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英语姓名翻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6)牛(bull)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4700多年种植水稻的历史。世世代代的农民靠牛耕地拉梨,对牛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汉语中牛多具有褒义。在民间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中,牛和牛郎相依为命,互相照顾,牛为主任奉献了一切,体现了,在农业社会被压迫的穷苦劳动者对作为劳动工具和劳动伙伴的耕牛所怀有的一种患难关系。此外,老黄牛比喻忍辱负重,乐于奉献的人,孺子中比喻甘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虽然存在“牛脾气”等某些责难牛的用法,但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人喜欢的形象。相反,由于历史传统的不同,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牛满身缺点,如abullinachinashop鲁莽闯祸的人;likeabullatagate狂怒凶悍;throwthebull胡言乱语。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比喻呆头呆脑的年轻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女人;tobuffalo哄骗某人。
(7)cat(猫)在汉语中猫的文化内涵一般是指其可爱,精灵的特性。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可与主任做伴消遣,而且猫还抓老鼠颇具实用价值,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明代大文人文征明都写过《乞猫诗》,表现了人们对猫的喜爱。因与“(耄)”同义;猫在中国文化还是长寿的象征。而在英语中cat在传说中是魔鬼的仇身,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神。尤其是黑猫,更让西方人深恶痛绝,惟恐避之不及。人们用猫来比喻包藏祸心的人,如Sheisacat.(她是一个邪恶的女人)(5)(P122—123)。
2.3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tiger(虎):在汉语中可指“勇猛,有活力,尊贵,权威”(majesty;alignity;ferocity;dominance)。如成语:虎将经力,虎虎有生气,虎头虎脑,龙腾虎跃;英语中的则用狮子(lion)表达类似的意思;ferocity,在亚方人(),狮子是“白兽之王”,因为狮子外表魁伟,勇气过人,而且还是威严的代名词。于是“lion”也可用于指代“一个强大有力,受到他人尊敬或惧怕的人的国家。”(collinscobuildEngilshlanguagedictionary)因此,一些词语如“lionandunicorn”(狮子和独角兽),lion-hearted(勇敢的),“aliterarylion”(文学界名人)等出现在英语词典中,此外狮子还是英国国家象征,该国的国徽上就横卧着一头狮子,英王查理一世因其英勇善战而被称为“thelion-heart”。然而,狮子对中国人来是或绝没有如此丰富的联想,一是因为狮子在中国不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二是因为中国的“百兽之王”指的是老虎,体型庞大凶猛可怕的老虎是中国最大的食肉动物,素有“森林之王”的美称。[2](P119)
还比如:力大如牛:(1)asstrongasahorse;(2)像;老黄牛一样努力worklikeawillinghorse(3)对牛弹琴castpearlstoswine。(4)像蜜蜂一样辛勤:asindustriousasanant。(6)胆小如鼠astimidasarabbit;(6)呆若要鸡ashoarseasacow(7)叽叽喳喳的麻雀astalkativeasamagpie
2.4内涵空缺的动物词
由于不同的文化来源不同的传统习惯,一些字词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渐渐具有特定的意义,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很难在的语中找到与源语形式和涵义完全相同的字词。如:
(1)鸳鸯(mandarinduck)是一种有亮色羽毛的野鸭子。然而在中国,“鸳鸯”却含有特殊含义。因而鸳鸯对中国人和mandarinduck对英美人所产生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红楼梦》中有一个副标题“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第71回),杨鬼盖将其译为“YuanyangHappensVponTwoLoves”我们知道该标题中第一个“鸳鸯”是贾母侍女的名字,因此杨宪益进行了音译,但是如果第二个“鸳鸯”被逐字译为“mandarinduck”而不考虑到“鸳鸯”文化内涵的话,英美人就无法真正了解“鸳鸯”在汉语中的特殊含义,从而也无从理解上面这个副标题的意思。
(2)同样地,乌龟(turtle)在中国也有一些特殊意义。除了指乌龟这种动物外,该词在汉语中还是一句粗俗的脏话,往往用于那些戴绿帽子的丈夫或同性恋者。
(3)whiteelephant许多年前出口的“白象牌”电池也闹了笑话,其原因就是因为不了解英语习语的“whiteelephant”的来源和内涵。相传南亚大象很多,但白象却很罕见,被视为神物,捕到白象必须进贡给国王。传说同上如对某一大臣不满,却又抓不到把柄处置他,就把一头白象赐予他,因为白象胃口很大,大臣收了这份礼不敢怠慢,最终会写到倾家荡产。后来,人们就用“whiteelephant”来指代华而不实的东西。[10](P106)
(4):cricket蟋蟀;屋子里有蟋蟀的叫声表示有好运(acricketinthehouseisasignofgoodluck).oyster(牡蛎);沉默寡言人,据说英国的肯特郡产生牡蛎是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redherring(熏青鱼)从前在捕获牡鹿时,用气味强烈的茴香子来诱使猎物,后来改用熏青鱼过诱使猎物,因此redherring就转义成为转移别人注意力的话或事物,等等。
三、英语动物词的翻译策略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即不同的文化赋予其语言不同的特殊含义,这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翻译,译者应该再多地注意如何在源语和的语间获得文化上的对等,也就是说,如何尽可能地将源语的文化真实地反映在的语中。那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以下是几种解决方法。
3.1直译加注法
