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陶瓷艺术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陶瓷艺术面临着与原生态不同的发展环境,由此将引发一系列深层次变革。深入剖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才能找到传统陶瓷艺术产业在新条件下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文化创意的价值、“消费社会”的启示、文化策划、“创意阶层”的崛起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化的背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传统陶瓷艺术产业;文化创意的价值;“消费社会”的启示;文化策划;“创意阶层”
0引言
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预言了“文化工业”的到来。20世纪末,英国率先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策略以促进经济的复苏,从此开启了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源自文化与经济、技术的融合,为传统陶瓷艺术创造了与原生态不同的发展环境。不仅影响到陶艺创作观念的转化,而且激发了一系列深层次变革。我们需要颠覆传统的思维逻辑,深入研究产业化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各种显现与潜在的影响,才能厘清陶瓷艺术在新条件下的发展思路。
1文化创意的价值
1.1价值核心
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在本质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产品价值和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无形价值。对于陶瓷艺术而言,陶艺作品凝结了陶艺家的审美感知以及经年累月磨练的独特艺术技巧,构成了作品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通过陶瓷材料与工艺的传导,物化为有形的陶瓷产品。用于交换是商品的一般属性,文化创意产品也不例外。物质产品通过流通环节实现其价值,这个过程是物质产品的转移,但并不会引起无形价值的消耗或转移。伴随着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无形价值不但不会被消耗,它的传播形成的文化供给能够不断地培养出具有特定文化修养的忠诚消费者。产品的消费需求随之获得持续增长,这就是无形价值的循环累积效应。而且,作品的无形价值可以无限次加以利用并与其它载体联结,产生新的价值增殖。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创意才是作品的价值核心。产业化背景下发展陶瓷艺术除了物质产品的开发,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即是发掘无形的文化创意潜力,不断实现创意价值的增殖。
1.2以文化创意的创新溢出为特征的产业链延伸
传统陶瓷艺术投入产出的价值链以物质陶瓷产品流动为主导,形成从创意、生产至销售相对固定的产业联结方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以文化创意信息的流动为主导,具有强大的渗透性与辐射性。其投入与产出的价值链条能够通过多向循环的联结构成全方位延伸的价值网[1]。以《哈里•波特》系列产品开发为例,书籍出版所带来的利润只是其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哈里•波特》系列电影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但对文化创意潜力的挖掘并没有止步于此。通过一系版权授权行为,《哈里•波特》将创意向游戏、动漫等其它数字化媒体产业幅射,并进一步实现了对传统工业的渗透。例如,玩具、服装等产业,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种产品及服务,形成了一个产品庞杂的产业链条,不断实现着利润的最大化。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及独特性正在于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新溢出形成的产业链延伸。长期以来,传统陶瓷艺术产品销售或收藏环节的完成代表了价值链的终止。而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可以摆脱物质媒介限制。以创意为核心建立开放的价值链,藉由文化创意的供需关系实现价值链的传递与延伸。因此,陶瓷艺术获得利润的途径不只是依赖生产量的扩张,更应该开拓思路,找寻文化创意的幅射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讲,传统陶瓷艺术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例如,景德镇陶瓷绘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以复加的手工技艺代表了陶瓷文化发展的颠峰成就,但其高昂的价格阻碍了陶瓷绘画进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陶瓷绘画摆脱传统载体的限制,搭载小规格的墙饰、摆件等造型融入现代家居生活;秉承小而精的理念渗透到钢笔、优盘等现代文房用具;而且以陶瓷绘画为特色的耳环、项坠、手链等服饰用品成为景德镇陶瓷市场上极具地域风格的陶瓷文创产品。事实证明,以创新溢出为特征的文创化发展为景德镇陶瓷绘画开辟了一条融入现代生活的道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为陶瓷产业带来了多样化发展的启示。创意既可在产业内部实现创新溢出,也可以创意为媒介沟通不同的产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如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开发的陶瓷艺术装饰画,利用堆釉、喷印等现代技术不仅实现了陶瓷绘画作品与工业化生产的基材相结合,还将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或油画、水彩等绘画作品的创意脱离原有的材料媒介在陶瓷薄板上进行再创作,实现了文化创意在陶瓷制造产业的价值增殖,是艺术与制造产业联姻的成功典范。
2“消费社会”的启示
曾经传统陶瓷艺术担当着日用器具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伴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规整化一的批量产品成为质优价廉的代名词,逐渐将传统陶瓷排挤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它既不能象纯艺术那样脱离经济的困扰以抒发艺术个性为已任,也无力与机械化产品争夺市场。因其积淀了几千年陶瓷手工技艺,彰显着中华民族美的信仰,而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推向了艺术的高度,成为介于纯艺术与商品之间的一种存在。但终究因为疏离了生活,传统陶瓷艺术创作在当代陷入陈陈相因的程式化,创作题材始终维持在历史的范畴,不能根据时代的风向标及时调整创作导向。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来命名当前这个被商品包围的新时代,他从符号学的角度诠释了现代消费。他认为,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2]。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不再是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通过消费符号获得社会身份与个性的认同。