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原型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和使用的普遍性,存在句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争相研究的热点。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1],对存在句的概念和其范畴内不同句式之间的语义拓展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揭示了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规律,明晰了英语存在句范畴内各个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拓展了存在句研究的方式,以期为英语存在句的习得和使用提供参考。
一、存在句的概念及研究过程
存在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存在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中。因其复杂、独特的句法特点及其在不同语言中不同的表征形式,存在句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被视为重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同样被视为重点研究对象。存在句涉及存在物、存在状态和存在地点这三个概念成分,即存在句是一类表示某人或某物存在、出现或消失在某处的句型。然而,对于存在句的定义,学界未有定论,语言学家主要从语义或语法的角度界定出存在句的概念。Quirk等从语义上对英语存在句进行了定义,认为在语义上能表达事物、概念等存在的结构都可被看成存在句。例如,Abookisonthedesk./Thedeskhasabookonit./Onthedeskisabook.Halliday和Lakoff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认为存在句是一类由非重读的there和be的某种形式或表示非及物意义的动词[2](比如,exist、remain、stand、lie、appear、come、occur等)一起构成的句子结构,这也就是存在句的语法义。如:Notlongafterthis,thereoccursarevolutionintheacademiccircles.由于存在句的语法义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本文将采纳语法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析。英语存在句是英语语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句式,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不仅从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还从功能语言学等方面对此进行过积极探讨。描写语言学从英语存在句的特点、功能、分类、句式转换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基础描述和归纳,但仅解决了存在句“是什么”的问题,并没有分析其后的深层理据,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生成语言学家用TI分析法(there-insertionanalysis)探讨英语存在句的结构生成,他们认为存在句是通过there插入规则和移位规则生成的,应主要关注的是存在句的移位、主语与动词保持数的一致等问题,这种脱离语义只注重形式的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功能语言学着重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语篇功能等,认为there位于句首只是引出话题,信息的重点位于句末,并从篇章信息的角度发现存在句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这种研究并未深入人的感知、经验基础等概念认知层面,因此不能深入阐释语言信息分布不同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不同语言学派研究的不足,随着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派的兴起,认知语言学家尝试从认知角度对存在句进行描写和解释。因此,认知语言学以人类自身的经验以及认知为基础,探究了隐藏于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认知方式。
二、原型范畴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借助语言来指称和分类身边的事物。例如,人们会用“猫”这个词来指称不同品种或者是不同颜色的猫,会把豆绿、橄榄绿、苹果绿等几种完全不同的颜色都描述为“绿”。这是因为,在对它们进行分类时,人们强调的是其共性,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语言学家一般用“范畴化”(categorization)来指称分类这一认知活动。Labov(1973:342)认为,语言学研究就是关于范畴的研究,它研究语言怎样通过将外在世界范畴化为离散的单元以及单元集合,来将意义转化为声音[3]。由此体现出范畴化对于语言研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传统范畴观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指出,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其所有特性均为二元的(binary),各范畴有自己界定清晰的边线,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蓝纯,2007:42)。尽管亚氏的范畴观对之后的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4],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在用传统的范畴观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时,有时会出现难以分清某个范畴的必然条件和偶然条件的情况。并非范畴的所有特性都是二元的,各个范畴之间的界限有时也不是完全清晰的。针对这些问题,语言学家们不断思考、寻找区别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范畴观。原型范畴理论是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逐步衍变而来。认知心理学家Rosch在总结前人经验并做了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原型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不是由其成员共同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界定的,而是由集合了范畴成员最多特征的原型和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相似性的其他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即范畴的三大构件:原型、其他成员及边界(郑银芳,2007)[2]。原型与范畴内其他成员相比更典型、更核心,也更具有代表性,且具有更多的家族相似性。而其他该范畴的成员因为相似性和所具属性的不同分别构成该范畴的边缘成员、最边缘成员等。总的来说,原型范畴具有以下特点:范畴成员的原型性、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和开放性以及范畴结构的向心性(郑银芳,2007)[2]。第一,范畴的原型性是指原型处于范畴的核心位置,具有范畴最大的理想值,是确定其他范畴成员身份和地位的依据和基准,指的是范畴内具有最多信息量、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典型成员。第二,范畴的向心性与原型性特征密切相连。范畴的核心是原型,根据家族相似性的不同,从原型逐步扩展成同一范畴的各个成员[2]。同一范畴内的不同成员,不管是边缘成员还是最边缘成员,从原型中心到原型边界都与该范畴连续链上较靠近中心的成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表达为:AB—BC—CD—DE,这也就是笔者所说的范畴的向心性(郑银芳,2007)[2]。第三,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和开放性是相辅相成的。相邻的两个范畴虽然存在边界,但这一边界是模糊的,具有一定弹性。也就是说,相邻两个范畴之间的界线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一个事物有可能完全属于某个范畴,而另一个事物可能部分属于一个范畴,部分属于另一个范畴,两个不同的范畴间具有一定的交界。因为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范畴内的成员数量也在不断变化,可多可少,这就是范畴的开放性。
