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贫困地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贫困地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贫困地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探索破解贫困地区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难题,做好各阶段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提高贫困地区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贫困地区;初高中英语;衔接

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科目教育发展水平受经济欠发达和地理位置较偏的影响较大,各个学段在衔接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合理做好英语教学各阶段的自然过渡,有效衔接,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是贫困地区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所面临重要课题。

一、教师配备

1.教师专业不对口问题比较突出

偏远农村中小学自然条件艰苦,师资严重不足,英语课由相对年轻的非英语专业教师任课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单纯地教授课本内容,常常会忽视语音、语感、语言故事、文化风俗等环节内容的渗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和激发。

2.教师结构断层现象明显

城区学校,教学环境相对较好一些,近年来受编制、学历文凭、高校毕业新生招聘考试等因素的限制,年轻教师占比较小,教师年龄结构断层,老—中—青年教师缺乏有机的衔接。学校缺少新鲜血液,教学气氛不够活跃,校本教研知识衔接体系没有良好的接力效应。

3.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教师一般由偏远山区向城郊流动,城郊向城区流动,城郊学校是教师进城的跳板。教师流动性大,严重影响学校良好的英语教学稳定教学秩序。尤其是英语教师的频繁更换,学生就得不断去适应新老师,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连贯性。

二、生源问题

1.城乡学生学习习惯差异很大

(1)学科方面。城乡学校招生对象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差距较大。调查发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惧怕英语,甚至放弃英语现象时有发生。城区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好,习惯养成早,学习效果也相对好一些。(2)课堂教学上。课堂上教师举个生活鲜例,时事新闻,城里学生马上能引起共鸣,学习兴趣激发较快;乡里学生见闻不广,胆子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2.信息获得量上

随着近几年国家信息化进程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现代化设备利用课堂教学率低,大多成为摆设。

三、改善策略和建议

(一)稳固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多关心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创造条件解决好年轻教师的成家问题,住房问题,让年轻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形成一支稳固而有生机的农村教师队伍。组织农村中老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技能,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二)根据年级特点施教,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

小学段主要从正确发音开始,以听说为主;初一学生要过渡小学基础入门,加强语音、书写、口语表达等内容的训练。高一英语新生升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就要注重有计划地过渡,教师要紧抓基础知识、学习习惯、潜能开发等方面,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有效策略,优化英语学习习惯

1.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留适量传统作业,设计其他类型作业,激发学生兴趣。(1)动手操作性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2)调查探究性作业,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培育探究精神。(3)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情况,调整分层,设计不同的作业。多样化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激励进步的学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2.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学生学习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要多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的实践;要多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正确地疏导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3.提高教学设施利用质量

教师要深入钻研多媒体、微课等相关电子教学设备的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屏幕真正走进教室,进入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高效课堂。

4.组建英语兴趣小组或英语角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英语兴趣小组或者英语角,将学生组织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2017年修改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3]李芳蕾,余博文,张陈刚,白海霞,王林环.陕西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J].英语教师,2016,(0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李佩洁 刘天莉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教师进修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