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社区音乐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的一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音乐教育来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社区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社区音乐教育对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当前新型社区的全面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必须努力的推进社区音乐教育建设。
关键字:社区音乐教育作用社区音乐教育建设
一、社区音乐教育概述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含义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从大教育性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群众性教育,即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音乐教育需要,由社区广大民众参与,面对广大民众的教育。因此也必然是学校教育同校外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普通教育和各种专业职工教育的统一,是与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教育。它既着眼于社区成员美德的完善,又服务于社区成员才能的提高。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是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同志多次到社区视察并强调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社区建设中的音乐教育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配套工程之一。而推进和建设社区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的众中之重。
(二)社区音乐教育兴盛的条件
近年来,我国社区文化发展迅速,形式多样,其中社区音乐教育对于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做出来积极贡献,笔者认为分析其形成的社会条件是解析当代与当地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的一把钥匙。
首先,政策支持是社区音乐教育兴盛的外部推动力。政府以及社区主管部门应充分注重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管理职能,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坚持文艺要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要求服务的指导方针,重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建设。以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社区文艺活动,制定了一些政策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区音乐活动的进一步繁荣。
其次,群众的积极参入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城市社区居民中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参入是社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蓬勃兴盛的社区音乐活动是众多音乐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形成的一种文化与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娱乐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推崇。他们的积极参入为社区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机构的完善也为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性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儿童业余学习各种乐器(以钢琴为最),使得考级蓬勃发展,这为音乐教育走进社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小区的文化发展,如果能整合起这股力量,并以此为核心向更广大的人群辐射的话,必将显现出勃勃生机。开放性和社会化,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走进社区的可能。
二、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
“在今天,尤其在过去,音乐并不首先是一种美学上的享受,而是服务于其他社会性目的的方法。”[1]首先,社区音乐文化作为整个社区文化的子系统,它能以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这种发展是通过社区音乐文化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而推动的。其次,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文化在被赋补社会功能之后,就要通过自身千变万化的各种音响组合形式在人类社会的时空中流动,发挥出自身的多种社会作用。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社会效用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们总是依据自身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而呈现出来的。所以,音乐文化通过与社区及其居民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产生教化、审美、娱乐、医疗保健等多种社会效用,并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及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形成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教化作用
社区音乐活动本身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道德和国家政策
法规的教育作用。教育是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化的必经阶段,是改造社会风俗的一剂良方,特别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音乐教育有两项主要目的,一是音乐本身内在意义上的修养,也就是一般所指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能;二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熏陶使受教育个体具备一种公共的社会修养。笔者要强调的就是后者,即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对社会大众的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完善的最高境界。历代统治者出于统治与管理社会现实需要,都遵循和推崇孔子关于音乐社会作用的学说,强调并强化音乐在教育中的社会作俗,莫善于乐”的社会作用。故而孔子具有浓厚教育、教化色彩的音乐文化思想对中国社会有很深的影响,使中国的音乐文化带有很强的教化色彩,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惯性力量的影响下,至今不衰。许昌市城市社区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发生于其中的音乐活动必然要满足社会制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要求,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社会教化作用。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音乐的宣传教育功能,特别是音乐的宣传教育对革命与建设的促进作用。我国社会成员的整体思想文化素质不高是阻碍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利因素,充分发挥社区音乐文化的宜传教育功能,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培育“四有”新人,移风易俗,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优化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将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当代社区中,我们可以经常清晰地听到流行于城市社区里弄小巷,催人奋进的激扬旋律挂在人们嘴边,如《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许多诞生于如火如茶的革命战争时代里的革命歌曲,这些历经历史沧桑洗礼的革命歌曲仍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推动着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从城市社区音乐活动中依然传唱经久不衰革命歌曲,我们能看到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特征的音乐对社会大众所起的精神感化作用,给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烙上鲜明的意识形态教化色彩。
此外,音乐文化中储藏着可贵的知识信息,健康、美好的情感,以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比如深受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音乐中就有很多是以历史故事、人伦道德作为其剧情内容,对于自然、历史、社会的正确认识,对于美好、公正社会的眷爱与追求,对于丑恶、堕落人物的嘲笑和惩罚,使城市广大居民受到了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社会伦理的熏陶,起到一种对不良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也就是音乐的教化作用,即运用富于各种感情色彩的乐调,使人的心理世界获得某种快感和诊释(宗教音乐大多也具有这种净化作用),政治性和伦理性较强的音乐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的社会情感,从而发挥出音乐的教化作用。
(二)社区音乐教育的休闲娱乐作用
