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情感教学刍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情感教学的内涵,情感教学弱化的原因,情感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以期给当前教师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和谐;实施途径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理性与情感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比在人类一切其它活动中表现得更为迫切、更为突出、更为典型。可以这样说:不可能有完全不带情感的纯理性教学,也不可能有完全不讲理性的纯情感的教学。近年来,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已在理论上实践上努力研究和探索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然而,由于情感的发生和心理机制比之认知活动更为复杂、更难把握.要为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和实践,尚需一个过程。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推波助澜,以期更多教师参与,让它在神州教坛结出硕果。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2]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统一,但从现实角度上说,情感教学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存在的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的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矫正。纵观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史,包含着较丰富、系统的情感教学思想,在孔子、孟子的教育实践活动和著述以及《学记》、《吕·氏春秋》等文献中都充分肯定了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也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做到知情统、和谐并进,即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学弱化的原因
当今中国的教育领域内,“唯理智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正在激烈地交织与碰撞。情感教学的劣势在现实中仍是回天乏力。无论是有权之士,还是有识之士,抑或是有志之士,似乎也想承认甚至接纳情感教育,摆脱教育外显的功利阴影,
但一到现实中来,情感教学就被悄然“引退”。这种“鸡肋”般的两难境地,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也有着教育者本身的原因。
1.唯理智教育思潮限制了情感教学的存在空间
受现代教育强调经济功能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支配,“唯理智教育”的地位可谓不可动摇。人文运动在与其较量中,其功绩虽可圈可点,但曲高和寡,收效甚微。“唯理智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为个人的谋生作准备。这样定位,确实很现实,似乎也很容易见效。可是它忘记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人格完善的人。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只是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生产。表现重知识的传播与继承,轻情感经验的积累与同化;重语言、逻辑、推理等能力的盗酚胩岣撸崆楦懈惺艿谋泶锖头⒄埂U庵志猿缟欣硇裕肿非蟪淌交⒌ヒ换慕萄J剑鍪尤宋木裨诮逃邢В⒅苯拥贾虑楦械娜宋囊庖逵爰壑档氖洹?
2.封建教育传统作祟
毋庸置疑,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长期以来的封闭与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于理性化和奴化的教育,严重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观念。“教鞭”、“戒尺”仍然是作为概念形态如阴魂一样飘浮于教育领域,“严师出高徒”仍是众多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借口,“教道尊严”仍使许多教师难以放下架子。虽然,我国有着并不浅薄的人文底蕴,而且,也历经新中国的几次并非完全失败的教育改革,但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在以“高效出人才”的外显价值目标的昭示下,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教育思想不但没有被涤荡殆尽,反而有滋生、蔓延之势,而且,我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东西在转型时期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扬,一些糟粕大行其道。如:少民主平等,多集权垄断;重模仿继承,轻创新躬行等等。[3]这一时期,情感教学关注是学生情感的内心世界,理所当然地应受到冷落和被搁置。
3.教育者心存芥蒂与误解
情感教学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学今天的忽视,与教育者的怠慢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对情感教学有着一知半解的教育者,往往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劳动,必须要有意志力,强调情感教学是无法达到目标的;认为情感教学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认为情感教学只适用于饮食于情感因素的人文学科,而对理科无能为力。[4]更有甚者认为对待学生,只有严厉,少施情感,这是典型的为维护教育者权威的“唯理智教育”。情感教学,对于上述教育者,只是传闻,或是修饰,他们不但对学生缺乏应有的情感,就是自身的情感,也是一片荒漠。
三、情感教学的必要性[2]
1.时代的需要
可以说,知情交融,在人类的教学活动中比在人类一切其他活动中理应获得更为突出而典型的表现。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未被确立其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这不仅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现象,使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影响现代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代,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更有效地培养一代新人,以适应这一时代节奏和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掘教学的潜能,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情感教学也就被历史地推上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舞台。
2.学生的需要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
3.课程实施的需要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
(2)四、情感教学的实施途径
如前所言,情感教学不仅秉承了传统教育中许多可取之处,而且更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放眼于青少年的未来,其现实作用不可低估。那么作为教育领域的中坚-教师,应该深层思索情感教学的内涵,从而指导自已的教学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已课堂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开情感教学的大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表。”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并且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只有受到学生尊敬、爱戴,学生才确信其教导的真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5],“爱屋及乌“,教师能以情育情,以情动人;就打开了情感教学的大门。
2.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提高教学的质量
近20年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已把教材研究作为一项崭新课题,但教材处理研究仍局限于认知范畴内,缺乏情感维度的进一步阐释。事实上无论是教材内容本身还是教材内容的接收者——学生,都是情知交融的实体。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不公需要从认知角度考虑问题,还要从情感维度上进行探索。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课本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教材,恰当地创设情景教学。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把情感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呢?首先把教材在心里变活,在情感上变活,形成自已新的情感体验。然后把自己新的情绪体验融入教材和教学当中去,在讲课的时候,随时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抓住学生的体态语言进行判断、及时对学生的点滴变化进行相应的情感应对,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情,从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情感品质,促成情意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意志是人们按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以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往往构成相互制约的心理过程,即意志控制情感,情感激励意志。教师一方面要学会以意育情,发挥意志对情感调控作用,提高情感的稳定度,譬如,学生往往学习目的明确,热情也高,但遇到考试失败,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产生消极情绪。这就要培养学生努力攻关、排除障碍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变失败为前进动力,遇挫折而信心百倍,始终朝既定目标迈进。良好的意志应具有自省、自察、自激和坚持等品质,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给予自已正确评价,锻炼努力完成任务,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学生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调控不稳定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意。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由成功的喜悦上升到进一步勤奋学习、刻苦攻关、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上来。这情感和意志的相互结合会形成良好的情意循环,提高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亦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祺.素质教育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J].人民教育,2000.5.
[4]刘伟.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0.3.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