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黄秋园山水画艺术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黄秋园山水画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黄秋园山水画艺术的成因

(一)生活渊源黄秋园喜欢游历山水,曾涉足庐山、泰山、武夷山、井冈山等名山大川,领略了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对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的江西山地丘陵有着深刻认识。这种个性特征和生活实践深刻地影响了黄秋园的山水画创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遇到了西方绘画的巨大冲击,中国画的表现对象、表现技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傅抱石、李可染、赵望云等画家以写生山水改变传统,宋文治、关山月、钱松岩等画家以“折中中西,融汇古今”为艺术原则践行山水创作。黄秋园不受名利的束缚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常以独特的方式关注山水,他以飞瀑流泉、庐山胜景、瓦舍茅屋、山林隐士等为绘画主题,充分发扬了山水画的“怡悦情性”功能。

(二)师承传统古今绘画大师无不重视师法古人,如董源师法王维的水墨山水和李思训青绿山水,米芾师法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米家父子宗董、巨,删其繁复……不得随人去取故也”。黄秋园绘画起步于师古人,他善于学习古人的笔墨技巧、章法结构、意境营造,博采众家之所长,将诗、画、书、印融于一体,形成了格调高寒、意境深邃、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李可染曾言,“黄秋园先生山水,有石溪笔墨之圆润……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黄秋园将传统的披麻皴、斧劈皴等技法运用得随心所欲,如《仿郭熙早春图》《仿刘松年溪堂客话图》《仿关仝画意图》等作品依稀可见古人痕迹,正所谓“得形于古人,得神于自己”。晚年之时,黄秋园借鉴了石溪、黄宾虹的山水画法,以积墨画法塑造沉雄苍郁、苍茫浑厚的意境,李可染说过“黄秋园先生的画里……似乎石溪的成分更多一些”。

二、黄秋园山水画的绘画技法

黄秋园有小青绿山水、积墨山水、破墨山水等不同面貌的山水画作品,其山水画创作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的摹古时期,这个时期他将传统技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逝世,这个时期他在师古人、师造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黄秋园早期画作如《青松读书图》《溪屋读书图》等,意境清新、画风流畅、烟岚淡抹、平淡幽雅;晚年的积墨山水,如《匡庐胜境》《秋山幽居图》《匡庐浓翠图》《庐山高》等质朴苍润、苍茫浑厚、陈雄博大、气势逼人,李可染曾赞叹“山水画里,积墨法最难……再就是秋园先生了”。

(一)构图黄秋园山水画以繁取胜,画面布局密密麻麻,往往顶天立地,甚至密不透风,但却繁而不乱,井然有序,“满”之中留有几间茅屋或几面飞瀑,这些留白使繁山密林蕴含无限生机。黄秋园的积墨山水多是密体山水,构图繁复、手法盈满、用笔精细,展现了层峦叠嶂、茂密葱茏、丰茂朴厚的深山大川。如《林泉幽邃图》中,林密山高、山重岭复,左下角水流轻缓,树木错落有致,枝叶排列参差,山崖中飞瀑流泉,山崖间小路迂回曲折,隐约可见几间茅屋,画中山石树木、林间茅舍密密麻麻,毫无间隙,溪水、飞瀑、清潭、云霭等安排合理,苍茫浑厚之中孕育着无限生机,稠密之中带有几分灵通圆转的韵致。再如《秋山泉鸣》采用方形构图,构图充实饱满,安排有条不紊,望之蔚然深秀,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充满现代气息。

(二)点线历代山水画名家,如石涛、巨然、米芾、董源、潘天寿、黄宾虹等均为用点高手,黄秋园用点之法兼前任之所长,出神入化而自出新意,他以秃锋毛笔点树木或苔草,创造出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用笔效果;用浓淡不同的线条配合墨点,创造出轻重、虚实、浓淡、干湿相辅相成的绘画效果,带雨含烟、层层叠叠、宛若天成;用点与点叠加的方式,形成繁密而通透灵秀、浑厚而清新的画面效果。黄秋园深入研习传统山水画,借鉴了董源、巨然、黄宾虹等人用线方法,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密笔山水,他善于用线刻画物象轮廓与形态,线条严谨遒劲,富于节奏感与旋律感,灵动活泼的墨点、婉转流动的线条、浓淡轻重的墨色传递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黄秋园山水画以繁茂取胜,以气势夺人,却毫无拥塞堵滞、杂乱无章之感,尤其是黄秋园晚年的积墨山水画,更是以密密麻麻的线条、浓淡干湿的墨点层层勾皴,或聚或散的点线将画面点缀得苍茫灵秀。如黄秋园的《秋山图》的用笔沉着、柔中带刚、收放有度,近景多以横线条表现,远景多以竖线条表现,用笔灵动自然、苍劲有力,点线尽态极妍,笔迹叠加尽显质朴之意,浑厚质朴、凝重雄浑之感油然而生。比如《秋山幽居图》的用笔劲健凝练、用墨浑厚苍茫,点、线错综复杂,却不腻不结、含混无尽,近景的树木、草地、山石、木桥以及层岩叠壑掩映下的房屋都层次鲜明,密密麻麻却浑然一体,层次分明、气象万千,尽显苍茫雄浑之气。

