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摄影艺术在数字传播的价值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摄影艺术在数字传播的价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摄影艺术在数字传播的价值

摘要:摄影作为一门艺术门类,它传播着一种视觉文化,在数据爆炸复杂的大数据时代中,大众传媒常常将图片作为消息的一部分使用,读图时代的到来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摄影在其中为这些媒介提供重要元素——影像。对于摄影本身来说,我们在研究其价值过程中,大都接触到的都是它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属性还是被用作传递信息,有着记录现实、反映生活的特征。其艺术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尤其在数字传播环境下,如何在图像数据海量的情况下体现摄影的艺术价值,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摄影;艺术;传播;大数据

一、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起源

曾经的摄影是为了科学实验和记录影像所产生的。摄影术,或者说照相技术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和探索逐渐提高并达到今天这样完美的程度,就算是这样的完美的技术,它依然在发展,在继续,它所创造出的惊喜,是不可估量的。摄影术的历史性要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期间,是一名叫墨翟的人留下了他在此期间对光线的观察记录,直到公元10世纪,一位阿拉伯人才重复了这个对于光线记录的实验,并且意识到减小小孔直径可以得到黯淡却很精确的影像,这便是我们今天所提到的“小孔成像”。13世纪,欧洲出现了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暗箱,人们可以进入暗箱观赏影像或者描画景物。1839年,法国的画家也是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摄影术由此诞生。

1、绘画与摄影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的自然艺术,绘画本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广的创造性,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对生活和理想的各种独特的情感和理解,因为绘画是可视的静态艺术,每一位绘画者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不相同,长期对画中具有美学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欣赏、体验,所以它是人们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在20世纪以前,在模仿上,看一位画家绘画技术是否高超,从作品临摹的真实程度就能知晓。但是进入20世纪后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自摄影术诞生以来,不到200年的历史,摄影几经变化由传统摄影走向数字摄影,在数码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多元化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20世纪末开始的观念摄影几乎完成了在摄影的附加手段上的有所试验,如照片的涂绘、照片装置、模拟老照片以及仿造古代绘画的图片轮廓等方式。举个例子,杰利尤斯曼的观念摄影作品中,他通过拼贴去打破摄影对于图像概念的平衡,来展示自己的主观想法,运用的图像符号一般都是女体、手、房屋、海洋等现实世界的景物,可是他不愿让现实来掌控自己的思维,把所有的图像符号整合编织成了非现实图像的作品。摄影创作手段的多元化的改变,预示着它强大的包容力,是实验性和先锋性的体现。摄影与绘画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曼•雷曾经就绘画与摄影的关系做过解释:我拍摄无法绘制的东西,绘制我拍摄不出来的东西。这句话已经概括了摄影与绘画的互补关系,特别是数字摄影的出现,现代绘画与摄影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可以说,绘画造就了摄影,也可以说,摄影的出现改变了绘画。

2、摄影与艺术

与传统艺术相比,摄影绝对是一门新的艺术,虽然从它的诞生到发展不到200年的时间,但是艺术门类是没有时间的限制更没有级别的高低,只是表达方式不他势的,摄影这门技术,融入其它的艺术领域中,依然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不止是在艺术界,在普通的行业中,也是受用的,所以摄影是囊括方向最多,涉及量最广的艺术门类。“摄影”、“艺术”这两个词语重新组合,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新词汇,而这三个新词汇所表达的意思也各有不同。“摄影艺术”是相对于其它的艺术门类而言,这与我们通常所称的“摄影”所具有的指向性大致相同;“艺术摄影”是相对于那些不以艺术审美为最终目的的摄影艺术门类而言的,它的最终取向不是以实用或者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而是让观者产生美的享受和传递艺术加对于摄影美的主观认知,这属于一种心灵沟通的过程;“艺术性的摄影”是指在除了艺术摄影的其它摄影领域中,很好地表现摄影创作的规律、内容、形式,并且把这些进行良好地结合的摄影作品或者摄影活动。艺术美感不是这类活动的根本目的,而只是一种“附加值”。所以,艺术为摄影赋予了能够展示自身鲜明个性的特征,不仅表现出与绘画、雕塑、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区别,也突出展示了摄影作为一门独特视觉造型艺术所具有的优势。

二、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传播

现如今的摄影已经不是我们所认知的技术工具了,更多的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门艺术,一门独具匠心的视觉艺术看待。这就需要我们从美学和设计学的角度去研究。要说摄影和设计的关系,很多国内外的广告设计都运用到了摄影的视觉创作技法,我们所接触到的设计,大多数都是通过绘制平面元素来构成设计作品。结合了摄影技术后的设计图片能够让平面和立体的界限更为模糊,内容更加新鲜生动,平面还原立体,立体又回归到平面。从二维到三维已经不再是视觉传播所追求的目标,对于摄影在媒体领域中的应用,我们更多地把它和传播联系在一起,在传播频繁出现的生活里,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静态的照片,这就需要摄影研究者们在新的设备领域里发出挑战。

