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舞蹈创新意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艺术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舞蹈艺术亦是如此。
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中国舞蹈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及历代保存、遗留下来的宫廷舞、民间戏曲,为中国舞蹈文化积累了无穷的宝藏,挖掘并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开发、研究。所谓传统是时间概念,它针对“过去、现在、未来”。传统即是创新,创新就是传统。就当代而言,过去的舞蹈文化是传统,但在当时是创新的典范。创新是对于当代文化艺术在保留传统文化色彩的精髓上,根据时代精神和现代人审美心理自觉或无意识的创新,以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
一、编导的思维创新
1.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从日常生活当中观察生活并逐步积累,来自社会生活各阶层的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理解熟悉,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性的人生、事件作为“艺术材料”,同时创作者主体意识的介入十分重要,因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切入,使创作过程赋予新形象的审美认识,使思维具有了独创性。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贾作光老师提出:“要有一双舞蹈的眼睛,它必须全身心投入生活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内心感情活动,将人物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在第八届“桃李杯”大赛中,《进城》是在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原型人物:一群进城务工人员。它表现当代民工们在大城市生存、生活的状态。从开始蜂蛹般涌入大城市的好奇、新鲜到遭受白眼后的痛苦失望和面对挫败的无奈,直至鼓起勇气拍掉的尘土、擦干血汗,迎接新的曙光。让人真切感受在你我身旁,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艰辛,在对弱势群体深表同情之时,也为大多数人通过努力与奋斗最终得到社会认同而欣慰。这一作品创新的源头来源于生活真实原形,是创作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生活,捕捉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群,因此,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2.创新思维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同时代,不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很难被大众接受,失去存在价值。中国的民族在民间舞蹈专业领域和业余文化生活中广为流传,其根本原因是顺应人民对舞蹈的审美追求。具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双重属性。对于从事民间舞文化专业工作者,经历了民间文化艺人和专业人事提炼升华,在音乐节奏、动作元素组合变化上与时展同步,敢于在精神风貌上突破、创新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强调了其特有的“风俗性、自娱性”等特征,又反映了当代各民族间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紧扣文化“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文艺作品反映时代旋律”的文艺方针。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经常可见大街、广场、空地中充满活力的老太太扭起秧歌、打起腰鼓、舞动扇花,她们脸上的笑容和肢体动作中散发出的“春春活力”为城市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企事业文化和群众文化、少儿艺术培训中,民间舞也相当活跃。舞蹈已深得广大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它的大众化、通俗易懂,已深入人心。
二、舞蹈结构的创新
1.舞蹈结构即语言
精巧的艺术构思是通过完美的结构来体现的。舞蹈结构有一定的规律,结构是作品的骨架和内部构造,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经过作者的独特视角,巧妙铺排所作的布局和安排的。
结构有重要的层次语言,在人物感情处理方面,有层次递进变化来推动情感在结构中的体现。如悲哀的情绪表达:有点悲哀(惆怅、忧郁不乐)→很悲哀(痛苦、难过)→极端悲哀(悲痛欲绝、挣扎)→无声悲哀(无奈、抑郁)。在这种推动式的情绪变化时说明,舞蹈语言反映结构,结构即舞蹈语言。
