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抽象艺术欣赏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提要
高中生对抽象艺术一般都不太了解,也不能接受和欣赏,所以抽象艺术教学一直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难点。但是抽象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中学生有必要了解抽象艺术。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让高中生感受和欣赏抽象艺术、了解音乐与抽象艺术的联系、听音乐画抽象艺术作品等过程,改变了高中生的审美态度。
学生对抽象艺术引起关注,并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讨论和研究现代艺术的生成条件,从而了解了抽象艺术甚至西方现代艺术。
关键词
高中生抽象艺术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而现代作品的欣赏教学则更难。学生面对现代作品时只感到陌生和茫然,学生评画标准的模糊和概念的贫乏使他们欣赏这类作品时难得要领。譬如在上海举办的“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上,许多学生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一些写实作品,而在米罗、达利等人的抽象作品前,许多学生常提出“这些画好在哪里”这样的疑问,并且以为“这些儿童也会画”,而不是提出“我感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因此,许多学生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抽象美术作品与学生经验世界的隔膜之外,还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常闭关自守、只接触具象作品、对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持否定的态度有关。
抽象,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是个非常敏感的字眼,一提及它人们心中似乎总是下意识地将它于资本主义腐朽、颓废和堕落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二者是难以划等号的。
人类已迈向了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撞,如何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审美态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时代赋予当代美术教师的重任。笔者就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写实主义审美感知模式,学习欣赏抽象艺术并进入现代艺术领域,谈以下几点感想:
一、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和目的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
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①我们知道,一般绘画都存在两种可能性,即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世界。而客观事物是有形的,主观世界往往是无形的。当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绪的表现时,用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自然物)的方法,很难将其充分地表达,也不能让观者明显地看出画家的情绪及其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这样对象外观反而会成为艺术表达的障碍。这时,艺术家就会采取放弃客观对象,依靠夸张变形,或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形式来传达各种情绪,这就产生了抽象绘画。也就是说,当事物的客观成份大于表现客观事物时作品的形式则趋于意象、抽象。
问题就在于,那些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的形式构成的抽象艺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难接受,更不用说云欣赏。所以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一直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难点。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有机会广泛接触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展览等媒体,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其中不乏有现代抽象艺术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有的喜爱,有的却不知如何欣赏,由于他们学识有限,面对现代作品时只感到陌生和茫然,学生评画标准的模糊和概念的贫乏使他们欣赏这类作品时难得要领。
然而,作为身处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高中生,应努力成为新世纪的“国际化”人才,提高具备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有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以及不同的思想观念,通过对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视觉艺术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架起与世界各国各民族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高中抽象美术的教学
抽象作品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和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的
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学识来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所具有的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由于抽象艺术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美术欣赏更具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价值的多元性,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领域一显身手。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自己的判断以推测性的语言告诉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评价也不是权威性和终结性的。由此,使他们也能顺利地参与讨论并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1、抽象艺术教学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书法家张旭从公孙氏的舞剑中悟得书法的真谛,其实得益于两者抽
象运动的形式——力的变化和节奏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同构的关系。
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所谓的“异质同构”。同构即构造相同,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构关系,就可以互相转化,因为同构的存在,一个物的局限就可以得到扩展,就能使某种抽象的符号形式与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外界事物发生关联,并因此赋予符号以形式和意义,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抽象的形式符号把握和表现现实世界以及人的感情,使得各种表面看来差异很大的事物的关联对应和互译成为可能。①从而使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同样也正是这一点使抽象艺术的表现和理解成为可能。
教学组织流程
1)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异质同构”的原理,发现音乐与美术之间共性,让学生产生“通感”。对抽象艺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抽象作品分析向具象画、书法等领域拓展,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形式规律,创造一种“纯粹的形式”视觉效果。
2)抽象艺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空间结构(参见图表1)
3)教学过程的时序结构(参见图表2)
2、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通过形式的变化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并通过强度、速度、节奏、韵律等表现人的情