尽管英、汉语发展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但由于受语系与文化的普遍性特征的影响、动物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也像其它的语言形式一样,在英汉语言对比中存在着表达形式与意义重合的现象;即英语和汉语都常用一些动物词或习语来表示事物性质和人物品质,且在意义形象或风格上都具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因此在翻译时,可按字面意义“对号入座”,进行翻译。例如:
(1)Notfornothingdoesaweaselpayahewyearvisittoachick。黄鼠狼向小鸡拜年不是没有目的的。(注: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2)“Ah,shecried”Iknowwhatdifficultiesare,but‘Astarvedcamelisbiggerthanahorsesnomatterhow’,‘Ahairfromyourbodyisthickerthanourwaist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腰还壮嘿!(注: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3)“RollerskatingcombinesEntertainmentwithexercise.”headded,Ithillstwobirdswithonestone.滑冰融娱乐时运动为一体,他说道“这叫一石二鸟”。(注:做一件事能收到双层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4)Onesallowdoesnotmakeasummer.燕不成夏。
(5)Neverswaphorseswhilecrossthestream.得到河中不换马。
(6)Itisasadhousewherethehencrows-louderthatthecock.母鸡叫得比公鸡再响的家是一个悲哀的家。
还有英汉相似的有:asbusyasabee(忙碌如蜜蜂),asbraveasalion(勇猛如狮),asproudasa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等。
3.2意译改造法
动物词的出现与应用同各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如比喻“遥遥无期”,德国人说的“等物尾巴叫吧”,俄国人说“到虾会吹哨”,保加利亚人则说:“等猪穿上黄拖鞋爬圆柱”。由此可以看出爱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特征的影响,人们对于动物此的实际感受和赋予动物词的意义不尽相同,英语有些词组,成语和习惯说法表面上对汉语不谋而合,实际上他们的意思并不是字面意义简单的总和而是意在言外。这就是语言表形式与意义的错位现象。[11](P82-83)
故翻译时,要考虑词义的褒贬、轻重、宽容联想方面的细微差别,适当的以改造,传之达义。如果望文生义,则会闹出笑话。如:
(1)hegeneralsaidthatthepresidentwasjustcryingwolfwhenhesaidthatthearmywastooweaktofightforthecountry.将军说总统所言有关军队太弱,不能为国作战的话是假的。“crywolf”这一习话出《伊索·寓言》,有个小牧童在以上放羊,他大声喊狼来了。村民们都放下手头的活儿跑去援救,却发现上当受骗,如此两三回戏弄,最后狼真的来了,小牧童再呼救时,便无人理睬,由此crywolf也演变成说假话,虚拟警报的一个习语。
(2)lastright,Iheardhimdrivinghispipstomarket.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3)Peteroftensaidthathismothercouldtalkthebacklegoffadonkey.fewpeoplewerestrong-mindedenoughtosaynotoher.彼得常说他母亲总是唠叨不休,没有能意志坚强地对她说“不”。
(4)Johncanbereliedonheoutnofishandplaysthe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即忠诚又正直toeatnofish出自一个典故,指英国伊利沙白女王时代,耶酥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叛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俗,因此,toeatnofish(不吃鱼)吃表示“忠诚”的意思。
(5)AllrightIbramemyself,Butit’sthelasttimebewerecat’spaws,that’sall得怪我自己瞎了眼,可是我再也不干啦,我们上了人家的当。beacat’s-paw“充当猫爪”的意思是受人利用哄骗或被迫去替别人去干吃力不讨好的苦事。它类似“火中取栗”一语。
(6)He’sbookendownintheworld.Howheisaspoorasachurchmouse.他已家道中落,现已是一贫如洗,教堂在西方是说教,做弥撒的地方,在那里决不会存放任何食物的,所以形容一个人贫穷用“aspooraschurchmouse”来表达。而在中国,庙宇通常有些供品给诸神,庙里的耗子,决不愁没东西吃,所以在汉语中也不会用和庙里的耗子一样“穷”来形容一个人穷。故翻译时,要适当加以改造,生搬硬套只会让人家不知所以。
3.3部分借用法
关于动物词及习语的翻译,除可进行直译和意译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英语有些动物习语和汉语的某些含动物词的习语,在意义、形象或风格上都具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只是有的动物词习语或强或弱,具有民族色彩和文化特色,但一般不影响借用,如中国人形容那些表面慈善而内心狠毒的人是“笑面虎”,而英国人却把这种人比做“awolfinsheep’sclothing”由于后者出自著名的语言故事,为各县人民所熟悉两者形象虽异,其喻义却相同,所以亦不如借用。例如:
(1)ItmadeGuoCaidimorefuriousthanevertoseexuYedeputtingonthiswolf-in-sheep’sclothingmanner郭彩第见徐义德装出副笑面虎的神情,她越发生气。
(2)IthadbeenrainingalldayandIcanhomelikeadrownedrat终日下雨,我到家时,浑身湿得像一只落汤鸡。
(3)You’llneverpersuadehim,heisasstubbornasamule你永不能说服他,他是个倔强如牛的人。
(4)Cuttingdownfruittreesforfirewoodisanobviouscakeofkillingthe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砍伐果树当柴烧无异乎杀鸡取蛋。
(5)Don’tbelievewhim,heoftentalkshorse不要信他,他常吹牛。
(6)Heisastimidasahorse,youcan’tcountonhimtohelpyouwheneveryouareattackedbyrobbers.他是个胆小如鼠的人,你可不要指望在你遭窃贼袭击时他帮你。
