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第二语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从理论上是可行的。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论证。
[关键词]模因二语习得复制因子
作为模因传播的主要途径,语言从模因理论发展的初期就受到了关注。本文选取了语言研究的另一个方面:第二语言习得,寻找第二语言中的模因。一方面,期望带动模因论在语言方面更广泛的研究,另一方面,希望从新的视角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一些佐证和思路。
一、复制因子特征
从根本上来说,作为社会科学中的复制因子,模因的作用和特征等同于生命科学中的复制因子——基因。虽然各个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模因各不相同,但作为复制因子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总体特征:长寿命、易复制和高保真(Dawkins,1976)。
长寿命、易复制和高保真这三个特点缺一不可,层层相扣。长寿命是基本首要条件,复制能力再强、保真度再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制和拷贝,复制模因不可能得以传播。复制能力为中间环节,强复制能力一方面可增强长寿性,另一方面也是保真度得以区别的前提,复制能力不强,保真度再高也构不成传播所需的基数。保真度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虽然使得复制因子条件更为严格,但它无疑在使复制因子的传播功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又将长寿命和易复制这两个特征保持得更加完善。因此,三个特点相互依存,形成循环,共同促进复制因子的传播作用。
根据模因符合复制因子特征情况的不同,从力量上可以将模因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从结构上可以将模因分为单个模因和模因组;从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Dawkins,1976)。
二、二语习得中具有复制因子特点的语言因子
成为符合模因学的复制因子,二语语言因子首先需要满足三个特征:长寿命、易复制和高保真。现有的二语习得研究中最能体现这三个特征的是有关套话和同义词的研究。
二语习得中对于套话的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段。虽然这种现象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兴趣之所在,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现阶段对于套话最为认同的定义是:一序列提前预制的连续或非连续的词或其它元素,可以作为整体储存在记忆中,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提取,而不需要依据语法去生成和分析(Wary2002)。
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前提就在于他们的持久以及频繁出现。因此,复制因子的长寿命和易复制的特点对于套语而言是无需证明的。定义上“整体”一词的出现无疑证明了高保真的特点。虽然套语中包含不连续词块(so...that),但是套语所引出的可变成分并不影响它在使用时的一致性。这一点也可以用模因学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加以解释。基因型是基本机构和功能,表现型是具体根据语言环境进行的实际使用和改变。已总结出来的词块的特点中有与模因特点相似的,如广泛使用、形式上的样性和不可变性等等。综上所述,套语符合复制因子特点。
长期以来的二语词汇教学中有一种经久不衰的教学方式:同义词记忆。单词背诵的相关教材中不乏将同义词放在一起以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举措。另外一种不按照字母顺序学习词汇的方法是将一个主题的单词归结到一起,这是很多教科书编写时的出发点。两种方法都已经在人的认知领域等方面得到了考察,而模因论从模因组出发也可清晰地揭示其中的原因。单个单词在语言中的存在必然是经历了长期的考验(长寿命),同时除拼写错误外不会在本身的构成上出现任何改变(高保真)。也就是说,单词的易复制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成为模因的力量强弱。组合在一起有相关联系的模因组较之单个的模因有更高的复制和传播速度。组内的各个模因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一个的使用能从整体上带动所有模因组内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从模因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记忆的高效率是因为组合在一起的同义词和同话题词是更为强势的语言模因。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套话现象以及同义词、同话题记忆的高效率保证了模因理论引入的第一个条件:他们可以作为具有复制因子特点的第二语言模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因子可从模因论的角度描述如图1所示。
上图给出了三种符合复制模因特点的第二语言模因组。从纵向上讲有两种,其一,同义词之间由同一主题连接形成的模因组;其二,同一话题间由这一话题联系在一起形成模因组。对于这两种模因组而言,所包含的模因越多,就越稳定,某一意义或话题中的语言因子就更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
除纵向上的两种模因组以外,横向上通过各种连接词将纵向上模因组中的模因结合起来,形成另外一种模因组:固定的词块形式。对词汇短语的分类表明,词块形式的定义应不仅限于聚合词语,限制性结构短语等短语层面上的结构。从句子层面上,它还包括约定俗成的表达结构和句子构造型短语;从段落和文章层面上,它更包括组成结构以及逐字的用于引用的文章。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搭配虽然具有复制模因高保真的特点,但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种搭配的组合形式是可变的、可选择的。这一点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保证模因理论指导下通过模仿掌握的语言同样可以正确且灵活地使用。对于这一种模因组而言,组合方式越多,就越稳定,某种表达方式中的语言因子同样也就更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
应该说所有存在的二语习得因子都应存在于相互连接的模因组中。联系方式的多少和强弱决定了他们作为模因传播的机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应首先向习得者介绍更为强势的语言模因,同时指导习得者将其二语模因库中的模因有效组合起来。一方面,词块的预先设置性使得产出时处理负担降低,这不仅可保证语言使用正确率的提高,还可节省出大量时间考虑除选词外的语境、语法等等,提高了学习者的交际水平。另一方面,同义词和同话题词的换用可以保证学习者达到英语要求的语言使用多样性和非重复性。
三、结论
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从模因学的角度,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具有第二语言模因特点的语言因子进行习得,将他们以模因组的形式排列起来,以达到最佳的习得状态。
参考文献:
[1]Wray,Alison.2002.FormulaicLanguageandtheLexicon[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Dawkins,Richard.TheSelfishGe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