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子夜结构艺术理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
茅盾对小说的结构极为注意,不断探索实践。从«虹»的简单结构到«子夜»已将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推到基本成熟。本文综述了各评论家对«子夜»的评论,并简要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大师的成就中汲取养料,为自己撰写论文提供参考。
关键词:茅盾«子夜»结构艺术
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虹»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在创作«子夜»时,作者开始追求小说结构的宏伟布局和缜密营造,而«子夜»的成就正标志着作家艺术实践趋向成熟。«子夜»的艺术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结构。在当代读者对《子夜》的热情不如过去与当年的情况下,研究《子夜》的结构艺术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需要。
一、«子夜»的结构艺术理论
(一)网状结构
评论家认为小说避开了传统的线性单纯结构,淡化了通篇以一贯之的情节安排方式,而代以宏伟开阔、矛盾交错、波澜迭起、万象纷呈的格局。小说以吴荪甫这个人物事业发展最终失败为核心,铺设了公债竞争、工人罢工、农民暴动三条辅线,形成网状结构。
(二)陈亚平指出«子夜»在整体结构上采用的是«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它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实业而最终破产的悲剧为中心,以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的情节线索作主干,由这根主干生发多条有力的枝干:1、在农工业方面,是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阶级所经营的益中公司为基点,由此枝干生发出两条分枝:(1)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竞争,反映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的矛盾。(2)吴荪甫和朱吟秋的竞争,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2、在公债市场方面,吴荪甫为筹集工业资金,违反初衷杀向公债市场,形成吴荪甫、赵伯韬和杜竹斋又勾结又角逐的关系。3、在农村方面,便是吴荪甫和农村封建经济的联系。由此枝干生发出两条分枝:(1)吴荪甫和吴老太爷、曾沧海等的渊源关系。(2)农民暴动。4、在劳资方面,吴荪甫为了对付赵伯韬的进攻,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引起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的激化。5、在吴荪甫的家庭关系方面,以吴荪甫的社会关系串联起一条“新儒林外史”的线索。由此枝干分出若干条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支线,并且互相纽结交叉。
以上这些看似复杂纷繁的结构线索,实际上呈现出单纯性,即全书各条线索始终以吴荪甫为核心,以他的悲剧命运为焦点,由此生发开去。从这个意义是上说,«子夜»的整体结构是单纯性和复杂性的辨证统一。
(三)叶子铭等人认为«子夜»出色的艺术结构,不但来源于作者缜密的艺术构思,独特的编写“大纲”的创作方法,而且还得益于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左拉、曹雪芹等中外作家直接的艺术启示,作者是在中西文学的交汇、融合中建构成自己的史诗般的结构框架的,它宏伟而谨严,完整而洒脱,枝繁叶茂而主干分明,曲折迂回而匀称统一。在这宏伟的布局中,纵横交错着时代的风云、政坛的纠葛、工业巨头的竞争、金融市场上的火拼,还有军阀之间的故事,工农革命的风淘以及家庭中的纠纷,情场上的较量等等。如此纷纭的景观都在矛盾对立中运动着,呈现出多样统一的趋势。以“人物为骨而以故事的发展为肉”,人物和故事有机统一,是其结构的基本组织原则。在众多的人物中,则以吴荪甫为轴心,以他发展实业为故事的中心线索,行动触角伸及军政、城乡、亲朋以及金融市场,主次分明。作品主题还是从人物的复杂关系及行动过程中逐渐凸现了出来。可以说,«子夜»的结构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成就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四)叶子铭等人指出«子夜»结构的某些缺陷,诸如第四章的“游离感”,个别场景安排的“多余感”,人物设置的“理念化”等。但这并不影响结构整体的珠联璧合和有机连锁。
(五)张颂南着重从«子夜»的叙事结构与心灵结构的交融、人物设置、环境配置与心灵结构的关系等侧面探索«子夜»的心灵结构形式。
二、简单的评述及问题
1、走过«虹»这一桥梁,茅盾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他开始以无产阶级观点为指导,试图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斗争,并注视历史发展的趋向。«子夜»以吴荪甫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在封建主义压迫下及在国民党新军阀内战的破坏下,奋斗、挣扎直至最终破产的必然命运。
2、«子夜»的艺术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结构。叶子铭等人对《子夜》结构的认识是深入的,但同时也是孤立的,往往局限在结构本身。
3、张颂南没有停留在已有的现成结论,而有自己的思索,自己的视角,拓宽了《子夜》的结构研究的思路。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在结构中作家的艺术构思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子夜»的结构艺术除了以上评论家所指的《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及网状结构外,我粗浅地认为还有宏伟谨严的鸟瞰式结构艺术和虚实结合的叙事式结构艺术。
(3)《子夜》的网状结构引起了我的兴趣,研读《子夜》后,本人想用自己的看法粗浅地说一下《子夜》的网状结构。
«子夜»虽然现在读者为数不多,但作为一代大师的作品,其结构艺术是不以时代为限制的,还有其研究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98)
3.雷锐:«中国小说现代化五十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召林:«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陈亚平:«<子夜>导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6
7.潘艳林方:«解读<子夜>»京华出版社,2001
8.潭晓防:«中外文学名著»导读[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9.«中国现代作家选讲»,黄石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