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画特例发展艺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画特例发展艺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画特例发展艺术

内容摘要:经历了完善与辉煌、冷遇与劫难的西化霸权下的异化与错位发展,一个中国画自主发展的理路日渐清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与科学发展声浪中应运而生的中国画学院现象昭示我们: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品牌、代表中国国家形象①的中国画只有实行特例发展,中国画学院这一创举的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才会在全局意义上得以延伸。

关键词:错位发展中国画学院特例发展专业化人文通识教育

中国画在古代大体为自律发展,数千年守望着它的精神家园,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自成独特体系而辉煌璀璨。但近代以降,中国画便在西化霸权下错位发展。俞剑华指出:“……国画即吾民族最丰富之宝藏,最高尚之文化,且为世界所独具者也。国人醉心欧化蔑视国画,直视吾国如无画者久矣!”②由于醉心西化者把西方进化论史观奉为神圣教条,无视中国画本体发展规律,用西方科学主义及写实主义标准丈量中国画,导致价值判断严重失衡。

一、错位发展——“拉开距离”:百年反思的反思

20世纪最先对中国画发难的康有为认为:“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今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甚至应“以郎世宁为太祖”。③自引进西方美术学院,中国画便进入他律发展的境地。(见表1)

为推行西化,蔡元培礼聘反对中国画改造的陈师曾为首席导师,在北大成立“画法研究会”。⑤(那不过是蔡氏的一个手段)他还排挤传统派的夏震武和辜鸿铭。⑥仅此,中国画在西化霸权下的边缘化处境已可想见。继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改造”、改名(称“水墨画”“彩墨画”);⑦“批黑画”“革毛笔的命”、山水画家被迫改画人物;⑧70年代的“打倒”自不待说;80年代的“穷途末路”、90年代的“打倒中锋”“笔墨等于零”……中国画不知经历多少劫难,它仅凭特有的文化再生力顽强走下来。

无疑,我国学院美术教育究竟是培养了一些人才的,但与要求相比极不相称。为什么至少近代画坛一些举足轻重的中国画家并非出自美术学院?⑨西方学院化这鞋子对中国画究竟合不合脚?仅从中西美术教育整体特征看:(见表2)

可见大相径庭!百年中国画竟是个“倒栽葱”的错位发展。我们却一直把中国画教育的西化大旗虔诚地扛到今天。或许错位发展可能带来错位的某种枝节的“小得”,但那毕竟是以对经典文化整体发展的“大成”根本的被解构、被自毁为代价的。而由此导致的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无根性尤是后患无穷。经历了完善与辉煌、冷遇与劫难的西化霸权下的异化与错位发展,一个中国画自主发展的理路日渐清晰:(见表3)

潘天寿作为坚持中国画本体价值的大师、美术教育家,他提倡人格教育。50年代在国立艺专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中国画系,又将国画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科进行教学。建立起包括文学、书法篆刻在内的较为完备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应该说,他著名的中西绘画发展要“拉开距离”的思想,已初步体现中国画自主发展的历史要求。

二、惯例发展——浮出水面:中国画学院现象

历史要求从形成到实现却经一番历史过程。当黄宾虹、潘天寿等深谙中国画本体价值的精英们试图扭转错位发展、争取自主发展之时,惯例发展的迷雾也伴随其中。若说错位发展属文化建设的方向性问题,而惯例发展也并不仅仅是方法策略问题。实质上它们都是以科学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及文化殖民主义为文化价值根源的。诚然,惯例发展也是以西化的错位发展为前提的,但惯例发展更以造型中心主义、画种平均主义、美术教学自由主义等为表现形式并狃守画种分类学框框而阻碍对中国画的本体艺术探寻,以至于长期跳不出他律、他化、被消磨、被淹灭的泥潭。不同的是,前者还易于识别,而后者则难以觉察,包括主张者本身。因此这也是问题的要害。中国画惯例发展的具体表现显而易见:

一是中国画总体学科地位的人为下跌严重。在1999年修订的国家专业目录中,“美术学”作为“艺术学”下的二级学科(社会上,美术在“小三科”中无论“体音美”“音体美”,都是“美在最后”),到“绘画”已是三级,而中国画至多只是一门“课程”,与本相对举的“西洋画”下的油画、水彩等相邻排列,所谓“国、油、版、雕”的排列即是。建国后在哲学、文学、美学、美术史、画论、音乐、戏剧、医学等学科的中学部分都是与西学部分基本成对举之势的,中国画却在“绘画”中被下压到它应对举的“西画”(现在连“西画”一词都不提了)的下一层级(如油画、水彩、水粉)并列。