(三)皴法中国山水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山石皴法,如披麻皴、解锁皴、卷云皴、折带皴、牛毛皴、斧劈皴等,这些皴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髓。黄秋园潜心研究历代大家的皴法,在长期体察山石纹理和传统皴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秋园皴”。如《江山雪霁图》描绘了大雪之后山川浑厚、寒林孤秀的苍茫雪景,笔势洒脱,意境幽远,画家突破前人的笔墨程式,用不露锋芒的短线条描绘了变化无穷的山石,用鬼脸皴、骷髅皴等勾勒皴擦,用遒劲挺拔的线条表现了大雪封山的景象,建构了一个冷峻超逸的雪中世界。

(四)墨法古人对用墨的认识晚于用笔,南朝萧绎提出了“笔精墨妙”的观点,中唐时期王维开创了破墨山水,张彦远提出“运墨而五色具”,五代时期荆浩提出,“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将墨法列为“六要”之一。到宋代以后水墨画日趋完善,用墨理论也日臻丰富,董源、巨然等皆善用墨,韩拙、郭熙等系统地阐述了墨色运用,元代出现了积墨法。黄秋园对传统的“墨分五色”有着独特理解,并准确把握了墨色产生的无尽变化,以高超的用墨技巧创造出一个墨彩斑斓、绚烂多姿的世界。黄秋园用墨高妙之处在于:用焦墨时苍秀并重、焦而不燥;用淡墨时清透秀润、神采焕发;用浓墨时饱满浑厚、沉着利落……如《王维诗意图》《清流绕岩图》等山水画的墨色灵动多变,浓淡干湿相宜,苍劲润泽兼有,浓处不滞不死,淡处灵秀不晦,展现出无穷的韵味。同时,黄秋园还擅长使用宿墨,用自然渗发的墨晕效果表现烟云变幻或山石阴部,创作出变化多端的墨色效果。黄秋园的留白运用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常会在画面上留下几处空白,使画面神秘莫测、灵气顿生,如《苍山空亭》中飞瀑和山路被空白隔开,带给人强烈的空间感,展现了烟云笼罩、草木繁茂的景色。

三、黄秋园山水画的审美意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山水画艺术的至高境界,宗白华曾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黄秋园就是在师造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意境美。

第一,饱满的情意美。黄秋园山水画有着一种空灵深邃、雄浑崇高的格调,交错穿插的点线、遒劲饱满的线条表达了画家对自然山川的真挚热爱,蕴含了画家对云烟变幻、峰峦叠嶂、苍翠树木等景象的至深感悟,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黄秋园山水画景平而情真,意深而境高,峭壁、飞瀑、小桥、行人、树木等都流露出一种自然、恬淡、宁静的意味,带给人一种深邃的理性思考和无限的精神愉悦。

第二,超然的禅意美。黄秋园性情淡泊、远离名利、不求闻达,“六十老翁俗尘删,闭扉读画心自闲”,这种清净本性引导黄秋园超越尘世的束缚,追求宁静淡泊的禅意美,他将这种禅意美融入山水画创作中,既展现了自然山川的雄浑气势,又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气质,崇山峻岭、河涧溪流、崇山叠嶂、幽居行人等幻化成了画家对人生、自然的感悟,流露出一种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禅意美。

第三,浓浓的诗意美。黄秋园不为功名利禄所囿,追求淡泊宁静、无所欲求的自由境界,在山水画创作中他不追求自然物象的再现,而是以实境表现虚境,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用笔墨符号表达画家对宇宙幽微之处的探寻,徜徉于诗意飞扬的繁山复水之中,展现出无尽的诗意美。

作者:郭军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