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育对学科教育渗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育对学科教育渗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育对学科教育渗透

论文关键词:美育;审美;学科教育

论文摘要: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了学校美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以及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途径。

1.关于美育

美育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本文主要讲学校美育。美育,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

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方面。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美育能“以美启真”,“以美引善”。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经认识到了。然而有不少人对美育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只要对学生进

行音乐、美术教育就算是完成了美育,有的把学校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

素质,也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目的。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是一

个系统工程,它是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的传授,学生审美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操,并通过审美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主要包括艺术教育、美学基本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

识教育、艺术技巧教育、艺术精神教育,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技艺,增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提高

艺术修养。美学理论教育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美感等方面的教育,它主要从哲学的高度,培养学生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观察世界

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和优美的灵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美育,是

指教师将美学知识自觉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美的形式、美感的激励和陶冶作用,使学生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从而达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这种美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2.美育与学科教育

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的美育向广义的美育发展,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去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是不现

实的,也没有那个必要。美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不仅是美育自身发展的途径,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

育,比较容易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去。各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美育因素,各学科教师如能发掘并传播这些审美

因素,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

为目的者也。”[1]他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美育要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要寓美

育于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目标的高度统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

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美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

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讲得好的课,往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

都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学科教育都可以说是美育,美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3.美育向学科教育的渗透

学校要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美育素质,使他们自觉地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中,促进各类学科课程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为了发挥教学阵

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3.1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知识的审美因素。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

相关,他这样说道:“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光色之变化;地

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这鸣声;

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

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兴

趣。”可见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如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

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

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数学中的黄

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一和谐美妙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

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审美化教学。所谓审美化教学实质就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

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要鼓励教师进行审美化教学,按一定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各门学科内容与审美的联系,创设审美

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知识传授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谈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感性形象,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因此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

。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

描绘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录像机、实物投

影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给学生造成鲜明、生动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

尔雅的仪表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也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

味盎然,使学生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

3.3教学中要创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是观照人的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是想象、

理解、感知、情感各种心理功能自由、和谐活动的结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感有亲历性,是要靠审美主体

自己去体验,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的。美育也是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美育对受教育者不能带有强制性,受教育者是自由自愿的,也是

轻松愉快的。德国美育家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

[2]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

学生才会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学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这些心理因素处于自由愉快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

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教师

有较高的美学修养、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的性格、民主宽容的胸怀等等。

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

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

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2]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