二是中国画的现实发展境遇的失控滑坡急速。即便在深谙传统价值的大师那里,无论是通过著书立说的“画语录”方式呼吁主张(如陈师曾),还是身体力行地施于办学规模调整或行于教学过程(如黄宾虹、潘天寿),都因缺乏专门深入论证的科研品格而影响着本来富有价值的预见的传播信度和效度以至于被漠视、被“悬置”,仅停留于分分合合的就事论事层面(上世纪50年代国、油、版的分合拉锯,对学生有意义,而对学科地位及“拉开距离”并无价值),湮灭在层出不穷的现代新学科、新课程之中。至今,在一些普通高校美术教育那里仍是“国画、平面构成、静物”这样排列。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以空前规模大发展、大扩招,二级学院、新兴专业如雨后春笋,美术高考热蔚成新景。2005年全国2521个新增专业,中国画又面临“汽车模特儿”“空间技术”等爆炸性的专业覆盖。在“造型”“设计”“视觉传达”“媒体”“传播”等时尚话语下,中国画在美院曾招不到学生或勉强维持,而在师范院校等为数众多的综合大学的美术教学系统,也只是一门“课程”而已。我们亲手把作为自己国家形象代表、优秀民族文化和艺术品牌的独特艺术沦落至如此境地。中西绘画发展“拉开距离”的初衷至多达到个“与时俱进”的效果。

这样,中国画的自主发展虽经几代人的抗争和努力,却迟迟没能实现主体在文化建设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没能实际地推行更妄谈开花结果。我们需要在中西错位发展和惯例发展的误区中猛醒:中国画不只需要保护,更需要发展。但在信息化社会,这种发展仅仅寄希望于一些杯水车薪的局部性努力或跳跃式的行动都是远远不够的。船高水更涨的境遇下要浮出水面、脱颖而出就必须借助学术的力量,通过科研上升到文化自觉达到意义共识,才可能实现中国画的科学发展。

力主“中国画应该姓中”的画家邵洛羊,2001年7月在一次全国美院教改研讨会上就提出:“中国画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趁部分老国画家还健在,及时采取措施,挽救中国画,是时代赋予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办一所‘中国画学院’。”

陈绶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理论家、新文人画领军人物,他尖锐地指出:“在这一百年的新兴的美术教育中,从来没有过一个中国画学院,这难道不是笑话吗?我们能否指望从外语学院里面教出一个中国文学家?既然我们承认绘画是一种语言,又怎么能从一个教授西方绘画语言的美术学院中培养出当代中国画家来?”他与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精心筹措,2002年3月1日,在桂林西郊风景秀丽的燕山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以中国画命名的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由陈绶祥任学术主持,院长:黄格胜,副院长:余永健、伍小东)。

潘公凯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颇得其父潘天寿的艺术精髓及中国画教育思想的陶养。他在2001年全院教改研讨会的八大板块办学规模中,先将中国画作为“系”设在造型学院之下,后于2005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田黎明,副院长:唐勇力、胡伟)。

两所中国画学院的相继问世,无疑成为中国画教育的里程碑(但还不是终点站)。中国画学院现象标志着中国画开始跳出惯例发展误区,但中国画自主发展的“梦想”真的“成真”仍须付出许多努力。

毋庸讳言,两所学院都从“西化”走来。但作为把中国画教育带入西方学院的中国最高美术学府,在把学院真正带入中国画教育的步伐中显得暧昧而乏魄力且不无包袱感。笔者以为,在今天只是搭建一个中国画发展的新平台并不难,可中国画教育的平台仍搭在西式的美院,这对“拉开距离”的机制的保证意义不会很大。难说他们对时代性和世界性的“包容气度”不会影响办学特色的鲜明性。而桂林中国画院的国学本体文化指向倒明确得多。

“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现代社会的文化学术价值多元,达成某种决策性共识的依据,只能是学术决策(即科学决策)。通过学术研究,经过科学论证求得共识,再付诸实施。教育史表明,教学上自由主义的大学往往难以成就大事。桂林中国画院不仅首开大学学术主持人体制之先,院长黄格胜还就中国画学院申报并主持专题的科研立项研究。

三、特例发展——根植沃土:专业化人文通识教育

中国最早的也是古代唯一的国立绘画学院性质的机构是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创立的国子监画学。这是中国画学院在古代的雏形。这里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造就了宋代院体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崇高地位。它经过仅有的六年历史,就把一个中国画良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系统留给我们总结借鉴。相对于今日西化下的美术院校中国画教育系统而言,它给我们以启示并可借以看到中国画发展的理路前景:(见表4)

中国画学院本身当然不是目的,我们不是要把它固定为中国画教育的唯一模式。而这一中国画学院现象所代表的意义和历史要求才至关重要。

按照表4“分析”栏,除第5、6、7点外,都形成鲜明的反差:(见表5)

