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董解元西厢记宫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大型说唱音乐文学艺术样式,是由讲说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的。董解元的《西厢记》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套诸宫调,所以对研究宋金时期的诸宫调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现存能够考证的诸宫调仅有三部,董解元的《西厢记》是最为完整一部,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西厢记诸宫调
现存能够考证的诸宫调仅有三部: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由于其他两部作品残缺不全,所以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研究诸宫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三部作品中,董解元的《西厢记》不但是最为完整的一部,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
一
董解元《西厢记》是一部叙述崔莺莺与张生(名珙字君瑞)的爱情故事并具有反封建意义的优秀作品,也是现存唱词最完整、曲调保存得比较多的一套诸宫调。在这部作品中,共使用了14个宫调,基本曲调有151个,连同一个曲调的变体在内共达到444个。董解元《西厢记》是应用曲牌联套形式的长篇说唱,但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曲牌体戏曲的雏形,它的曲体结构形式对单个曲牌适应剧情时的艺术处理方法,曲牌宫调方面的整理与分类以及连接原则等都为后来的曲牌体南戏、元杂剧、昆曲等音乐的形成与成长开辟了蹊径。董解元在《西厢记》中充分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地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感情世界和心理活动。
二
董解元《西厢记》中莺莺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这个美丽的少女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她和张生邂逅相遇萌生了爱情。一方面她具有少女的情感和欲求,另一方面她又接受过较多的封建道德教育,这就构成了她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她回答张生的那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达了她不甘寂寞的苦闷心情,流露了她对异性的渴望。在“听琴”的时候,她被张生琴声中的热切呼唤,感动得“阁不定粉泪涟涟,吞声害气埋怨”,但这时她还没有勇气和张生见面。在她的内心深处,封建礼教的约束和对张生的爱恋,激烈地冲突着。后来当她接到张生的情诗时,终于大着胆子写了一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回诗,约定张生于十五日晚上相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标志着莺莺决然走上了叛逆的道路。然而后来又发生了“赖简”的事,这一波折给故事带来了起伏,使作品显得摇曳多姿。作为贵族小姐的莺莺,顾虑重重,她原想瞒过红娘,偷偷和张生约会,没有料到张生竟不避红娘,跳过墙后,还使红娘去给她传报,这使她感到处境尴尬。她的赖简是出于不得已。后来当她看到由于赖简,张生相思成疾,病得快死的时候,她就毅然地打消一切顾虑,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去向张生表示爱情。至此,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在作品中被成功塑造了。她是在和客观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塑造的,也是在和自己头脑中的封建道德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塑造成功的。
董解元《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塑造得也比较成功。董解元笔下的张生,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容貌出众的公子,而且是一个勇敢地追求爱情、忠于爱情、为了爱情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人物。他头一次偶然瞥见莺莺之后,便疯狂地爱上了她。为了得到莺莺的爱情,他“不以进取为荣,不以千禄为用,不以廉耻为心,不以是非为戒,夜则废寝,昼则忘餐”,完全沉浸在爱情的海洋里,爱情的波涛洗刷了他头脑中的封建道德观念,推动他坚决地对封建礼法展开了猛烈的斗争。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红娘是个勇敢的人物。莺莺和张生相结合,没有红娘的帮助是不可能的。红娘虽身为侍婢,地位低下,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思想比较解放,性情比较开朗。她又富有智慧,勇于为正义而斗争。后来当莺莺和张生的幽会被老夫人识破,因而大发雷霆的时候,红娘被老夫人责骂,她的态度不卑不亢,先用“夫人罪妾,夫人安得无咎?失治家之道”堵住了老夫人的嘴,接着指出如果拆散莺莺和张生的恋爱,“外不能报生之恩,内不能蔽莺之丑”,徒然“取笑于亲戚,取谤于他人”,使老夫人有所顾忌,暴怒顿息,反而向她请教该怎么办。然后她因势利导,奉劝老夫人“因小过”“结良缘”一席话把天大的一场祸事,化成了男欢女笑,皆大欢喜,促成了崔、张恋爱得到了美满的结局,也成功塑造了一个热情、开朗、机智的红娘形象。
三
董解元《西厢记》在艺术上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之处。它是一部长篇说唱文学作品,又可以认为是一部叙事长诗。它把叙事与抒情、写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各尽其妙,恰到好处。作品的歌唱部分,通篇散发着浓烈的抒情气息,沁人心脾。它的许多唱词,充满着诗情画意,显得非常优美。例如卷六“小亭送别”一节,张生别京应考,莺莺到十里小亭为他送行,两人恋恋不舍,难解难分。董解元用了四套曲子来抒写这个场面,其中有人物的心理刻画,有暮秋的景色描绘,叙事和抒情、写景交融在一起,离愁别恨,一唱三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董解元《西厢记》这部作品布局宏伟,结构谨严,词藻清新,抒写豪放,特别是其文辞十分优美,凡读过它的人无一不极口称赞。明人胡应在《少室山房笔丛》说:“《西厢记》虽出唐人《莺莺传》,实本金董解元。董曲今尚行世,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当是古今传奇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真可谓对董解元《西厢记》推崇备至了。
参考文献:
[1]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2]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元)石君宝.黄竹三校注.石君宝戏曲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