感的变化。抽象艺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某种同构关系。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以康定斯基关于音乐与抽象艺术相关的理论及
其抽象艺术作品为切入口,让学生关注抽象艺术与音乐的联系。
康定斯基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群星的乐曲”他经常从听
觉的或音乐的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如他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的“喇叭”、“器乐”和“热情”、“鼓声”与“铃声”等等。所以康定斯基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运用抽象美术中的趋向音乐性。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色彩与声音可以产生联想。譬如低音、高音在你的视觉上产生怎样的效果,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联想。
我在教学中做这样的实验:先让学生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来辨别是紧张的、松弛的,还是明亮的、暗淡的,从此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变化,例如红色、橙色比较强烈,绿色、蓝色比较平和。明亮的色彩让人心情愉悦,冷灰的色彩让人觉得阴森、压抑。从中我发现音乐与色彩的共性,可以互为转换,音乐与美术这种互动在美学被称为“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构建音乐与美术的桥梁,也为学生理解抽象艺术架起了桥梁。(参见图表1)康定斯基的作品就不再难懂。下表是笔者随机调研的四个教学班的同学的情况:
图表3:学生对用色彩创造性地表达情感的态度
用色彩创造性地表达情感
人数容易一般困难
高二1班40人8人29人3人
高二2班42人11人27人4人
高二3班42人7人31人5人
高二4班40人12人23人5人
在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构图2号》(图1)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有的说:像儿时玩的旋转木马,有让人晕眩的感觉;有的说:这些色块和线条图形中隐约有种让我感觉动荡不安;有的说:我感到作品笔触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激昂的等,他们学着尝试体验作品。在他的另一些作品如《第十三号即兴曲》(图2)、《构图九》(图3),我让他们用他们认为和作品相似的音乐来描述。目的引发“通感”、“联想”。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高中生具备这种联想的能力。
在欣赏蒙德里安《场景2号》(图4)时,学生提出了理智、画中的垂直线、水平线在视觉上有稳定感、规则、秩序等感受词。我想这些学生真的会用这些抽象的艺术形式去理解作品,理解作品中的形式意味。
3、听音乐画抽象画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抽象艺术的音乐性、情绪性,在课堂中我增加了操作内容——
听音乐画抽象画。抽象画的创作是构建该课题的抓手,将音乐融合到抽象美术教学中去。从面感受抽象绘画具有音乐性的特征,理解抒情抽象绘画是以点线形式依情绪随意性很强的挥洒而构成的色彩斑斓的图像,从而产生运动、奔放、躁动、不安、热烈、宁静、低落等情绪感受,当学生产生某种情绪,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创作,我选了一些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听并快速将第一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学生用明快的色调、形式意味很强的纹理来表现春意盎然的景色画面中仿佛能嗅出从湿润的绿草中散发出的清香(图5、6);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旋律所表现的无限思乡之情,学生用灰色的调子来表现忧伤的情绪(图7)。听班德瑞乐队那迷人恬静而具有田园风格的音乐时,学生用蓝和白两色及形式感很强的笔触来表现经过阿尔卑斯山溶雪的洗礼后的春野(图8);格罗菲的《大峡谷》中的《暴风雨》(图9)、摇滚乐、爵士乐等等,大部分同学在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绪时能找到某种抽象形式和色彩来进行对应,这种同构的体悟和把握,使得抽象艺术的表现和成为可能。
抽象画创作实践,不仅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抽象艺术的音乐性、情绪性,释放自己紧张或消极情绪,而且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学生们乐此不疲(图10)。
4、对作业分析、评述,学生的感受
在第2和第3段中,我已讲述了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与色彩、音乐与抽象画是得到通感,
这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在另外一堂抽象肌理课,通过颜色在纸上相互渗化、重叠、相溶衔接,或将颜料涂在玻璃板上,然后将画纸对印上去,这时出现在纸上的颜色是绚丽多彩的,层次是丰富的(图10、11),这时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能主动地发挥其本体的潜能进行再创造,从而激起学生诸多奇妙的联想,让同学根据画面命题、题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上好的命题,使同学产生共鸣。
抽象绘画的创作过程本身令人兴奋,不仅能展示他们的才华,而且能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相邻在抽象美术教育中能让学生行到更多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而这正是我的教学核心,也是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
5、领悟认识抽象艺术
通过以上系列抽象艺术教学让学生改变对抽象艺术态度,对以后的艺术欣赏起到积极作
用。
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中的抽象因素,交流自己的
第一感受。比如,有同学说应用了黑白灰,使画面的调子让人产生阴郁,充满着悲剧气氛;有的说作品里的对象用分解、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使人产生恐惧等等。当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我再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大小。我让学生将书上的《格尔尼卡》和银幕上的《格尔尼卡》作对比,哪一幅给你的震撼大?同学都能选择银幕上的作品。我告诉学生原作的尺寸是349.25×776.6cm。我再谈到“大小”其实也是美术语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作用。
又如中国书法中的草书欣赏。如怀素《自叙帖》中“奔蛇走势入座,骤雨风声满堂”两句。其草书的书法形象和文字内容较好地结合了起来。而草书的书法形象和文字内容较好地结合了起来。而草书的线条就具有抽象艺术中“夸张的线条”的美的因素。(图片)课堂里有同学说他的草书像蛇在舞,是激情奔放的。这种线条的挥运过程,主要在“疾”字上,他能痛快淋漓地书写情绪。
再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更为生动地描述了影响书法的各种动态美和静态美:“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段绘声绘色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可见古代书法家对大自然的观察如此细微,对运动、力量的体会如此深刻。难怪有人赞美书法是“可见的音乐,凝固的旋律”欣赏草书的这种速度、节奏、韵律,能让我们所产生的审美心理有更多的想象的自由。
在系列抽象艺术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正确的审美态度外,还让其了解到这些点、线、面、色彩、量感、质感、速度、节奏、韵律、秩序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美术中最为本质的形式规律。
三、高中抽象艺术教学的体会
抽象艺术教学在我国中学美术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异质同构”
原理,在抽象艺术与学生之间用音乐作为媒介,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让学生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一些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能
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有不少学生在选研究性课题时还专门选了这一课题来研究。这一切说明地于学生形成美术素养、提高生活品位、传承美术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来说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抽象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摘自《艺术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参考文献:
王大根1994年版的《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
尹少淳1995年版的《美术及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