另就表5的第8点而言,画史上特定画科成就显著之时通常是该画科单独“立名”“分科”并被不同程度地重视之时。试想,山水画及花鸟画如果仍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白描画仍作为彩绘和设色画的底样,就不会有它们后来的发展高度。万法归宗但术业有专攻。规律相通却不相同。虽然建国后重视人物画而极大提高了国画人物的造型水平,但这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对花鸟、山水不一定会适用。素描万能的造型主义基础观对于中国画起码是文化错位。整体观之,宋代画学教育系统是以完整而独特的中国文化为依托的。这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国画发展不可离弃的沃土。这也正是西化下的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薄弱之处。虽然不是一种模式、一种规定,而是一个方略、一个理路、一种状态、一种重建。而以下要点对实行专业化人文通识教育并进入特例发展至关重大:

学科地位:国家决策者虽不会都像宋徽宗那样嗜画,但人民喜闻乐见与国家文化发展所需在今天就是“圣旨”。这就必须通过国家决策并在国家专业目录中将中国画按特例提升,或为二级学科,与“美术学”并列都无不可。这样,即使在不单独办中国画学院的各高校中,其课程设置、课时量与学科地位结构也都会得到特别提高。分科分系以至成立中国画学院都不等于“拉开距离”。中国画要开通“地铁专列”,它至少应在“绘画”中与西画以两大板块形成对举之势。(见表6)

学术研究:以科研开路,结合实践,围绕中国画特色规律对中国画教学从文化特征、办学理念、教材系统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科学论证,早日形成中国画当展的完整体系成果并应用于教学。

学术主持:中国画学院设学术主持是一个重要经验,同时,院长也至关重要。应由学术理想一致、坚持中国画本体价值、中国画教育科研成果卓著的资深教授等学术精英人物担任学术主持,并坚持在教学、研究和办学方面对学院持续给予方向性学术指导。

教育目标:以人格教育为首务,全面实行特例发展的专业化人文通识教育。

学术依托:以国学文化为本。可与中国哲学、宗教、文学、京剧、中医、堪舆、武术、民族民间美术等学科置于同一办学空间,同根互证,特色发展。

挂靠大学:以往挂靠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仍难以达到中国特色文化品牌特例发展的特殊要求。应挂靠国学学术资源丰厚的文科类综合大学,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南京大学国学院等。

课程设置:组织编写精选的文化理论课时比重不少于1/3,改变重技轻文的倾向。

招生考试:不考素描色彩而代之以书法、白描、命题画、古汉语、历史、美术史等。

教学理念:从经典与创作的画稿摹写设计能力入手,扭转西方素描写生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做法。

理路的具体环节尚待进一步探讨。它期待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多方协同合作,更需要广大同仁悉心建构并付诸实行。

注释:

①见美术观察.2002.5.4—6.“观察家”栏目

②俞剑华.国画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

③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转引自许冠三.新史学.岳麓书院2003.19.引自林木.历史认知与历史真实的严重错位——20世纪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干扰与失误[J].载美术观察.2006.12.81—85.并参见中央美院编.中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46

④⑤表1左栏根据朱青生的归纳作.见朱青生、(德)史耐德.主动误取——关于中国绘画西化过程中一个史实的研究[J].载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世纪中国画[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7.80—82

⑥同④83

⑦卢辅圣、徐建融、谷文达.中国画的世纪之门[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249

⑧卢.艺术大师之路丛书.潘天寿[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9,另见.艺术.2005.7.88—92

⑨邵洛羊就说:“我国院校教学近一个世纪,培养中国画人才数以万计,但历数中国画坛成功的良材,仍多靠师徒授受,没有几个是从院校培养造就的(如上海画院的吴湖帆、贺天健、江寒汀、张大壮、唐云、程十发、刘旦宅三十岁左右已誉满春申,他们是师徒授受造就的)。”还说:“沈尹默、启功、周汝昌、黄秋园、张朋、陈子庄、黄永玉、黄胄等一大批书画家都不是美院培养的,但他们的中华文化底蕴都很厚。”见邵洛羊.中国画应该姓中[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46.徐建融也感慨:“像张大千、黄宾虹、吴湖帆、齐白石、陆俨少、谢稚柳,包括潘天寿本人,这类传统型画家,美术学院至今没有能培养出来。”同⑦153

⑩由笔者归纳

11恩物(gifts)一系列可供儿童在玩中学习的教具,共10种。德国佛里德里希·福禄贝尔1835—1850年发明。滕守尧、(美)阿瑟·艾夫兰著邢莉译.西方艺术教育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57—160

12同⑨84

13同⑧33

142004-03-15-08:47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15同⑨84.山西大学李德仁教授赞同邵的主张并助写文稿。参见⑦153

16陈绶祥.中国画教育,失误,还是错误?美术观察[J].2002.5.14

2005-12-29.光明网

18刘炜.宋画院的教育功能与院体画的发展.美术观察[J].2005/12.89

参考文献:

[1]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2]陈绶祥.国画讲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2

[3]刘源.搭建新平台,深入研究传统,推进中国画教学——潘公凯谈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想法.载艺术[J].2006.2

[4]尹吉男.教育改革与大学之道.载美术研究[J].2002.3.22—24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