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新生英语衔接性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新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探讨衔接性学习的理论,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寻求中学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差异。推进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衔接,帮助学生适应高职英语学习,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职;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国际语言。在贸易,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趋势。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各个岗位对于求职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对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明显感觉自己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欠缺,远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高职学生一般已经经过了六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英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技能,以及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为他们进入高职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进入高职以后,语言学习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却不是很令人满意。语言的学习本是一个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和大学的英语学习本应该是整体中的两个阶段。教师忽视语言的整体教学,经常把它们看作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造成高中与高职两个阶段的学习往往缺乏连贯性,这两个阶段被人为孤立开来,这必然妨碍了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平稳过渡,会降低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发现针对高中和大学各自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和教学评价等的研究比较多,然而如何加强高中和大学英语衔接性教学的研究却比较匮乏。因此寻求英语教学缺乏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原因,找出全面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螺旋上升,阶梯式跃进的途径,实现高中和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自然过渡,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衔接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语言整体教学法是一套最基本的语言习得理论。它主要从社会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两个维度来研究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语言不应是独立的分割开来的。学习者如果把语言只是看作简单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孤立的学习要素,语言就只是一系列的文字符号,失去了其使用的意义,这种分割会丧失了语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语言学习应该充分意识到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策,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自然的,真实的语言情境,通过完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各项任务来提高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情境的设置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提供了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活动从整体的实践到部分的建构来展开,语言的习得是从整体到部分实现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习得语言,还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合作关系。如果把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和语言整体教学法做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教学法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知识由部分积累到整体习得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技能的习得以及习惯的养成。语言整体教学法则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独立地进行技能训练和习惯培养,最终实现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有效交流。
1.1衔接性学习的理论背景皮亚杰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由学习者内在的已有知识结构巨决定的,知识的习得并不是对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的简单多次重复,而机械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显然不适应于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高级阶段的学习还应该包括一个刺激被个体化接受,储存于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是S—(AT)—R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化(A)于认识结构(T)中,才对刺激作出反应(R)的过程。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样受到认知结构的支配。而这种个体化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接受刺激后对其进行分析,检测,评价和理解的过程。这种对于知识的个体化加工过程是建构于理解基础上的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奥斯贝尔的研究则强调了理解语言知识技能中的内在规律的重要性。学习者借助于有意义的操练和交际活动来内化语言知识技能,而不是简单枯燥的机械模仿记忆和学习,死记硬背。根据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theOutputHypothesis),语言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获取程序性知识即“是什么”向陈述性知识即“怎么样”的演变过程。而前者“whatisit?”会以母语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但是如果能够把它转换成为“howisit”这类陈述性知识,学生就实现了从获取知识到获取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学习者也就完成了对于信息从“knowingwhat”到“knowinghow”的加工处理过程,这种转换有助于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从属引导的地位。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去发现规律,规则和原理。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创造性活动语言规则的实践机会。语言是一个有规则的体系,因此语言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对语言符号的简单记忆,而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创造性使用的过程。英语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理解、掌握语言规律。掌握语言规律就包括发现规律和创造新的规律。学生在发现和创造语言中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学习所经历的由认知know到理解掌握understand,master和最终使用apply的过程。教师需要敏锐的意识到在不同学习阶段种各项教学要素的异同,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情境,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创造和内化知识。
1.2国内外衔接性学习研究状况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等国家的教育质量调查表明,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究其原因之一是:高中、大学教学不衔接,忽视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训练。高职新生进入大学阶段以后需要完成两个学习阶段的转换,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AndrewDCohen同时指出,学习者学习成功与否与他们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各项学习策略,合理的安排新阶段的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不佳。学生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差异,主动调整和改进原来的语言学习策略,高职英语学习对大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针对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不同特点,教师如何使学生顺利完成接轨是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对学生指导,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大学英语需付出比中学更大的努力,大学里词汇量猛增,新的习惯表达法不断出现。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高中时由于教师督促而保持较好但到了大学,学习环境变得宽松。大学生英语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自身对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是高中的基础。大学重复高中教学内容。适当的重复相当于复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提高。大学英语课的特点是教师少讲、精讲、许多课本内容和课外知识需要自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合作,举办英语角。让学生用英语合作表演节目等办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2高职新生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较好的了解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状况,我们曾经对本院2016级工商管理系的部分新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即2016年12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有“是否认为自己能够适应让大学的英语学习?”,“大学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是什么环节?”,“大学英语和高职英语学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以及“对于英语学习现状是否满意?”。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和高中英语学习存在巨大差别,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上。78%学生认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还是不太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只有不到10%的学生表示满意,半数以上学生对学习现状不满意。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于口语表达和阅读,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欠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缺乏类似于高中教学的自然导入,较多采用问答式传统教授法,语言知识讲解过快,系统化训练比较少。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化普及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中职技校生,还有单考单招生源,所以入学以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本身就存在巨大差异。譬如中职生在前一个阶段英语学习中,基本上没有经过语法词汇等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英语基础差。如果高职院校又没有采取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就更加不尽人意了。由于高职和高中两个阶段学习存在的现实差异,基础和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有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后,由于专业学习任务重,自身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对于毕业以后英语的用途认识存在误区,对于英语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少,学习成绩下滑较快,教学效果也欠佳。
3启示与对策
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是始终是一个不可以分割的整体。语言学家富兰克林说过:“…tellmeandIforget,teachmeandIremember,involvemeandIlearn…”。语言学家Little认为学习是学生自觉地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整合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阶段性和衔接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英语学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构建和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已经成为向各级学校的重点工作,教师可以总结传统教学法的优点,将这些好的做法融入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去,探索基于网络英语学习,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适合高职新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的利用慕课和微课等形式,开展多元有效的学习和实践,实现高职英语学习的自然衔接过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1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胡海 吕益萍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