3.4应词动译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在句总结构,思维表达方式及习惯用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此不能按原文方面的含义译,而需要适当改变或扩充词义,以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人们在写文章时,总喜欢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如以动物的名称作动词,赋予人的行为以动物特点,故翻译时要仔细推敲。
(1)TheunitedNationsisdoggedbyaseriesoffinancialworriesandisonthevergeofshuttingdown联合国为许多金融问题所困惑,正处在倒闭边缘。
(2)Thereismuchevidencethatadministersandfacultiestriedoducktheirseparateresponsibility很明显,行政人员和教工都企图逃避各自的责任。
(3)stopmonkeyingaboutthattypewritter.”mothershoutedatlittletom母亲对小汤姆吼道:“别瞎弄那台打字机了。”
(4)Hehaswolfedeveryvolumeonsocialandeconomicmattershecouldlayhishandon他把能找到的有关社会经济方面的书都浏览了一遍。
(5)Childrensometimeswillapetheirparentsworstactionsmuchtotheirannoyance使父母们恼火的是孩子们有时模仿他们最糟糕的行为。
(6)Ifyoubadgerhimboyenough,I’amsurehewillagree如果你不断地纠缠他,我相信他会同意的。[11](P82—84)
四、结语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翻译设计到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由文化差异造成的现象再所避免。[3](P58)而本文主要涉及到英汉动物文化及翻译。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有相同,也有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由它们组成一个多彩的文化氛围。同时,其间千差万别难得学习者陷入一次次的翻译的失误中,不仅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翻译中如果对这样的文化差异没有足够的认识,也会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导致传达错误的信息。所以在动物词的翻译过程中,我们要着眼其内涵,[7](P52)除要考虑动物词的概念意义外,还要兼顾其概念意义在各个层次中的发展,即要注意动物词的含蓄意义和文体意义,译者要紧密联系人类文化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和神韵。
参考文献:
1.列洪敏,吴瑾瑾,实用英汉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2.李华,议英汉互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空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3.张虹,动植物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5
4.商继承,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7
5.张少林,祝军,汉语和英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浅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6.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7.丁菲菲,翻译入门一汉译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0
8.刘珍,英语动物名称的隐喻性转义分析,江南大学学报2004.6
9.袁彩虹,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外语教学,1999.3
10.陈瑜敏,从英语动物类习语的文化渊源分析其汉译方法,韶关学院学报2005.5
11.陈建芳,论英语动物词的语义特征与翻译,湖南农业大学外语系1998.2
中文摘要
姓名是用来指代社会成员的符号,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不管这种符号形式如何变化,其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交际过程一开始,交际者遇到的问题往往是需要了解对方的姓名,以便交际正常进行。比如,在称呼,介绍,问候语中,姓名是比不可少的,离开姓名,人际交往几乎无法实现。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际不同文化间的交往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经常与异文化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际或需要到异文化环境中去生活或工作,姓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使交际畅通,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某种文字的姓名是一个交际策略问题。运用这个策略可能有助于交际的正常进行。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姓名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会有所不同,而同一文化的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外文姓名问题也会持有不同的看法。如何翻译英语国家的人名,值得探讨,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为例,从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交流的角度讨论英文姓名问题。
关键词:英语姓名翻译;跨文化交际;文化交流
Abstract
Name,whichisusedforrepresentingsocialmember,isasign,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ommunication.Nomatterhowthiskindofsignchange,thebasicfunctionisthesame.Whentheintercourseisstarting,thesuccessfulcommunicatorsshouldknowthecounterpart’snamefirst,soastoachievethesuccessfulcommunication.Whenwerefertoaddressing,introducingandgreeting,municationnearlycannotbeconductedifwehavenonames.