在充斥着“商品拜物教”的当今社会,差异化的商品编织出一张不断更新的符号之网,驱使着每一个消费者永远地奔跑在追新逐异的道路上。消费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它甚至取代了生产的地位,变成了一种生产力——“消费生产力”,成为社会的中心[3],建构着不断膨胀的符号系统。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正视消费社会的现实需求,以时代精神与消费意向指导陶瓷艺术的生产是当代社会赋予产业发展的命题,也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法摆脱的时代背景。文化创意产业发源于传统文化产业,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与扩大再生产。而是依赖创意搭载现代高科技的支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的再创造。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社会,群众的需求永远是变动不止的话语流。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传统陶瓷艺术无论是创作观念还是延续不变的题材程式化都将会被彻底改变。
3文化策划
3.1“创作”的异化
机械化复制技术瓦解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颠覆了传统艺术的功能与价值。伴随着传统艺术“膜拜价值”的丧失而代之以艺术“展示价值”的兴起,艺术品走下神坛、走向大众[4]。艺术的欣赏方式也以“消遣性接受”取代了“凝神专注”[5]。这是本雅明剖析了技术进步以及时代等因素的作用之后对艺术的全新诠释,也是“文化工业”背景下的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本质区别。艺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我们,而这正是因为艺术经由了产业化打通的通往大众的道路。艺术产业化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化的途径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因此,获得利润是产业化背景下商品开发的根本目标,这也就决定了商品生产的出发点首先应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即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陶瓷艺术创作不仅传达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智慧与专业技巧去迎和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与用户研究所了解到的消费群体的需求[6]。由此,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将艺术创作置于一个以利润为中心的网络,成为了一种被确定范围的生产。这个范围正是大众对“展示价值”与“消遣性”的界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市场调研作为风险控制的工具在创意产生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即将艺术创作动机从“灵感、直觉”,转向广泛使用各类调研方法对目标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谨慎把控,从产业链的源头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3.2创意管理
传统艺术生产语境下,艺术家自由地进行创作。他们凭借创意与创新思维不仅保障了多样性的作品输出,同时伴随着作品的外在形式抒发了创作者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但在产业化背景下,“艺术个性”与商业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消费者对文化商品的态度不仅不可预测,而且不断变化的特性决定了任何产品的开发都是高风险的。只有那些“艺术个性”与消费者兴趣相匹配的作品才能为产业羸得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求艺术作品兼具艺术性与市场价值。这种复杂的需求催生了斡旋于艺术品生产与商业之间的一种劳动分工。大卫•赫斯蒙德夫在《文化产业》中采用了“创意经理”[7]这个称谓。创意经理在当代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例如:杂志社编辑、电影制片人等等。当前,陶瓷制造产业内出现了专门从事产品设计业务的独立设计公司。他们设计并制作产品样板以向大型生产性公司输出创意获得利润。在日用、建筑、卫浴等陶瓷产业均有这类独立设计公司的存在,它们的产品涵盖陶瓷制造产业的所有产品类型,如釉面砖、抛光砖等的纹样设计;各种风格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卫浴产品造型设计,等等。设计公司不仅具有设计的能力,同时承担着创意经理的职责,能够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指导产品的类型化创作,调合创作与商业之间的冲突。艺术领域也活跃着能够权衡艺术真谛与市场价值的一批中介机构或经纪人。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塞缪尔•亨廷顿称之为“达沃斯文化人”。他们精通商业原理与艺术之道,对艺术市场形势变化异常敏感;他们关注商品的大众性,擅长预测产品能否羸得消费者,并能够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制定创作计划,影响着文化时尚与艺术市场的发展[8]。陶瓷艺术领域高端作品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达沃斯文化人”。著名的拍卖机构、各种文化传播公司为艺术品的推广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著名陶艺家的高档原作,面向收藏界通过文化运营策略推高艺术作品的价值。而具有大众性以及普世价值的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并不在他们关注的范围之内。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普遍存在的仍然是个体手工作坊集创作、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创作的自主权被无限扩大,而决定产品生产、发行的权力同样掌握在身为创作者的作坊主手中。在现代社会,创作与商业之间充满着矛盾与冲突,缺少了“创意经理”专业群体的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到达消费者的距离将是一条充满险阻的漫长之路。
3.3传播媒介的作用
