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美术欣赏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去年九月到十月,为参加即将举行的“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大赛”,省教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山西省第二届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评比”的工作。我们分为两组深入11个地市听取各地选送的优质课,然后集中在太原,进行汇总,最后评出报送国家教育部的优质课。但忙了很多天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竟没有理想的人选!有些教师在讲课中所出的舛错,不是一两天功夫可以纠正的。因此,我们就我省目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窘迫现状,提一些亲身感受和看法,以求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使这种局面尽快得到改善。
一
在高中开设美术课,是为有机地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一方面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但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为此,96年以来,省教委逐年加大对该项工作的力度,每年都组织高中美术大纲、教材的教师短期业务培训,并以优质课的评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其整体状况的改善,仍不能让人满意。
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专职的具有本科生学历的教师担任,而就目前统计,我省达到此项要求的教师不到15%。请看今年暑期省教委举办的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中美术教师培训班的几个统计数字:现有的360所正式高中学校,来参加培训者为179人,占应配备教师的49.72%;缺额教师为50.28%。其中,本科生18人,占所来人员总数的10.06%;大专生148人,占所来人员的82.68%;中专生13人,占所来人员的7.6%。在这些教师中,专职美术教师为158人,占88.27%;兼职教师21人,占11.73%。以上数字,反映了我省高中美术师资的一般面貌,从中可见我们离标准要求的差距。
二
我省的高中美术欣赏课达到本科或大专学历的教师,大多来自本省高等美术院校和高等美术师范院校。然而,他们能否上好这门课呢?我们从这次听课实例中,剖析这个问题,在举出以下例子的同时,首先应肯定这些教师在主观意识方面是十分努力,非常愿意把课上好的,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在开这门课。但出于很多原因,使他们出现了以下不尽人意的情况。
例1(本科),所讲课:“美术及其社会功能”。课中出现的问题有:(一)拖延上课时间。45分钟的课,竟花了65分钟。(二)课堂所设难点多,且概念混淆。请看他出示的理论概念挂图:“美术特性:1、精神性——物质性2、造型性——可视性3、静态性——空间性4、观赏性——实用性5、再现性——表现性
具象性——抽象性6、形式美感的独立性和规律性7、材料媒介的多样性和美术种类的特殊性8、作品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和赏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三)出示的绘画图例指向性不明。如在讲解上面第7个问题“材料媒介的多样性和美术种类的特殊性”时,竟不恰当地举出杜桑的《泉》,并不作细致的介绍和解释,致使学生看到图中的小便器,报以莫名其妙的窃笑。
按:(一)做为教师,一般都应该懂得,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能随意拖堂。准时下课,是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一条基本标准。然而,这位教师下课后却解释说:“讲得刹不住了,只好如此”。据说,这节课的内容原本是他的一篇论文。那么,如初始是由这节课的题目生发而来,放在课堂上讲授,内容一定要有取舍。但他非但没有这样做,还把很多生僻的理论概念,连自己也还没有弄清的理论问题,一股脑儿都抛在了课堂上。(二)那张将美术中的各种理论范畴纠缠混杂在一起的图表,有些概念如“精神性”和“物质性”、“再现性”和“表现性”、“具象性”和“抽象性”等是对应的关系;有些概念如“造型性”和“可视性”、“静态性”和“空间性”等就不是对应的关系。这种概念不清晰的图表,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还搞乱了学生的视听。(三)做为合格的教师都应懂得,在课堂上出示的每一张图例,都应有它准确的用意。而这位教师却将属于流派与美术思潮问题的图例,放在说明“材料媒介和美术种类的特殊性”的章节中加以介绍。或者说得不好听一点儿,是依着自己的喜好,任意地发挥和猎奇。这样做的结果,非但起不到正面效应,反而会将学生在其它课程里学得的知识和概念,搞得混淆不清。
例2(大专),所讲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主要问题有:(一)冒然给“美术的语言”下结论,将它们归结为:“形体、明暗、色彩、空间、质材、肌理”。(二)在讲解美术语言,例举作品加以说明的过程中,错误百出。如讲到“明暗”时,举郑板桥的《竹子》,说“中国画忽略光影,是运用‘阴阳’衬托的手法来体现明暗关系的”;在解释“色彩”时,说:“中国画用的是固有色,是不科学的,如任伯年的画,就是清淡有余,艳丽不足……”等等。(三)在例出的比较中西美术的表格中,断然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按:(一)在学习艺术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艺术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可能像推理符号语言那样有着众所公认的语法规则。美术中的每一门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即使是同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区域、甚至不同的艺术家手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传统中国画的理论范畴中,基本找不到同西方绘画理论范畴相对应的概念。(二)拿西画中常运用的语言“明暗”,与中国画中所指的“阴阳”相类比,其内涵指向并不一样。前者专指光线落在物体上时出现的影像,而中国画并不以光影对物体的影响来描绘物象,而以物象直接或间接给人的主观感受为绘画的出发点。因此,中国画中所指的“阴阳”,不仅是指所描绘事物的阴阳向背关系,也包含所描绘事物的内外表里关系,甚至还指整幅画面传达给人的美学感受。由于这位老师没有一般的美术理论基础,又没有仔细认真地研读教材和教材参考资料(教参中一再强调美术语言的复杂性),致使在出现这样严重偏差的基础上,又举出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三)在对比中西美术差异的过程中,轻易地否定一方,肯定一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以的。
例3(本科),所讲课:“中国古代花鸟画”。这节课呈现出的问题有:(一)错误地传授“花鸟画起于唐,形成于五代,发展于宋,元没有发展,创新于明清。”(二)分析李迪《枫鹰雉鸡图》:“作为一名画家想要使国家强盛,收复失地,以鹰捕鸟来体现这种愿望,他不能象岳飞横刀立马战斗在抗金第一线,但他能用手中的笔,反映出这样一种必胜的信念”。(三)把画家简历制作成文字幻灯,用教鞭指着一一地念出,使欣赏课变得索然无味。