Nowadays,theworldhasbecomesmallerandsmaller,andthecommunicationbetweendifferentculturesisincreasingdaybyday.Moreandmorepeopleneedtofrequentlycommunicatefacetofacewithpeopleofanothercultureorneedtoliveorworkinanotherculturalenvironment.Thereforethesignificanceofnamesincommunicationbetweendifferentculturesalsobecomesmoreobviousandattractsmorepeople’sattention.Inordertomakecommunicationconvenientforpeople,itisacommunicationtacticstousethenameofonesortofcharacter.Tomakeuseofthetacticsmaycontributetothesuccessfulprogressofcommunication.
Differentpeopleindifferentcultureshavedifferentattitudestothename.Andthepeopleinthesameculturealsohavedifferentattitudestotheissueofforeignnamesinth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tisworthwhiletodiscusshowtotranslatethenameofEnglishcountries.ThisthesisreferstotheissueofthetranslationofEnglishnames.
Keywords:thetranslationofEnglishnames;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ulturalexchange
一、正确翻译英语姓名的意义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国人接触到的外国人也日益增多起来。虽然在某些场合我们可以把他们统称为“老外”,但在更多情况下便不得不称名道姓。这样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面孔与我们相似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好办,他们历史上用过汉字,现在也还经常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尽管许多字他们读不同的音,我们听起来陌生,写起来却基本上是一样的,翻译是求其同(字)而存异(音),照写就是了,他们之外的其他“老外”就不那么好办了,不但长相与我们相去甚远,姓名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从古到今,欧洲人对国王或者皇帝一般是称名而不道姓,理由很简单,同一个王朝的国王都姓“Stuart”只有称名才能相互区别。对于普通人情况就不同。除在家人及亲密朋友之间直呼其名以外,在其他场合通常都是称姓而不道名的,只有在要区别“姓”相同的人的时候,才用其名。例如英国历史上有过两个著名的克伦威尔,一个是亨利八世的宠臣,对于英国皇室与罗马教皇决裂起了重要作用的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Cromwell.约1485-1540),另一个是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军事独裁者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如果不指明是“Thomas”还是“Oliver”,就不好区别他们,人们熟悉的拿破仑,全名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Bonaparte,1769-1821)一生就经历了一个“由道姓到称名”的过程,他原来是叫波拿巴先生的,即使当上将军以后,人们也只叫他波拿巴将军,只有当他当上皇帝以后,才称他拿破仑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破了例的只有意大利人,他们对自己四位杰出的文化名人是称名不道姓的。这四个人是诗人但丁(DanteAlighieri,1265-1321)和文艺复兴时的三位伟大画家,列奥纳多(LeonardodaVince.1452-1519),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Buonarotti,1475-1563)和拉斐尔(RaffaelloSazio或Santi,1483-1530英语通常称为Raphael).而美国英语中的称谓方式与欧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主要有三种方式(1)彼此直呼其名(themutualexchangeoffirstname)(2)彼此选用头衔加姓氏的方式(themutualtitle+lastname).(3)交际双方的一方直呼对方的姓名,而另一方则用头衔加姓氏的呼语。对方用相互直呼其名的方法称呼对方,目的是要建立“同等性”关系。[1](P197)有些美国的英语姓并非英语原来就有,而是随着德国移民的到来才带到的美国的德语姓。如194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美国人穆勒(HermannJosephMuller1890-1967)出生在纽约市。