1、视觉文化传播下的摄影价值

摄影与文化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摄影能够将具有文化意义的事物和现象记录下来,例如文化遗产、少数名族风情等,而一些具有浓厚现当代特征的商业摄影也从图像层面表现了当代社会的新型文化;其次,作为文化的摄影艺术,通过自由或者结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摄影活动,其摄影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例如一度盛行的LOMO摄影。如今,大打文化牌已成为摄影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与社会文化环境不谋而合,摄影师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元素的拍摄,力使自己的作品拥有浓烈的文化色彩,在视觉的传播过程中达到自己想表现的内涵。这对社会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视觉文化。曾任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的戴维•帕特纳姆勋爵(1998)在欧洲新闻媒体会议上说,必须把声像产业看作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摄影活动,它大都讲究时效性、价值性,往往传递的是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是由社会活动属性所决定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由新闻自身客观属性来决定的,所以说,在新闻摄影中,不论相机还是摄像机,更像是一种死板的机器,只是为记录而记录,没有任何的生气,只因为新闻中的种种限制。所以在摄影创作中,思维上的限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包括很多风光摄影作品中也会看到,思维受束缚的摄影家只是一个无意识的模仿者,这类模仿者在全世界的旅游景点每天都能看到。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还是风格摄影作品,是脱离不了艺术性的。只有存在艺术价值,摄影作品才能打破时间空间甚至是时效的束缚,成为有意义的东西。除了社会价值以外,摄影还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位个人非常喜欢的商业摄影师——安迪•沃霍尔。他在商业摄影中的作为非常突出,他是波普艺术摄影的创始人,这一流派的摄影大都把镜头对准一切最为常见的事物并原原本本地加以表现,任何物体甚至是街头的废物都可以发现艺术的价值,沃霍尔倡导使用流行文化图像和大规模生产的物品作为艺术题材的对象。摄影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人像、肖像摄影上,虽说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但是从技术上,摄影的商业价值带动了广告产业的发展,采用照片作宣传形象的比率日趋上升。不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强调摄影图片本身价值的同时,都存在着一定的艺术价值,所以,摄影的艺术价值既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忽略的细节。

2、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应用

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像“洪流”一样在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奔腾,“大数据时代”之大的更多意义在于,通过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我们可以创造新的价值,打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如今在我们身边能够记录影像的东西太多,人们吃东西时会记录影像、逛街时会记录影像、娱乐时会记录影像,抒发情感时也会记录影像,这些影像已经成为人们当今的流行趋势,使得各种影像数据接踵而来。摄影师里克•斯莫兰曾经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海量的摄影影像来预测某些事情。当然,这与摄影本身存在的意义离得有点远,但是转换思考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云计算”来预测未来的摄影艺术的发展情况,这对日后的摄影艺术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摄影对于图像传播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相机已经不再是唯一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摄影图像随处可见,我们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去筛选整合传播下具有艺术性的摄影图像,而那样的照片它所存在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是很高,因为它的存在价值也正是其本身具备的独特艺术性。拥有独特艺术性的摄影图像,是不需要被“传播”的。所以,就需要我们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来分析具有艺术性的摄影图像,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艺术行列中的摄影作品,斯科特(1994)认为,我们需要一种视觉修辞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在复杂性信息的时代中更为需要,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共享正在呈指数级增长的图片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摄影师更应该把技术与设计适当地进行融合,探索新的思维方法和创作方式。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设计思路,这才可以使摄影在设计领域中发展得更为长远。

三、如何创作艺术性的摄影作品

摄影的艺术性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怎样让摄影作品更有艺术价值,就需要摄影师们去丰富自身的内涵,搜集更多的艺术知识。鉴赏一幅摄影作品,我们最先识别的是它的构图、用光、色彩、影调、曝光等,这些是最基本的,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它的题材、主题、已经乃至创新程度,最后根据创作时的心理特征给予摄影作品“生命力”。一幅真正具有艺术性质的摄影作品,都是含有二元性的,如果从直观就能看出,那只能算新闻,算不得是艺术。所以,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观察,想要顺利地进行观察,熟视无睹是不可行的,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从而认识生活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基础。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创作需要的是艺术家的灵性,一味遵从生活中的定理与法则,很容易艺术对思维造成严重的局限;说到思维活动,接下来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构思了。构思,这是与摄影师本人有关,他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等决定了他所创作出的作品是否能够主题鲜明、形象完美、情感真切。当然,上述的这些内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艺术性的摄影作品也因人而异;最后就是表现,摄影艺术的表现是根据构思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构思的继续和深化。表现是一种精神现象转化为物质形态的创作活动,活跃的思维与高超的技术才能创造出内涵丰富、形式优美、感染力强的艺术作品。所以,一幅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不光是要有物质层面和描述层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在观察、构思和表现中发现其独特的心理层面,从而用自己的图像语言方式把它给表现出来。

四、结语

摄影的前景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非常乐观。既然摄影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已经逐渐淡化它作为工具设备的主要功能,那么我们就要从其他方面着手。摄影技术可以和许多的学科相融合,但是这并不能发挥它自身独特的价值。想要发挥好它的特性,就要使摄影与设计、媒体、传播等有关视觉表现手法相融合,或许它的形态已经不是有形的“相机设备”那么简单,摄影将会以另一种辅助的方式,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例如电影艺术语言的研究、UI设计、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和已经成形微媒体传播下的动态影像等,成为新型艺术门类。数字时代,设备的进步和新奇本来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艺术平台,我们在不断追求摄影作品内涵的艺术价值同时,何不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进行相应的研究,达到一定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效果。

作者:李静文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汤天明著﹒摄影艺术概论:超越瞬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王红媛著.全彩西方绘画艺术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10[4](美)斯蒂芬•肖尔著.江融译.照片的本质[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7.1

[5](美)伽摩利珀著.尹宏毅译.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6](美)赛佛林,(美)坦卡德著.郭镇之主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

[7]徐子沛著.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整副、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8](瑞)格罗斯(Gross,P.L),(美)夏庇洛著.赵迎新译.道之摄影:穿过表象的空间[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