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衔接翻译中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衔接翻译中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衔接翻译中作用

摘要: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很大。在对比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分析,对比,传达实现双语衔接手段的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关键词:语篇;衔接;翻译;转换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言语单位,而非词、句这样的语法单位,因此,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

一衔接及其在语篇翻译中的地位

衔接是将语篇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词汇和其它手段的统称。(Cohesionisthenetworkoflexical,grammatical,andotherrelationswhichprovidelinksbetweenvariouspartsofatext.)(Baker,2000)此外,语篇语言学者Beaugrande&Dressler(2000)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occurrence),它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根据Halliday&Hasan(1976)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cohesion)和语法衔接(grammaticalcohesion)两种。前者包括词汇重述(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和反义(antonym)、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后者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连贯也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可以说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对语篇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结构,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二是功能,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它与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它们之间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语篇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体现关系,即语篇由句子体现,或者说是由句子的结构形式来体现。在翻译实践中,要重组(建构)一个适用于目的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表层结构(如一个个句子)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地、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这种重建具有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结构性的,即句子本身的结构;其二是非结构性的,指句间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衔接。由此,可以看出,衔接手段是生成语篇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在语篇层面上进行翻译便必须遵循衔接性标准以使译文语篇连贯。PNewmark(2001)也曾说过,“在我看来,衔接是语篇分析或篇章语言学中可用于翻译的最有用的成分”。

二英汉衔接手段之对比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系统,英汉也不例外。从总体上讲,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形合式(hypotactic)语言,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短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overtcohesion),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而汉语是意合式(paratactic)语言,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covert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功能和意义。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是我国翻译界一个重要的论断,它对翻译实践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要一定依赖连接词语。因而,英语多连接词语,而且这些连接词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这些连接词语不仅有连词例如,表示关系并列或递进的连接词:and,or,inadditionto,furthermore,moreover,too,also;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of,dueto,asaresult,therefore,accordingly,so,consequently,thus,hence,since,关系代词或副词which、that,还有短语inshort、forexample等。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

在语法衔接手段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省略的频率低于英语,往往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语篇的衔接。英语的照应多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zeroanaphora)或名词的重复来体现上下文的照应。例如:我,已经是一个中年的人了。一到中年,就有许多不愉快的现象,眼睛昏花了,记忆力减退了,头发开始秃脱而且变白了,意兴,体力,什么都不如年青的时候,常不禁会感到难以名言的寂寞的情味。(夏丏尊:《中年人的寂寞》)

Iamalreadyamiddle-agedman.Atmiddleage,Ifeelsadtofindmyeyesightandmemoryfailing,myhairthinningandgraying,andmyselfnolongermentallyandphysicallyasfitaswhenIwasyoung.Ioftensufferfromanamelessloneliness.(张培基译)

这是汉语篇章中零式指代的典型例子。句首的我在随后的句子中多次被省略,这就是汉语语篇的特征。在翻译成英语时,张培基使用了“I,my,myself”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在英语中,物主代词是不能省略的,而在汉语中是可以的。然而,英语中经常省略重复使用的动词,我们在把这类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应首先找出被省略掉的重复使用的动词,并把它添加到译文中。例如,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F.Bacon,OfStudies)译成汉语应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王佐良译:《谈读书》)

三语篇翻译过程与衔接

张美芳曾指出:“在实际翻译中,译者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生产者。他在接受原文的过程中要进行语篇分析,在生产译文时同样要进行语篇分析,而且要将两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1999)也就是说,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语篇意识,就是在翻译研究及实践中始终强调篇章在交际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一体性,研究语篇诸层次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与相应外部世界的关系,以语篇的交际功能、交际意向统辖对语篇诸层次的观察和研究。翻译的过程,不管其文体如何,风格如何,总是由理解、传达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从对原文的理解到译文的生成,对语篇衔接的认识和把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分析原文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分析语篇结构是整个翻译过程重要的一步,也是运用衔接手段最容易出错的一步。衔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语篇结构中段与段的衔接上。译者必须弄明白英汉两种语篇结构,才能完成对原文确切意思的理解,避免语篇翻译时,结构含糊不清或前后缺乏逻辑的情况。

2传达

传达是翻译的第二个环节,也是翻译的目的所在。在理解过程中,译者注意力的焦点是原作者,而在传达过程中,译者注意力的焦点是译文读者,他必须考虑如何用读者能够自然接受的语言来传递原作者的意图及原文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注意两种衔接手段的差异,并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差异,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1)Almostallofusbelievethatweliveinanageofuncouthmanners,thatthingswerebetterinsomepreviousera.(2)Forexample,the18thcenturyinEnglandisknownasaperiodofhighrefinementinsocialintercourse.(3)Welookbackwithnostalgiatothesoftcandle-light,theelaboratecourtesies,thehand-kissing,however,unwillingtoconfrontthebrutalrealityofacenturyinwhichduelingtothedeathwascommonplaceandgentlemenwereexpectedtodrinkthemselvesunderthetable.

译文: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教养的时代,从前的情况要比现在好,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看法。例如,18世纪英国以其社交中彬彬有礼、教养有素而著称。而当我们以怀旧的心情去回顾那柔和的烛光、温文尔雅的举止以及吻手礼时,却不愿面对在那个世纪中所存在的野蛮无情的现实。在那个世纪中,决斗致死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而且男士们喝酒就应该一醉方休。在汉语译文中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语句的结构;二是,省略了英文中斜体的衔接词;三是,重复英语关系代词。英文语段中第一句话是一个主语┼两个宾语从句的完整句子,句中用两个功能关系连词“that”引导了两个宾语从句。而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功能关系连词,译文只能将英文句中的两个宾语从句(thatweliveinaageofuncouthmanners,thatthingswerebetterinsomepreviousera)转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句子,而且前面的主语依照汉语意义逻辑判断的原则被安置在句子最后部分。同时,在第三句的翻译中,由于汉语没有与“which”功能相同的关系代词,所以就采用了另起一句重复这个关系代词的办法,改变了英文原本一个整句的结构。这也说明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需运用一定的衔接技巧,才能使译文通畅自然。

四结语

语篇翻译是翻译研究的趋势所在,而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语篇重要的条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衔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弄清两种语言衔接手段,实现衔接的相互转换以达到译文的语义连贯至关重要。英语与汉语衔接手段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时,首先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不同之处,尤其是认识译语衔接手段和方式,并把握其规律。这样,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转换衔接手段;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总之,对语篇衔接的认识和把握,无论在理解原文还是在生成译文的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Beaugrande,R.&Dressler,W.IntroductiontoText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3

[3]Newmark,P.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87

[4]BAKER,M.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5

[6]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易兴霞意合、形合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2,(1)

[10]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1]张美芳.从语境分析中看动态对等论的局限性[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