他的名字“Hermann”还保留了德语字母辅音字母双写(表明前面的元音短度)的做法,但姓(Muller)已经英语化了,以“U”代替了德语变元音“ü”。还有美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罗德(EwdinRoedder)的姓名告诉我们,他是德国移民的后代,但已经一句德语也不会说,自认为是纯粹的美国人。类似的问题在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移民的后代,以及数量很大的西班牙语移民后代身上也同样存在。美国是一个至今没有规定官方语言(officiallanguage),但是通用英语的国家;虽然通用英语却又从过去到现在都有大量非英语移民进入。这些移民中的许多人,到美国后会取一个英语名字,但是保留原来非英语的姓(例如,原来的中国影星陈冲,现在便是“JoanChen”)。这些姓也通常用英文字母来拼写,原来文字中英文没有的符号,例如德语的变元音,法语、西班牙语的开音符,闭音符,起初也许会保留,但时间长了往往就会失去。它们的发音有的基本保持原“英语化”的。汉语音译为“温伯格”的“Weinberg”就是一个例子,它里面“ei”已经不按德语读作[ei]。所有这些都使美国人的姓十分多样,十分复杂,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是英语姓—尤其是那些拼写,读音已经“英语化”了的。
现在国际上用得最普遍的是英语,所以不管那“老外原是什么国籍,姓名是什么语言取的,我们接触他们的姓名,常常是通过英语书籍,报刊广播和电视。因此,在英语姓名的汉译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使用频繁的”Charles”这个名字汉语现译为“查尔斯”一种汉译。其实,这个名字汉语最初多半是读作“查理”的早期取了洋名字的买办,便有不少张查理,陈查理,宋查理。时至今日,可以说“查理”与“查尔斯”都是“约定俗成”的译名,作为国王的名字一般译作“查理”。时至今日,用作其他人的名字则多为“查尔斯”。成问题的是,目前英国王储也叫“CharlesⅡ”,其他之后,应该是CharlesⅢ”。届时我们是翻译成“查理三世”呢?还是翻译成“查尔斯三世”?有趣的是戴高乐的名字也是“Charles”,所以他的全名是“CharlesdeGaulle”,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称他“戴高乐”;但少数情况需要说完全就得说“夏尔·戴高乐”。原来欧洲语言里还有一些人名有着共同的来源,“Charles”便来自顿语(Feutonic,即日耳曼语),意思是“大丈夫”,西班牙语作“Carlos”(卡洛斯),德语读作“Karl(卡尔),法语虽然拼写与英语一样也作“Charles”,读音却不同。法语字母组合”ch”的读音类似英语“sh”,词尾的“s”则不发音,这样法语,“Charles”既不能翻译为“查理”也不能翻译为“查尔斯”,应该翻译为夏尔。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我们按德语翻译为“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同理,许多人按英语翻译的西班牙“查理五世”,就应为卡洛斯五世”—他也可以叫做“KarlⅤ”(卡尔五世),因为他除了西班牙国王以外,还被德意志第一帝国的“选帝侯”们选为皇帝,因而以德语名字相称也是合理的。[2](P45)
二、英语姓名的命名方法及其历史渊源
外国人姓名的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姓名各有特点,比如各民族的命名方法及其历史渊源都有很大的不同。英美姓氏起源主要分下列六大类:
⑴取自祖先所从事的行业名称而形成的姓氏。例如
Miller(磨坊主)米勒,Smith(铁匠)史密斯,Baker(面包师)贝克,Fisher(渔夫)费舍尔,Taylor(Tailor的变体,裁缝)泰勒,Barber(理发师)巴伯,Carpenter(木匠)卡彭特,Cook(厨师)库克,Singer(歌手)辛格。
⑵取自自然界的山,水和动,植物名称而形成的姓氏。例如:
Book(小河)布鲁克,Bush(树丛)布什,Wood(森林)伍德,Stone(石头)斯通,Lake(湖泊)莱克,Hill(小山)希尔,Rice(稻谷)赖斯,Fox(狐狸)福克斯,Wolf(狼)沃尔福,Bird(鸟)伯德。
⑶由于祖上有人在生理有某些特征,而起的诨名所形成的姓氏。例如:
Red(红色)瑞德,Brown(棕色)布朗,Black(黑色)布莱克,White(白色)怀特,Long(身长)朗,Short(身短)肖特,Strong(强壮)斯特朗,Yong(年轻)扬,Russell(=redhaired,红发)拉瑟尔。[3](P82,P83)
⑷按家庭/族中的长幼关系来命名。例如:
Johnson(John+son,约翰的儿子)约翰逊,Richardson(理查德的儿子)理查森Judson(贾德的儿子)贾德森,Edson(edgar+son,埃得森的儿子,Wilson(William+son,威廉的儿子)威尔逊,MacDonald,还有MacArthur.但苏格兰的习惯是在名字的前面加上Mac-’或Mac-’。这样,在英格兰叫Donaldson的人在苏格兰应叫做MacDonald,还有MacArthur。爱尔兰的习惯是在名字的前边加上O-’,所以thesonofPatrick叫O’Patrick;WatkinsthekinofWatte和ThomasTom’s这两个姓氏也是根据家庭或家族关系而起。
⑸根据同名人居住区域的特点来命名。
如两个住在同一个村而不住在同一个地点的同名人可以被叫做Tombythewood和TomintheField,渐渐地人们把中间两个小品词去掉,就出现了Noman,Moor,Hall,Chesterfield,Street,Lake,Forest,Free,WoodField等姓氏。
⑹有个别姓氏来源于种族或法律地位。
