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筝考级现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本文旨在通过对现在古筝考级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古筝艺术的普及教学更为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求与专业人士共同探讨。
关键词:商业性,功利性,素质建设,考级规范化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因造型优雅、音色典雅柔美,极富神韵而赢得大众的青睐。古筝发展至今所兴起的“热潮”是其他任何中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其成就也令人感到十分欣喜。具体体现在:筝艺资料的发掘整理、各流派曲目的收集;从民间走向专业学府,步入艺术的殿堂;筝表演技艺的飞跃,创作曲目的丰富,器乐改革等方面的成就确实是形式喜人。然而在在筝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影射了许多令人遗憾的忧虑,它将影响筝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为使古筝艺术的普及教学能更为健康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古筝考级的现状方面作一些思考与探讨。
古筝考级的商业性、功利性
由于“古筝热潮”的掀起随之带来的商业性与功利性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在:“考级热”现象中就有明显的体现。考级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正如方教授所言“考级是件大大的好事,我国不考试就不会受到重视,不重视就不可能普及,不能普及就谈不上提高”。①国家确定了等级分明的艺术水平标准,目的是希望通过考级来提高全民的艺术素养。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考级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现在的考级考点众多,考试的要求很低。我曾在某报纸上看到一则对考级现象的报道说:某孩子一首曲子就断断续续的弹了两句,考官就让其通过了,并对此发表了一些“感慨”;还有说考级点考官具备“多能”的本事,可以同时为键盘、弦乐、管乐担任主考;考级点的考级结果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通过率等现象。这说明现在的艺术考级纯粹变成了一种追求考试分数的功利目的和追求商业利润的经济目的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性活动。尽管考级以教育的形式出现,但它是以高考竞争和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延续至今,考级和艺术考试都已经和初衷是背道而驰了,越来越功利的考级很难考出我们的民族素养,反而有可能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艺术的阴影。
针对现在的“考级热”的弊端,我们古筝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来改进这种不利于古筝艺术发展的因素。在此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加强古筝师资队伍的技能与素质建设
古筝教学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中有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以及学生们。也有不少流于民间有较长筝龄的“民间艺人”,还有的是某些专业团体效益不好改弦易调的人们,在自己的专业上或许有所长,而在筝艺上还是学步入门的外行,由于在“古筝热”效应的诱惑下动心了,继而加盟到这个疯狂的淘金行业来。有的受到这利益的驱使甚至于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辞辛劳的施教四方。其所得报酬与施教于人的功德实不相称。做为老师施教于人,取得一定的报酬无可厚非,但要对得起那份收入,对得起学生及家长。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她的老师一开始教她,就是弹考级曲《凤翔歌》,在整个教学中,很少对学生讲解基本乐理知识,连演奏中常用的按滑音的二度、三度音程的变化关系也不向学生阐述,学生对按滑到什么程度完全没概念。老师要求也不高,不管按音也好滑音也罢,只要左手把弦按了一下就算过了,无所谓标准,也无所谓音准可言,如此学习能收到好的效果吗?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学生也能在考级里过关。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亦步亦趋的学,这样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吗?多数教学都是在迎合考级,迎合家长求快好高的思想而学,不注重基本功,不住重音乐的内涵与表现力,考什么级,就只学那两首曲目,除此之外,一概不教。真可谓“学以致用、立杆见影”。所以我希望我们古筝文艺工作者不要太过功利,太过重钱份。而应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与素质修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二、将考级规范化
1、由文化部门颁布可行实效的考级管理章程,统一制定教学大纲、统一教材、规范考级标准,对指导老师也可实行考证上岗。
2、转化和改造现存考级机构的职能,由各自为政的“全面抓”、“样样松”的格局转化为权威、规范的考级执行部门。
3、由文化局、物价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调查论证后统一考级收费标准,使各考级机构和执行单位从经济竞争中的“沼泽地”拔出“脚”来,避免收费“暗箱”与“黑洞”。让考级考官“劳有应得”“取之有道”。
4、从“大一统”的艺术考级格局中走出来,细化考级内容,对不同考级对象实施“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等不同的教育理念,制定不同的考级标准,实施双轨和多轨考级制度,使国民的艺术素养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注重选拔和加强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
5、评测项目实行“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双行线。技巧评估强调“正”(演奏方法)“准”(识谱与音准)“松”(演奏松弛熟练)等要求,音乐表现测评强调“理”(诠释合理)“情”(富有表情)“形”(表演形象)等方面,让考级鉴定真正成为学生艺术学习
的指明灯。②
三、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许多老一辈古筝教育家对学生都是细致耐心,关怀备至。例如古筝大师娄树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除教筝艺之外还会对学生谆属为人的德行规范。尽管时代不同,但我们并不排斥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的建立与推广。前辈的优良师德风范也应与筝艺一样代代相传。不论是那个层次的老师都有责任加强自身的艺术行为修养,把自己最优秀的艺术造诣和德行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为弘扬民族文化和筝艺奉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丁丁/王晓琳《为中国艺术考级把脉》2005-10-13艺术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