三、英语存在句的原型分析
原型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明晰了范畴的三大构件:原型、其他成员及边界。每类范畴都有一个原型,范畴内分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该范畴的其他成员由于与原型相似性的不同,依次构成了范畴的核心、边缘乃至最边缘成员。越边缘化的成员与原型的家族相似性就越少[2]。因此,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来深入分析英语存在句的语义扩展和各句式之间的联系是可行的。英语存在句的基本形式是:Therebe+NP(名词短语)+(LocativeExpression)(地点短语)。笔者就以下列句子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探讨英语存在句范畴内各句式的语义拓展过程。例如:(1)a.Thereisapictureonthewall. b.Thereweremanysuchincidentstenyearsago. c.Thereisstillhopeinmymind.(2)a.Thereexistmanyresourcesontheplanet. b.Theresprangupabreezeaswewerereturning. c.Thereroseinhisimaginationvisionsofawordempire.(3)a.Downpouredtheheavyrain. b.Thencamethechairman.通过观察以上例句可以发现,句与句之间看似意义不同,但却具有明显的家族相似性。这几个句子构成了一个英语存在句的范畴。这个范畴的原型是:Therebe+NP(名词短语)+(LocativeExpression)(地点短语)。第一,(1)a就是这几个句子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原型句。表示某一具体物体(apicture)存在于某一具体空间位置(onthewall)。依据原型范畴理论,(1)a属于英语存在句范畴中的核心,而范畴内的其他成员就是在参照此原型句的基础上认定的[2]。(1)a到(1)b经历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拓展机制。具体的存在物(apicture)变成了无形的抽象事件(manysuchincidents);具体的空间概念(onthewall)也通过隐喻拓展到抽象的时间概念(tenyearsago)。地点状语由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时间域,语义为某个时间发生了某事。(1)b到(1)c再一次经历了隐喻拓展。从抽象的时间概念进一步拓展为情感概念,存在物从事件变成更为抽象的情感(hope),语义为某人心中有某种情感。从(1)a到(1)c借助了隐喻的拓展机制,从具体的地点域投射到抽象的时间域,再投射到更为抽象的情感域,从中可以看出隐喻在词义扩展方面的强大作用。(1)b和(1)c都属于存在句的范畴,虽然它们并不具备英语存在句式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但是与(1)a一样,它们都使用了“there+be”的句法结构,同时传递着“存在”的语义内涵。因此,这两个句子同样可以被认定为存在句,且(1)b和(1)c的地位在该范畴中仅次于原型。第二,分析(2)中的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表面看来已经脱离了存在句的原型,因为它们的谓语都没有用be动词,而是用exist、sprangup和rose这些实意动词所代替,且句子的语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这几个句子并不符合典型存在句式“there+be”的句法结构,但从语义上看,它们仍然具备典型存在句式的语义特征。从句义来看,(2)a表示“这个星球上有很多资源”,这是存在句的核心语义,即“某处所内存在某物”。而(2)b意为“我们返回时微风乍起”,这是在表达某一时间内发生了某事,虽然已经和存在句的核心语义有所偏差,但也是通过隐喻机制从地点域映射到了时间域,在存在句的范畴中属于边缘成员。而(2)c表示的是“某人心中存在某种情感”,再一次从时间域映射到了更抽象的情感域。(2)c无论是其句法结构还是其语义特征都已经与存在句的原型存在较大差异,应当被认定为最边缘化的成员了。第三,(3)a和(3)b两个句子与(2)中的三个句子相比,因为不存在引导词there,好似更加脱离了存在句的原型。但实际上,这只是引导词发生了变化:由不具有词汇意义的存在标记there变成了down、off、up等这些表方位的副词以及then、next等表时间顺序的副词。存在句的there最初也是表示方位和空间位置的,之后由于语法化的单向性,there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为单纯的语法标记,在表示空间、方位的概念时只能借助一些方位或空间副词来表示。从(3)a到(3)b也是经历了隐喻的跨域映射,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另外,与存在句的原型相比,(3)中的句子不仅发生了结构变化,语义上亦是如此。它们都不再表示某地有某物,而是表示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出现。综上所述,(3)中各句既可以被看成是存在句,也可以被看作倒装句,两个范畴有一定的重合之处,难以界定清楚。如果从广义上来讲,它们可被认为是存在句最边缘的成员,范畴隶属度极低,这也是原型范畴理论边界模糊性魅力的一种体现。这样,在隐喻的参与和作用下,“Therebe”句型的范畴从最典型的成员(如(1)a)到隶属度稍低的成员(如(1)b和(1)c),再到其边缘成员(如(2)各句),再到更边缘的成员(如(3)各句),构成了存在句范畴。总的来说,各个句子都具有原型范畴的诸多特点,参照范畴的理想值从核心到边缘再到更边缘,且存在句范畴内的句子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四、结语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解析了英语存在句范畴内的不同句式以及它们的语义拓展机制,使英语存在句同一范畴内各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更清晰明了,同时也可看出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在语义扩展方面的强大作用。英语存在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也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用原型范畴理论来研究英语存在句,不仅拓宽了存在句研究的方法,也有利于二语习得者对于该句式的掌握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秀杰.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汉语存现句[J].青春岁月,2013(5):157.
[2]郑银芳.英语存在句的原型化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
[3]徐小鹏.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看委婉语的实质[J].群文天地,2011(23):127-131.
[4]许浩,唐雪凝.传统语言学视野下的成语观——从经典理论看成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2):19-20.
作者:李芸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