如Cohen是个犹太人的姓氏,起初限用于犹太世袭教士。还有Freeman,过去如果奴隶从主人那里逃走后在城市里呆上一年零一天而还没被抓获,那他就获得自由,成为Freeman。[4](P45)有一些英语姓名中还有中间名(middlename).常有人将母亲的娘家姓(maiddenname)或至爱亲朋的姓作中间名,又称secondname,如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的全名是RonaldWilsonReagan(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其中Wilson他母亲的娘家姓,可以说是借姓为名的主要渠道,位于全名之首的为赋名也叫道名(Forename/firstname),英语名族一般信教,按宗教习惯,婴儿出生后约一个星期就抱到教堂行洗礼仪式,并起个名,所以赋名又称教名(Christianname)或洗礼名(baptismalname)中名通常是一个,有时二,三个,而皇室贵族有多达四、五个乃至十几个的,写起来可只用几个。如美国作家RobertPeterTristramCoffin,但叫起来一般只用赋名和姓,即RobertCoffin。[5](P123)
三、英语姓名蕴涵的文化内涵
姓名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折射文化,折射人们的价值观念;透过姓名这一窗口,我们可以对社会与文化有所了解。姓名需借助语言来标记,而语言有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姓名各要素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其次,姓名中音节数目也各不相同,至于英,汉两种语言里姓和名的数量,虽然人们统计的数字相去甚远,但可以肯定地说,英语里的姓大大多于汉语,而名却大大少于后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再如,传统文化里成员不但有姓、名,而且还有字号;英语里通常则有Givenname(教名),middlename(中间名),familyname(姓)。汉族人的姓、名排列方式与欧美民族就有很大不同;姓名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结为三个模式,而汉族中与欧美各民族则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模式。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些方面均形成对照。[6](P68)尽管姓名是符号,但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英汉姓名均蕴涵着深远的文化底蕴。
1、英、汉语名字都与人们的社会观念及社会地位的差别有关。如:
英、汉名字中性别特征所体现出的男女有别,分别反映了两种社会中不平等的社会观念。英语名字中女作家以男性名字为笔名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社会地位底下。汉语名字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封建社会妇女中的名字,妇女在结婚前根本没有名字,只有在结婚后才有名字,而且要一律随着丈夫的姓,名以“氏”字结尾,如丈夫姓“赵”,妻子的娘家姓“李”,则被称为“赵李氏”,这体现了落后,闭塞的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2、英、汉名字都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有关。
如在两种语言的名字中,人们用勇敢、力量、智慧等同为男性取名字,是人们对勇气、信心的寄托与追求。用兰,花,珠,玉为女性取名。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7](P75)名字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代号,它表示一定家族,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取名用字了解民族,世界文化传统。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透视古迹今中外深远的文化底蕴,一睹世界文明的风采。因此,姓名翻译得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信息的传递。
四、英语姓名的翻译要求
(一)将尽可能多的文化信息译到译文中。
1、尽管在对名字进行音译的时候会做些调整。但应该谨记保留专有名词的民族性。但是如何保留专有名词的民族性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
(1)避免音译中看起来是译文的姓名。
在音译专有名词的时候,一些译者为了姓名更有可读性,喜欢使用看起来是译名的专有名词。但是这样会阻碍文化交流,给读者一个错误的印象原文与译名在取名的方式上是相同的。例如“Franklin”应该音译为弗兰克林而不范克廉,而“Stubbs”应该译为斯塔布斯,而不是司徒拔。
(2)音译中保持姓名的在原文中的排列顺序。
中国人的名是在姓之后的,然而西方人会恰好相反。因此,在音译中要按西方人的习惯,保留外国人名的味道。例如,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EugenieGrander译成《欧也妮·葛朗台》,而不是翻成《葛朗台·欧也妮》。如果原文中有中间名,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例如一位叫“MarxErnestLuduigPlanck”应该译为马克思·卡尔·埃纳斯特·路德格·普郎克。