在社区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一种高品位、可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音乐起源本身就有一定人类情感自娱要素的诱因。在幸福安康的和平社会环境里,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区域,其本身与生俱来地就有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获得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活跃于社区中的音乐活动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地成为城乡社区群众比较喜爱的一种高品位的娱乐休息方式。
音乐的重要社会作用之一就是使人感到愉悦,即音乐通过自身音响运动引起社会个体的感性与理性思维活动,调动主体积极能动的社会情绪。特别是在人类基础性的结构组织—社区中,这种娱乐休闲作用更是极为突出。这些社区音乐教育活动,首先是为了娱乐休息,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娱乐享受,人类通过轻松快乐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力和活力,这是音乐区别于政治、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当代社区通过举办音乐文化节、专场音乐会、组织音乐社团(合唱队、戏迷社与艺术团等组织形式)的日常性演练、音乐舞会、音乐比赛等不胜枚举的社会音乐活动,使城市社区居民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放松。
(三)社区音乐教育的经济作用
个别音乐社团在进行文艺演出活动时,受惠单位按照市场交换的经济规则给予一定的货币报偿,从而使社区音乐文化在社会运行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经济作用。
音乐商品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是与消费性社会同步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娱乐的劳动产品,而今天音乐生产的商品性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占据了音乐产品社会消费的主要部分。社区音乐文化生产具有非商品性的特征,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文化的经济作用与非经济作用是相对的。一般认为,音乐生产及其活动的经济效益,是指那些能够获得货币收入的音乐文化行为,即音乐生产纳入经济运行轨道并利用价值规律而产生货币收入。在事实上,作为非商品性音乐文化生产得以存在的条件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直接或隐性的财政支持,而且其本身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间接展开,是社会管理机构使用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形式进行的一种隐性经济运行,政府各种形式的财政拨款自觉地履行着社会经济责任。因为公益性的文化场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有艺术团体、电台、电视台等社会文化单位的运行都有大量的政府财政投入,在整个社会生产中,专业文艺团体、电台、电视台等社会文化单位进行了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消耗了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需要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回报,以保证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正常运行。
活跃于城市社区里的一些音乐社团组织在为一些局委、街道办事处、乡镇等政府机构进行政策、法规宣传表演时,这些机构一般会酌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助,但大多数自发性音乐社团的存在完全不是以获取经济报酬为根本目的,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普遍现象,据一些社团负责人介绍,相当多的情况是为政府部门做义务宣传演出,这些单位会安排工作餐或给予误餐费作为相应的后勤保障,这完全是一种不含盈利目的的音乐文化生产,是以音乐的教育宣传、娱此外,参与城市社区音乐活动的主体普遍都是中老年人群,他们通过日常性的音乐活动,一方面,放声高歌,直抒胸臆,换来了好心情;另一方面,随乐尽情舞动,全身放松运动,迎来了好身体。据笔者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经常性参与社区音乐活动的人员普遍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远远好于未参与以前。据笔者长期的社会调查中认真观察过这些音乐活动者,发现他们的健康状况确实不错。城市社区老龄居民的心情与身体一块好起来,自然老年常见病也就少了,使医疗费用大大减少,不仅减轻了国家医疗保险的财政支出与个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间接地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社区音乐教育对社区居民的精神凝聚作用
音乐在一切时代都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互动方式和亲密的人类交际手段,音乐通过主体的唱奏表演和欣赏过程,有助于形成相近的社会精神风尚,从而达到人际关系间的一种和谐。当代城市社区里频繁的音乐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种加强社会互动的便捷途径,对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团结稳定都起到了凝聚作用。
音乐教育对社会风气、对人的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作为人类抒发情感的最高表现形式,这种情感的本质是来源于人与社会直接或曲折的联系,是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社会情感和社会心态直接的感性显现。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音乐,社区音乐教育确实是增进社区成员团结、维护社区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有效精神凝聚力量。“音乐对人们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当人们作为音乐活动的参加者而不仅仅作为听众时,这种作用则表现得更为强烈,这是任何其它艺术所难以比拟的。”[2]当代社区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群众性的音乐社会形态,它的社会存在必然要使社区居民之间通过日常性的音乐活动发生并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无论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还是旁观欣赏者。音乐的和谐及共同的旋律拨动着每个人的情感和弦,社区音乐活动的每个参与主体必须集中个人的注意力同活动群体中的他者保持一致,这就形成了某种精神凝聚力。因此,在社区音乐教育中任何一个音乐作品与某一类型的音乐活动若得不到社区内公的支持,就会失去其社会存在的环境和社会传播的通衙,不仅音乐作品本身难以再为续,而且承载音乐的文化活动也会受此影响。
正是因为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教育具有这种精神凝聚作用及教化功效,所以无论平时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时有一些较大的混乱或波动状况,它的存在和发展为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主体在思想上首先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精神防波堤。
四、努力地推进社区音乐教育建设
目前,家庭经济的走向出现新的趋向。很多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请家庭教师,参加各类艺术班和各种演出考级活动,在全社会铺开了一条壮观的业余音乐教育之路。如果这种业余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入普及,那么相信会有更多的家庭会充满这种气氛,既美化了生活、美化了社会,又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社区音乐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架起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的桥梁,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的形式、方法及师资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为了使业余音乐教育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设相应的短期培训班、讲座课。对现有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第二,在社区内做好对业余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提倡教育系统化,知识要准确,技能要规范。第三,开展灵活多样的系列活动,在各省市区举办各种规模的单项及综合性的演出比赛。第四,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家长、学生应向工作单位发贺电及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承认他们的社会价值。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需要,人们有能力对文化生活产生追求,更多的参与意识愈发强烈,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各种管弦乐器、民族乐器进入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声乐、舞蹈、学习班越来越多,合唱、歌咏、卡拉OK和各种地方戏以及和音乐有关的交谊舞、健美操、晨练中的太极拳、剑、圈、扇子等,配以音乐伴奏的活动比比皆是。为了满足这种从幼儿到老年的多层次的各种文化需求,而产生的社区音乐教育正在以它的地缘性、开放性、互补性和广泛性为特征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有效的发挥着其育人的功能。可见,推进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张立文主编.文化圆桌[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张瑞播,陈超群.中国教育哲学史·第一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