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平面广告视错觉艺术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平面广告视错觉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平面广告设计理念

平面广告是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媒介,其表现方式能够触动观者,从而产生共鸣。随着国际经济的日益融合,信息传播的空间也有着巨大的变化,设计与艺术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传播媒介之一,以生动形象的图形语言以及注入艺术的表达方式来碰触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成为最具感染力的传播媒介之一。平面广告设计都有其广告的诉求,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其中除了铺天盖地广泛性之外,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告之”的方式。方法很重要,一则广告要达到设想的广告效应就必须注重其表现形式,广告诉求更注重婉转,曲折和润物细无声。广告的目的是向人们传达一种信息,平面广告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应注意其中的三点。其一,色彩的应用。整幅广告要有一个主色调,要根据广告理念来选择主色调的冷暖。其二,画面要有主次关系。最先考虑的就是区分出素材元素中的主次关系以广告诉求理念为主体。其三,设计风格。在考虑广告的商业目的的需求的同时确定设计风格。平面广告的设计目的就是广告的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将决定版面中图形与文字、色彩的选择与取舍,同时也决定了设计中版式布局以及设计风格。平面广告给予受众的是视觉感受,所以一幅平面广告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用什么样的形式设计去感染受众是设计师们从未停止的思考。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视错觉的特点和作用

(一)视错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特点1.视错觉一般由视觉因素创造。平面广告设计中,传播的信息有公司标志、产品、广告语等元素组成,视错觉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象经过处理后构成。2.视错觉元素在广告设计中容易与受众互动,并使受众产生丰富的联想。3.视错觉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具有较强的新奇性。

(二)视错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作用首先,最直接的作用是使广告设计产生视觉冲击,使广告设计作品视觉与众不同,所以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在注意的同时更能使受众产生心理认同。视错觉给观者带来即夸张又合理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必然导致受众心理上的愉悦、幽默、严肃等情绪的波动,从而使消费者记忆广告传播的信息。其次,视错觉这种艺术表现手段丰富了平面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法,利用视错觉创作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突破了传统手法,因此这样的作品更个性独特,对于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创意添彩。

三、视错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错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法则1.利用透视空间造成视错觉“空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多个形象并置于画面中,与画面平行,各形象之间无前后远近之分,形象无厚度,并且包围这些形象的空间没有深度,这样的空间形式称为平面性空间。形与形之间的分离、相遇、重合、透叠、都能表现平面的空间性。透视与观者的角度相关。在视觉传达艺术中,透视空间是由设计者们通过想像力,组合视觉元素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2.利用图形同构产生视错觉同构图形的原则,是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图形,以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同构方式加以组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同构方式得到的新图形使人既熟悉又陌生,会引发观者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视觉表现具有更强的刺激性和吸引力。

(二)视错觉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主导地位的占据。平面广告设计中为了使视错觉元素更好的展现设计师的表达诉求,视错觉元素必须成为传播的优先要素。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扩大视错觉元素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使视错觉元素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也可以利用黄金分割原则使视错觉元素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使其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再次可以通过调整视错觉元素周围的留白,使其占据主导地位;还可以使用色彩上的关系对比,使视错觉元素表现突出。

2.注重细节处理。视错觉元素在做组合时,不能强行拼接,画面的拼接合成要细致入微,设计作品的品质体现在细节处。

3.画面整体感要强。在注重视错觉元素的同时,不能忽略其它视觉元素,在设计中其它元素参与时需要注重气氛的烘托,根据广告需求创造出相应的氛围,做到广告传播信息的不遗漏的同时展现视错觉元素设计的独特的气质。

4.处理手法自然和谐。视错觉元素参与广告设计时需要达到观者惊喜与感动并存的效果。

5.画面简洁。避免过多的不相关元素的出现,使用视错觉元素表达平面广告设计时,最重要的是瞬间吸引受众,过多元素的加入只能造成其思维的混乱。

四、结语

视错觉和平面广告设计关系密切,其艺术形式经常渗透到平面广告领域,为设计服务。如何科学的利用视错觉为平面广告设计服务,必须要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以及视错觉在广告中运用的要求和原则。随着平面广告事业的不断发展,设计由量变转向质变,由粗圹转向精致,显然视错觉已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视错觉艺术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大众,同时也为平面广告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作者:邱欣欣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