章,以增加课本的实用性。介绍一点中国的文化特色还是必要的,外国人也想了解中国的特点。

“中国英语”的提出能提高广大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自信心。众所周知,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中国人说英语具有一定的语音特点,有的学习者可能在说英语时会在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我们认为凡是按国际音标发音,符合规范英语的语音、语调,且又不影响正常表达的英语都可以在交流中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般学习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意模仿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语音、语调[7]。

六、结束语

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一旦被确定为变体,就无对错或优劣之分。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为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英语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规范与研究,还有待语言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总之,中国英语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文澎,王法吉.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再生[N].光明日报,2003-04-15(3).

[2]葛传规.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37.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50.

[4]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40.

[5]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54.

[6]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2.

[7]孟臻,邵星华.解读“中国英语”现象[N/OL].英语辅导报.[200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