(3)译名应尽可能从姓名使用者的母语译出,遵从“名从主籍”的原则。
如本文上面举例“Charles”,“Heinrish,John”等例子。对于已经英语化了的姓名,如果英语读音与原来语言的读音有较大差别。应该分别列出两种语言的译名来。例如一个姓“Weiss”的人,如果是德国人应该译作“怀斯”,如果是美国人则应该为“韦斯”。西班牙人是把现在的英国王储称为“Carlo”(卡洛斯)的,但我们显然应该按英语译为“查尔斯王子”:反过来,英国人把现在的西班牙国王叫做“JohnCharles”,我们则应按西班牙语(JuanCarlos)译成“胡安·卡洛斯”。[8](P45)
(4)未做任何改动的直接借用一些原著语的人名。
此种做法,是保留姓名民族性的最佳办法,可以运用到翻译一些欧洲语言中。由于会削弱译文的纯正以及困扰那些对原著语一无所知的读者。因此,这种做法经常遭到批评。这种借用原著语的姓名的方法,现在只运用于科学上的翻译以及人名中含有缩写当中。例如“GeorgeDKerr”译成乔治·D·克尔
2、避免交流错误的文化信息。
在翻译姓名时经常也会发现误译,此种做法将导致交流错误的文化信息。因此译者须避免交流错误的文化信息。以下几种情况将会导致错误文化信息的交流。
(1)原著语不正确的发音。
在音译人名只有外延义时,主要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原著语的音位。音位越近越多的文化信息传递到译文中。不过许多音译的人名都是根据不正确的原著语的发音。因此,减少了传递到译名中的文化信息。例如,一位著名的英国女作家“CharlotteBronte”,音译为“夏绿蒂·勃朗特”。根据正确发音,须音译为“夏绿特·勃朗蒂”。另一个很好的误译例子是美国前任总统“Reagan”,在汉语中译为“里根”,根据正确的发音,须音译为“雷根”。因为这个错误,里根总统的财政部长的名字本应该音译为里根。为了区别这两个政治家,只得译为里甘。
(2)音译在英语环境中的日本语人名,韩语人名,越南人名为中文。
如果在英语中第三种语言是日语,朝语,越语或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语言。因为这些语言原先可能有中文特征,因此要特别注意。总之,要做到避免传递错误的文化信息,译者对原语人名的发音要准确,而且在汉译专名时,不应对源自地名的民族名称进行音译,也不应对英语文章中出现的日语,朝语,和越语的专名进行音译。
3、传递仅有外延义的原著语人名的文化背景,传递的文化背景主要包括:
⑴人名的性别之分。
英语人名跟我们的名字一样在用字上都表示出性别,我们在音译英语人名时,要注意用相应的汉字进行性别显现。[9](P86,P87,P88,P91)
男性名称女性名称
Andrew—安德鲁Katharine—凯瑟林
Jackson—杰克逊Helen—海伦
Mark—马克Susan—苏姗
Paul—保罗Marie—马丽
⑵父子同名现象。
英语民族儿子与父亲或祖父同赋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区别,英国人在父亲的姓名后加theElder(年长的),在儿子姓名后加theYounger(年轻的),如GeorgeColman,theElder(父),GeorgeColman,theYounger(子),美国人则是在姓名之后加Senior(常略作Sr.)在儿子的姓名后加Junior(常略作Jr.),如MartinLutherKing,Sr.(父);MartinLutherKing,Jr.(子),如果子孙三代同名,就在姓名后分别加上Ⅰ,Ⅱ,Ⅲ。如HenryFordⅠ(祖),HenryFordⅡ(父),HenryFordⅢ(孙)。[10](P91)
⑶西方人使用的汉名。
一些西方人为自己取中文名字。他们的中文名必须翻译成汉语,但是他们的母语名也必须翻译成汉语。用中括号标住。这样读者才能了解其文化背景。直接音译他们母语姓名将导致误解。例如,JosephNeedham一位著名的英国学者在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历史时,为自己取中文名。翻译成中文他的名字译为李约瑟。(JosephNeedham)或李约瑟(约瑟夫·尼达姆),而非约瑟夫·尼达姆或约瑟夫·李约瑟。
⑷含有地名的人名。
人名中含有地名的命名方式一般是:姓名+介词+地点;这些命名方式在英语中区别经常可以看见。例如,
原著语恰当的译名不恰当的译名
PaulofVenice威尼斯的保罗保罗·威尼斯
WilliamofOccam奥康的威廉威廉·奥康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名必须译成“某地的某某”。才能传达文化背景。[11](P95)
⑸由名和贵族构成的人名。
有时候“名+介词+另一个专有名词”的形式不属于包含地名的人名。第二部分可能是贵族家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词也必须音译成中文。例如一位叫“JacobvanMaerlant,”的荷兰诗人应音译成雅各布·范·马尔兰特。
⑹昵称
亲朋好友间常用昵称(爱称,小名)互称;以示亲切,如Cathy,Cathie,Kate,Kathy,Katy,Kit,Kitty都是Catherine的异体。
4、传递内涵义和外延义的姓名的文化信息。
人名常有字面上的意思,明确的或含蓄的,一些姓氏与名字,例如“Cook”,“Smith”,“Green”,“Smith”,“Mill”,“Long”,“fellow”,“Faith,“Constance”,“Pearl”,“Ruby”,“Ivy”,“Christian”,“Victor”等都是有明显的字面意思。其他姓名的字面意思也许不会这么明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Charles”意思是士兵或英勇。“Henry”意思是“家规”等等。[11](P95)当绝大多数的人名只有外延义。所含的字面意思或文化信息并不起到相关作用。例如,一个叫“Victor”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胜利者,当然他也不是一个失败者,用这个名字不是蓄意挖苦。在这种情况下,字面及语义上的翻译,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一种任意更改他们民族习惯的行为尽管如此,人名有时兼有内涵义与外延义。我们一般有以下几种译法:⑴音译加注⑵直译或语义翻译加注⑶音译与直译或语义翻译结合。