按:(一)对中国美术史没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具体地说是对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史没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又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弄懂教材,因此把教材中所说的“形成于唐代中晚期”,理解为“起于唐”;把“至五代,花岛画迅速发展”,理解为“形成于五代”。视教材中介绍的元代画家于不顾,擅自删除,其疏漏之处显而易见。(二)分析作品要立足于实事求是,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不仅引不起学生的美感意识,还使人想起时期极左思想对人的偏激影响。(三)美术欣赏课是形象艺术的欣赏,如必须运用文字幻灯,应是课堂中纲领性的内容。画家简历大可不必制作成文字幻灯。
例4(大专),所讲课:“中国古代山水画”。讲课中的舛误有:(一)将“中国山水画”比作东方绘画语汇,将“人体”比作西方绘画语汇。(二)说“董源创造了皴法”,并对明清山水画持完全的否定态度等。
按:(一)基本理论概念混淆不清,“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样式,“人体”则是西画中的一种表现题材,二者均不属于绘画语言范畴。(二)美术史知识的功底不扎实,具体表现为轻易地给历史问题下结论。
从以上四例课看出,这些老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即:缺乏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相比来看,第1例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要好得多,但由于来自普通美术院校,欠缺教育理论的系统知识和美术基础理论概念的准确归位;第3例虽然是专修本达到本科学历了,但欠缺美术史论和教育理论的准确把握;第2、4例是美术师范大专生,他们虽然接触过美术实践和教育理论,但若想胜任这门课,仍须对以上各门理论课做认真学习,系统掌握才行。切忌在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任意生发、否定和褒贬中外美术史上出现的不同风格和流派。
三
分析以上富有代表意义的4例课,我们认为这些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并不是合理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我们试图从培养他们的学校中去寻找答案。
下面是我省高等美术学院、美术师范本科和师范专科(三年)院校的一份课程设置统计对照表,从中可以窥探出它们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实施情况:(如表)学校类别总课时数专业实践课(比率)技法理论课(比率)普高本科47873040(约63.5%)120(约2.5%)师范本科40382560(约63.4%)72(约1.8%)师范专科22431459(约65%)68(约3%)学校类别艺术史论课(比率)公共课(比率)普高本科560(约11.7%)1067(约22.1%)师范本科216(约5.3%)990(约24.8%)师范专科104(约4.6%)612(约27.3%)
多年来,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为目的,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不争事实。从以上美术高校的课程安排中可以看出,它对于将来从事高中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不够的。因为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方能符合教学的要求。另外,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各地的高等美术院校因希图招收到绘画基本功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致不惜降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课分数线。在全国的高等美术院校中,仅限于300分的入学文化课分数线,并不在少数。据今年七月份在我省召开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会议上透露,四年大学完成不了像样毕业论文的学生大有人在。试想,这些原本就没能很好完成高中学业,上了大学又不能将此缺憾弥补上的学生,如何能胜任高中美术欣赏的教学呢?
再看那些专为培养中学教员的高等美术师范院校,虽然他们在公共课中有教育理论及心理学课程的安排,但美术史论课不仅没有普通高校多,反而连他们的一半时间都不到!据了解,该校的师资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在教学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师范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误认作也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其主要误区是,他们教学的目的,没有立足在培养具备全面文化素养基础上的具有美术实践能力的师资目标上,而是步高等美术院校的路子,将培养具有高技能水准的美术专业人材放在了首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缺憾甚多就不足为怪了。当然,美术史论课教师的奇缺,也是造成他们开课不足的原因之一。
那么,美术师范专科院校(三年大专)的课程设置,弊病和疏漏就更多了。这些院校的师资,也基本是本省普通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艺术史论课更是少得可怜,竟然不及总课时数的5%。有人对其毕业生做过调查,该校毕业了10年的学生,拿不下初中全部课程的人不在少数。那么,高中的课程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我省在艰难困境中生存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反回头来看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种种偏差,应是上述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种种差误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美术教育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重实践,轻理论,其贻害可谓甚矣。试想文化素养不高,思维水平何以能高?如果我们仅止于或偏重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将来如何去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绝不应该让它继续下去了!我们建议:(一)高等美术院校应在招生中,提高文化课分数线的标准;在课程设置方方面面,加大美术理论及文史哲课程的比例;在一定的时间里,对自己的毕业生做一些社会调查,从中找寻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不断加以调整,使我们的教学面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二)各级教育部门要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使我们的高中美术教育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为祖国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