清晰明确的结构方式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让作品有脉络清晰的逻辑关系,如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长河吟》是以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过程中的灵感为主线。作曲家朦胧、抒情、流畅的主旋律线在大脑中的闪现→国难当头作曲家忧国忧民的愤怒→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反抗精神集作曲家于一身→在斗争与反抗中燃起对新中国的希望。在这一舞蹈结构中,将人物、作品、时代背景融合一体,通过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并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处于当时背景之下的心境、情感状态,并将其化为创作源头,真实可信地让观众处于联想与想象之中。舒巧老师在《论舞剧结构》中提到结构是“创作者在作品中想说的话”。由此可见,结构是作品的核心要素。
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结构的承现方式根据作者与作品的需要各不相同。如:(1)情节式结构:多采用情节内容的叙事与戏剧舞蹈作品;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自然先后次序安排人物行为与舞蹈场景,符合社会现实自然逻辑;(3)时空交错结构:打破现实时空自然顺序,按照艺术构思逻辑进行交错衔接组合,将过去、现在、未来甚至回忆、联想梦境、幻觉交织起来。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让有限的舞蹈空间具有无限的时空贯穿感。(4)情感结构:a,单一情感,按情感美比进行舞段结构,情绪为(强—弱—强),或(弱—强—弱)三段体推高潮方式再回落。b,复合情感,多种情绪交织(喜、怒、哀、乐),根据事件背景变化安排多种复杂情绪;(5)音乐结构:交响式结构、回旋式结构、复调式结构。如复调式结构为两种情感的对比,像音乐两条平行线:一条为主旋律线,一条为副旋律线;构成双重属性(a—b—a—b),是舞蹈人物内心情感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
多种结构方式是创作者根据作品的主题内容来处理、铺排,是创作者在作品中的表达方式。“结构即内容,内容即结构”,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结构不单单是一种手法,它的独特取决于作品风格迥异、色彩缤纷的主题内容。同是塑造人物形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转第15页)(接第12页)
三、舞蹈语言的创新
一个好的舞蹈构思和舞蹈结构,是通过鲜明、生动、准确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作品内容、形象、情感,所以舞蹈语言的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语言创新的“源头”
新的语言从何来?首先汲取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戏曲、古代舞、中国舞的营养,选择、研究适用于现实作品中的新语汇。其次,要用专业眼光观察、体验、研究和了解创作对象的生活特征和性格特征,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形态节奏、动律,塑造动态捕捉,这是创造舞蹈语汇的源泉,同时学习借鉴外来舞蹈文化。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灵活变通,创作出深入人民生活中并熟练运用本民族文化特征,才能更好地区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特质,从根本上为中国舞蹈文化服务。
舞蹈语言除了学习、继承和借鉴之外,要从生活出发,回到生活中去。很多舞蹈语言是从生活动作中提炼而成的舞台形象,共性和个性是引起人类共鸣的情感特征。共性为人们所熟知的程式化的约定俗成,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物质和精神变化的产物。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创作者热爱生活、感受人民的情感变化是创作中的表现手段,会带给观众真实准确的舞台形象,挖掘生活动作是创作舞蹈语汇的手段之一。
2.语言创新的“个性”色彩
舞蹈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舞蹈用肢体动作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其主要职能是产生思想及进行创造活动。
语言创新是编制者个人风格语汇的体现,在积累大量中国文化元素材料中,如何根据创作需要和个人风格喜好进行“破坏”与“重建”是技术问题。相对聪明的创作者往往不照搬别人创作模型或以往自身的成功经验,而是打破已有经验束缚重新构建。在编导课技法中,动机发展变化、运作解构、动作的多种情绪变化还有待诸多训练,以练习学生对编创造性想象、动作材料取舍、句子的铺排方式等能力,并结合有效组织语言,使语言产生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色彩。
编创者身体动作结构和演员语言风格特色也是编排动作中个性的体现,编导自身有丰富的语言库为动作积累了使之变化、发展的空间。此外,有些演员自身表现上呈现稳定的个人风格气质——有些舞者适合于刚健有力、冲击力强的动作,有些偏向柔美、抒情流畅的肢体连接。
编创,驾驭动作能力高低是使作品的形式感让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的重要因素。
创新来源于生活,建立时代精神风貌基础之上,在创作者个人意识的参与过程中,才有了创意的新鲜,它是熟悉的陌生感,是人重新体验的精神补偿。总之,创新是标新立异:标,社会主义之新,立,中华民族之异的新舞蹈创作。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创作是要有鲜明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赋予时代特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