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外语教学人格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选择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突破口,将它与人格培养联系起来。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内涵的理论概括和现实呈现,提出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格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人格培养
1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1.1重视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而前进的,要改革就离不开创造与竞争,创造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出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重视学生人格素质,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做出的必然选择。
1.2重视人格培养也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健全的人格体现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期望和要求,大学生一般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健全的人格视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和道德价值的目标,并直接加以模仿和追求。大学时期是广大青年学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其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中所存在的一些弱点,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格培养与教育,这些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大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现行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
2.1重视语言,轻视甚至忽视文化
现在的外语教学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浅层化的通病,或者说教学工作都是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进行,而很少自觉地全面地从文化意蕴的层面上进行。这不能不说是外语教学,特别是外语本科教学甚至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缺憾。这种浅层化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浅层化的,体现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在英语听力课教学中,不少学生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并不少,可是进步却不快,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太少;同样,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在阅读上,有的学生在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时,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清楚它的语法结构,但就是弄不懂它的含义,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对该句或该段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写作时要写好地道的英语作文,除了要加强语言的基本功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熟悉英美文化,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孕育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翻译时只注重句子表面的理解,认为每个单词都认识了就能翻译好,结果译出的句子不通顺、不达意,甚至扭曲原意,这其中文化背景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2.2重视语言知识,轻视甚至忽视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形成了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应付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从而影响了专业知识学习。原因很简单,专业学得再好,英语没过级就毕不了业,这是不正常的。目前四、六级考试不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于测试学生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识别能力,这是本末倒置的。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只注意语言基础知识,以客观题为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在这种情况下,在思想观念上,教师、学生均注重语言基础知识“教”与“学”,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应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了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对于应用能力的理解,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就是将其与口头表达能力相等同,其实在英语教学界,早就存在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或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等的讨论。
3外语教学中注重人格培养的对策
3.1以学生为主,探讨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师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看,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双方都是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活动。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外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情感的协同下进行的。学生是否能学好外语在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使课堂交际化,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只有学生身体力行,经受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外语教学应该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把情感、策略、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强调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全球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2发展外语创新教育
(1)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枯,转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按照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学思想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显著变化,转变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教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积极思维、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创新教育要求课堂上“精讲多练”,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取让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2)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多样化教学。
英语教学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必须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实行开放性的多样化教学。其内容涉及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考试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灵活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不能被动地受教材的制约,要敢于跳出现有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材内容是不变的,而教学对象是可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合理选用主教材或配套辅助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适时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以提问、研讨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善于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应用于教学,积极开发制作优秀的教学软件,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信息量,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素材,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创新的能力,测试可采用以口头报告、复述、演讲、翻译、小论文等为主的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以检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改革题型,降低闭卷考试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
(3)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即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学生的动机、态度、意志、情感、个性、兴趣、策略、方法等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善于充分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和暗示的作用,要提高语言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就要克服来自学习主体的情感困扰。外语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促进智能发展。对智力活动起着定向、推动、调节、强化等作用。因此,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表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为智力活动提供动力,让非智力因素在对知识转化为智能中起强大的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邓清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杨宏.英语教学与人格培养[J].甘肃教育,2003,(1).
[4]赵洁.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格塑造[J].东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