5、保留仅用内涵义的人名的意义和形象。
有些人名用于只有纯粹的内涵义而未涉及实际的人或地点。例如,在《新英语教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课“It’sallRubbishReally”中有一句短语“Jackofalltrades,andmasterofnone”(apersonwhoisabletododifferentkindsofwork,butnotgoodatanyofthem)此处的Jack并非指“Jack”(杰克)其人,而是泛指“杂而不精的人”。类似的还有:EveryJackhashisJill.(人皆有其偶)Jack泛指男人,Jill泛指女人。
在英语称谓中,有一些传统的姓名被引申出其他意义,这些绰号和引申义或出现自俚语,或出现自小说或戏剧等,运用非常广泛。例如,Tom,DickandHarry(peopleatrandom)相当于汉语的“张三,李四,王五”之说,泛指普通人。如,WedonotwantanyTom,DickandHarryusingtheclubbar.(我们不能让随便什么人都用俱乐部的酒吧。)[12](P44)
(二)有效地传递人名的文化信息。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尽可能传递多的文化信息,同时也要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为了能做到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名翻译的不一致。
我们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要准音,防方音。要准音就是要用准确的音,既所译的音既符合人名所在国的发音标准,又要符合我国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这样才能准确,确保不同的翻译工作者翻译同一人名时做到“殊途同归”,而不至于同一人名出现五花八门的译名。[13](P82)人名翻译的不一致会阻碍文化交流的有效性。保留约定俗成的音译名,以免造成混乱。
2、约定俗成译法的,就不应另译新名。
例如把英国著名诗人蒲伯(Alexandexpope.1688—1744)译为“坡”,这就与通常译为“坡”的“poe”,例如美国著名诗人爱伦坡(EdgarAllanpoe,18—1849)相混。把纳粹德国著名人物戈林(HermannGoring)译为“格宾”,戈培尔(JosephGoebbels)译为“格贝尔斯”,里宾特洛甫(GertrudvonRibbentrop)译为“里本特罗普”我认为,凡有约定俗成译法的,应该一律从“俗”,即令原来的译法不大合适,也不必更改,例如“John”译为“约翰”,“Johnson”译为“约翰逊”。
3、注意选用通用汉字,避生僻字,忌联想字。
音译要采用译音所规定的汉字不要用那些生僻字和容易引起联想的字,Rudolph鲁道夫不译为蓼帱稃,联合国前驻华代表Kulessa可译为“孔雷飒”,不能译成“裤里塞”,忌联想词,也包括不同贬义词。如Kenndy肯尼迪,不译啃泥地。[14](P82)姓名并不是简单的符号,人们在对待自己姓名的问题上会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做法,它反映了人们意识形态深层的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可看到人们思想观念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同文化中所载信息不同,如何处理跨文化交流中的姓名问题上,对姓名有个统一的理解和一致的选择标准,将十分有利于跨文化交流。对待别人应该强调名从主人,对待自己应以入乡随俗为首要的原则。
参考文献
⑴任海棠.冯宁霞.王荣花.汉英社交称谓对比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1月,第34卷第1期。
⑵戴问天.人名如何翻译百科知识,2003年8月。
⑶牛道生.英语国家姓名内涵和历史渊源初探.山西师大学报,第23卷第1期,1996年1月P82P83。
⑷穆怀旗.英美姓名趣谈.大学英语,2002年10月。
⑸洪文翰.关于英美姓名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⑹潘炳信.姓名的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9卷,1998年。
⑺杨金豹.英汉姓名的异同及其所与蕴涵的文化底蕴.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6月。
⑻同上⑵
⑼郑声滔.翻译与文化交流.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⑽许红花.英汉姓名的社会心理差异.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12月,第35卷,第4期。
⑾同上⑼
⑿韩青.姓名的指代含义.大学英语,2001年9月
⒀黄碧蓉.英汉姓名的文化底蕴及其翻译.安徽工业大学,第21卷,2004年7月,第4期
⒁同上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