对于商品而言,不得不说广告应该是当代最出色的传播媒介。它通过图像、文字等载体将商品信息对大众广而告之,代表了商品推广媒介的飞跃式进步。随着电视等传播技术的普及,广告信息无孔不入。人们的消费不可避免地受到广告的引导。广告中对产品的宣传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产品意象,成为指导人们消费的依据。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认为,广告时代的到来造成了真实与意象的分离,产品不再以其原初的功能来衡量,而是以广告中的意象深入人们的心中。广告以意象的方式表征着物体的理想状态,在消费社会中担当着物的叙述话语。这时真实消隐于意象的背后,传统社会真实的基本需求满足在现代社会全面让位于由产品意向激发的虚幻的梦想式满足[9]。当代技术进步为传播媒介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互联网构筑的数字化空间,信息传播渠道与速度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人类社会终将淹没在符号世界中。这时,广告不仅是引导消费增加产品销售量的手段。按照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10]。因此,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媒介的应用不是可有可无的产品推广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可成为产品进入市场体系的门槛。凡是未经传播媒介符号化、意象化加工的商品便无法获得消费的优先权。如今,传统陶瓷艺术产业仍然奉行着自产自销的简陋生产哲学。千篇一律的锦盒是陶瓷艺术产品的主要包装方式,以方便运输为主要诉求,保护功能为至上目标。产品的包装甚至无法展现出产品特色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陶瓷艺术品的包装尚且如此,何况其它的传播手段的应用。传播媒介的缺位严重影响了传统陶瓷艺术价值的提升与市场拓展,这是每个陶瓷产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有甚者,与现代工业化商品发达的传播媒介应用相比,传统陶瓷艺术产业单一的店铺式营销方式,终将导致优秀的传统艺术无声无息地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中。
4“创意阶层”的崛起
“创意阶层”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提出的概念,是指依靠创意来创造经济价值的群体。他们的财富来自于他们的创意,而创意则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之中[11]。他们以创新的想法、创新技术、创新内容等为工作核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源头。陶瓷艺术创意研发环节对于设备、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心怀创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拥有了进入产业的条件。著名学者方李莉对景德镇新兴民窑业的调研中指出,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个体手工作坊的激增,预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产业内“创意阶层”崛起的现象。陶瓷绘画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支柱类型,大部分个体从业者的生产并不会涵盖从泥坯到烧成的所有工序,而是从某一个创作环节介入,依赖创意获得利润。例如,他们从凤凰山(白胎瓷集散地)或筲箕坞等地买来白胎,采用古彩、粉彩或新彩等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加工,再将绘制好的瓷胎拿到窑户(主营烧窑业务的个体户)那里去烧成。艺术作品可以采取批发给各地的商户或找商店代为销售等形式获取利润。这部分“创意阶层”既包含了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陶艺师或工艺美术师系列人才,也包含了艺术学院培养的学院派创新人才,或者游历于各个陶瓷产区寻找创业土壤的创业青年,等等。他们构成了陶瓷艺术的“创意核心”。景德镇陶瓷业具有非常完善、成熟的分工体系。正如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12]细致的专业分工成就了景德镇陶瓷工匠从事单项工艺操作的精湛技艺,也创造了流动于产业内一大批基于“灵活的专业化分工”的个体从业者[13],他们也是陶瓷艺术产业“创意阶层”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创意阶层”代表了产业的创新潜力,使产业呈现出差异化竞争的格局,保证产业的成长活力。弗罗里达提出了著名的“三T理论”(Talent,Technology,Tolerance)来衡量现代城市创新能力,即人才、技术、宽容。弗罗里达强调人才并不注定属于某个地区,他们一直在来来去去,因而人才头脑中的技术和创意也随之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14]。当代陶瓷艺术产业获得发展的关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规模等因素,而是创意人才带来的创意源泉。创意人才集聚自然能够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条件。因此,一个城市发展陶瓷艺术产业需要致力于建设便利的产业创新条件,营造宽容的产业创新氛围,吸引“创意阶层”落地生根,才能形成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
5结语
当代,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划时代的改变。人类的创意力第一次取代原材料及体力劳动的投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源。理查德•弗罗里达因此称这个时代为“创意经济时代”。经济组织模式的根本改变也将彻底改变人类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传统陶瓷艺术产业需要面对的时代背景。对于这个时代,弗罗里达说“人类的智力与想象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它就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15]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传统陶瓷艺术产业。墨守成规只能将它永远禁锢在非遗名录,只有积极拥抱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努力融入这个时代,才能获得无限可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刘泓,袁勇麟.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146.
[2]鲍德里亚著.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223.
[3]孔明安.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35.
[4]于闽梅.灵韵与救赎——本雅明思想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50-51.
[5]瓦尔特•本雅明著.艺术社会学三论[M].王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92.
[6]张冬梅.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7.
[7]大卫•赫斯蒙德夫著.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4
[8]张波.艺术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40-141.
[9]仰海峰.符号之境——早期鲍德里来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6,126-129.
[10]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作者:李玲玲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